每日里用蝇头小楷书写《老子》,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除了天上的白云,一无所有,唯有作诗的灵感勃兴。有时赋颂庄生《秋水》篇,布袍宽松眼前风光月色美无边。名不上那琼林殿,梦不到那豪富的金谷园,做一个海上神仙。
蝇头:小字。
老子五千言:指春秋思想家老了所著《道德经》,全书约五千字。《史记·老子列传》:“(老子)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鹤背扬州”句:喻幻想中的财富。《商芸小说》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话。
白云两袖:言除了天上的白云,一无所有。白云,喻洁白无瑕,纤尘不染。
吟魂健:指作诗的灵感勃兴,诗兴浓。
吟魂:作诗的灵感。
赋:这里指诵读。
庄生《秋水》篇:《庄子·外篇》的一个篇名。它是以齐万物、一死生为主旨的。
风月无边:言无限美好的景色。
琼林殿:欢宴新及第进士的场所。
琼林:即琼林苑,北宋时皇帝赐宴新科进士的场所,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城西。
金谷园:晋豪富石崇的亭园,极豪华富丽,旧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
该曲起首两句的对仗就出手不凡。在动物门、身体门、专名、数字都一丝不移的工整前提下,作者尽量拉大了两句意象的距离,满足了“正对为劣,反对为优”的对仗标准。前句不明言自己细读老子《道德经》,而以“《老子》五千言”的蝇头小楷代表了这一意境。这种借描叙受作用的客体来反映作用者主体的借意手法,是中国诗歌特有的一种表现手段,如李商隐的“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风雨》)就是一例(《宝剑篇》为唐郭元振借抒壮怀的诗作,本身并不含凄凉之意)。以下“鹤背”句则将“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故事集中于一句之中,而主旨则在于“鹤背”,表现出成仙得道所拥有的极度快意。两句都作奇兀的盘空硬语,显示了诗人倜傥不群的豪迈情兴。
“白云两袖”是翱翔高处的夸语,却同时也是在运用一段道家的典故。南朝齐的道人陶弘景,隐居句曲山,与白云为侣,曾作诗回答齐武帝问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而笔记载他在山中娱乐宾客,能振袖放出云气(见《古今怪异集成·云》)。结合这一典故,全句便带上了在肉体和精神上都离尘出世的高士韵味。“吟魂健”,所吟咏赋出的是像庄子《秋水篇》那样的至理道言;身着道家的宽大布袍,胸中包罗了天地万象。这接下来的三句,完满地绘现了得道高士的风神。道家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宗旨与文人希冀获得个性解放的心理颇易合拍,像大诗人李白就曾加入道籍,所以作者在曲中的虔心皈依,是毫不奇怪的。
末三句则点明了全曲的题旨。“名不上琼林殿”是藐视功名,“梦不到金谷园”是鄙弃富贵。“海上神仙”则是这两句的诠释,也是对全曲的总结。然而唯因有了“琼林殿”、“金谷园”这些人事因素的陪衬,作者所塑造的“海上神仙”,便更多了避世抗俗的积极意味,而与纯粹宗教意义上的求道成仙有了截然的区别。全曲给人以豪放的印象,而无夸诞的嫌疑,其原因也正在于此。
蒙羽高峻极,淮泗导清源。刑茅广裂地,跗萼盛开蕃。
纷纶彤雘彩,从容琼玉温。冲飙萼柏干,烈火壮曾昆。
畴昔同羁旅,辛苦涉凉暄。观风方听乐,垂泪遽伤魂。
造舟虚客礼,高闬掩宾垣。桂树思公子,芳草惜王孙。
今晨向郊郭,犹似背轘辕。丹旐书空位,素帐设虚樽。
楚琴南操绝,韩书旧说存。西靡伤新树,东陵惜故园。
自怜悲谷影,弥怆玉关门。馀辉尽天末,夕雾拥山根。
平原看独树,皋亭望列村。寂寥还盖静,荒茫归路昏。
挽铎已流唱,歌童行自喧。眷言千载后,谁将游九原。
耳闻旧社长蒿莱,寂寂三堂昼未开。猿掷馀桃鸣石磬,鸟衔腥食立香台。
百年流水馀俱远,一片閒云去不来。古调更张难草草,小弦刚被大弦催。
圣德高千古,慈闱十万春。地维伤绝纪,月彩忽韬轮。
应物归先识,忧民感至仁。神仪虽已閟,遗范不埃尘。
五年四睹六龙飞,又领群仙觐紫薇。金殿烟霞浮黼扆,玉阶日月丽旌旗。
群臣奉玺勤三让,国母临朝重万机。遥食蟠桃知几次,客星还照钓鱼矶。
自少不出门,岂识天涯阻。郎欲上青霄,舟系江之浒。
从容对我言,慷慨无多语。妾亦不知愁,率尔聊相许。
风雨近深更,闻鸡还起舞。酌酒壮行装,薄劝三杯住。
执手问归期,笑指相如柱。匆匆分袂间,对面无分付。
上马出门行,马首犹一顾。归来心始忧,此别何仓遽。
孤灯耿兰房,滚滚流光度。记得别君初,黄花冒寒露。
此日又春回,绿柳阴如雾。登堂拜问姑,郎行何久处。
姑愁颜强笑,神京八千路。闻语暗心惊,低头泪如雨。
那知大丈夫,一别轻如羽。妾欲寄新衣,肥瘦应如故。
消息两茫然,鹊语空相误。欲上望夫山,愁心不成步。
清宵欲望之,东西忽迷路。何敢怨归迟,愿接夔龙武。
仗剑向南面,风光应未暮。却恐凤书严,致身归圣主。
草色上空阶,衡门疏旧屦。郎兮归去来,毋为功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