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东武吟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追虏出塞垣。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大人啊,请不要这么大声的喝斥我呀,小人有话要说。
我虽出身贫寒,但却被官家征入行伍。
先参加的是张骞将军的队伍,在黄河源头一带征战。
后来又追随李蔡轻蒙将军,把敌人赶出我们的边塞
最近的路,我们也走了万里;最安静的年头,也多次奔命。
我们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鞍甲上面;我们所有的才思都历尽了严寒酷暑。
但是随着主将的去世,那些旧部即便侥幸没有战死也都如我一样无功而散。
朝廷上的时事,可谓风云变幻;我们的论功行赏还有谁来关注。
年轻力壮的时候离开家乡为国征战,年老体衰、穷困潦倒时才返回家乡,无依无靠。
只能拿着腰镰收割些野菜,;扶着拐杖,放养几只小鸡小猪,勉强填塞饥肠糊口。
想当初我年富力强如鞲上鹰,看现在佝偻虚弱似槛中猿。
我自问平生于国于家无愧,却堪叹落得如此境地。
弃席思念晋文公的珍惜;疲马留恋田子方的收留。
那么也希望大人您像晋文公和田子方一样,君王不忘旧臣,垂怜垂怜小人。
注释
《东武吟》,本为齐地歌曲名。东武,古地名,在今山东诸城市一带。该诗写一老兵自述征战塞外的艰苦经历和回乡后有功不获赏的悲怨心情。语言劲峭,音调响亮。
贱子:老兵的谦称。
寒:贫寒。汉:汉朝。
张校尉:西汉张骞,曾以校尉之职随卫青击匈奴。《汉书》有传。河源:黄河源头,代指西北极边远的地方。
李轻蒙:李蔡。汉飞将军李广从弟,曾为轻蒙将军,击匈奴右贤王有功。塞垣(yuán元):泛指边塞地区。
密:近。亘:绵延。宁岁:安宁的年岁。七奔:指多次为征战奔命。
凉温:犹言冷暖。⑧下世:去世。部曲:《汉书·李广传》颜师古注引《续汉书·百官志》云:“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罕:稀少。
孤绩:个人独有的功绩。
刈(yì):割。葵、藿(huò):野菜名。豚(tún):猪。
鞲(gōu):革制袖套。槛(jiàn鉴):圈兽类的栅栏。
徒:空。结:生成。负:背负。
“弃席”句:用晋文公事。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晋文公重耳流亡二十年,在终于可以返国为君时,要抛弃流亡时用过的笾豆、席蓐,怠慢患难与共的有功随从。大臣咎犯劝谏,文公方止。幄(wò):帐幕。“疲马”句:用田子方事。据《韩诗外传》卷八载,战国时魏人田子方见老马被弃于路,“曰:‘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轩,蒙驾。
“愿垂”二句:希望君王不忘旧臣。晋主,指晋文公。田子魂,田子方的魂灵。一说“魂”通“云”,指田子方讲的话。

赏析

  “东武”,泰山下小山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县。“东武吟”和“泰山吟”、“梁甫吟”同类,是齐地的土风。该篇假托汉朝老军人的自白,来讽谏当时的君主。

  诗歌的前半部写老军人对当年战斗生涯的回忆,他南征北战,在戎马倥惚中度过了不平凡的一生。后半部表达他老年遭弃置的愤懑和悲伤:“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这位当年立马横刀的老英雄,如今不得不“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屯”。他喟然长叹:“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对比,把主人公心灵深处的痛苦展示出来。

  这首诗还表现了老军人即使身处逆境,仍思报国的精神。在诗的结尾,他以“弃席”、“疲马”自比,向君主表白心迹,希望老有所用,辞恳情切,令人感动。显然,这位心怀报国之念的老军人形象中也有着怀才不遇的诗人自我。

  这首诗意蕴深厚,时空跨度很大。诗歌的感情随着主人公的命运变化,先是慷慨奔放,后是激愤悲怆,显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整首诗都是假托一个汉代有军功的人的口吻,叙述自己一生奋战的经历,和老年被弃回家的不平,并表达了他对君主的眷恋,希望君主赐恩,不弃置有功之人。宋文帝在位期间,讨伐北魏曾多次失败,对其将领檀道济等也有牵制和排挤的做法,所以这首诗可能是为讽谅当时的君主而作。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写法,对于杜甫《出塞》诗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你喜欢
诏选将军护北戎,身骑白马臂彤弓。柳营远识金貂贵,
榆塞遥知玉帐雄。秋槛鼓鼙惊朔雪,晓阶旗纛起边风。
蓬莱每望平安火,应奏班超定远功。
人言融公懒,床上揖宾客。
我来两忘揖,团团一庵白。
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
竹风亦喜我,萧瑟至日夕。
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
愿香惊余烟,世故感陈迹。
固应师未钝,使我不安席。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
残月半篱。残雪半枝。孤吟自款柴扉。听猿啼鸟啼。
人归未归。无诗有诗。水边伫立多时。问梅花便知。

晚色熹微煖似薰,儿童欢喜走相闻。无端星月照湿土,依旧山川生雨云。

旅枕梦寒涔屋漏,征衫潮润冷炉熏。快晴信是行人愿,又恐田家曝背耘。

窗明惊起倒裳衣,铃索频摇定怪迟。
即入簿书丛里去,少留欹枕听黄鹂。
暖律催花花,晴晖活柳枝。
发生虽有信,造化本无私。
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
腷趵履险不踏泥,我亦策蹇驱驴儿。
玄云吹寒作飞雪,琐碎渺漭无地皮。
幻苍变白顷刻尔,翕张披拂谁为之。
定自帝所千玉妃,羽衣鹤帔集瑶池。
俯视下方粲一噱,剪水刻花争出奇。
忍寒索句徒自苦,万偕我遭控持。
明朝雪民鹊亦喜,邮筒到眼还新诗。

煖风晴雪散瑶天,又向朝回宴集贤。碧树春阴高比盖,玉堂冰溜大于椽。

规程永乐千年制,衣钵文安两派传。刚道阳春无和者,丹山山上有诗仙。

万人如海浩无边,身作飘飖不系船。相守百年都是梦,偶同一饭莫非缘。

采柏浮仙醁,凝酥点寿盘。
君王千万岁,长奉两宫欢。

莲北先生还洞庭,登高饯远秋风生。乞归感激承天宠,正去遭逢是地平。

当日论才称子敬,他年司业配源明。暂收六馆春风座,便数三湘日月程。

驭处元方随侍乐,行边小阮对谈清。入怀岂但欣三舍,放眼犹堪望八纮。

回首北辰天上近,归途南斗马前横。未应泉石高肓重,要见丹砂药裹成。

肯许朱陵寻懒瓒,已闻多士引阳城。越吟曾是如庄舄,著术还须似长卿。

衡岳夜炉煨玉芋,竟陵秋溜煮云英。月明江上收筒钓,水满湖南采杜蘅。

春酒埙篪知迭奏,初筵琴瑟想和鸣。莫谈世上风涛事,且尽灯前笑语声。

羁鸟可堪闻远翥,溟鹏遥想快孤征。临岐谩问归期日,我亦沧浪去濯缨。

爱酒山翁倒接䍦,花间日日醉如泥。只今池馆风流在,不见拦街拍手儿。

红尘飞不到心头,七十年来真自由。醉数又来花甲子,蟠桃三熟是春秋。

琅玕百尺俯清流,直干凌云耐素秋。六琯已裁鸣凤律,一竿还上钓鱼钩。

飘飖志适烟霞迥,欸乃歌长水石幽。远浦澄潭随所适,此身何似到瀛洲。

到处鸡声促,奇人南北身。变名吴市客,结友灞陵人。

旧室青萍气,荒祠黄石神。乾坤方带甲,执手几时真。

尽日无多事,闲行一径阴。
人归秋寺晚,月满夜堂深。
海阔频生雾,城荒远见林。
青山与华发,空愧百年心。

短棹孤帆水急流,数声风笛碧溪头。无多行李萧条甚,两岸青山一叶舟。

我忆年才十五六,寻春几涉罗浮麓。艳杏夭桃簇晓红,金芝瑶草和烟绿。

有时直上朱明巅,目穷溟渤隘八埏。閒呼羽客酌云液,兴来落笔诗千篇。

偶然名入丹桂籍,西风吹上珠江船。便从岭海访吴楚,遍览衡岱穷幽燕。

鹓班簉羽凡几载,宦途又向西南改。山云溪月想当年,彷佛图中见精采。

芙蓉削出天外峰,渔舟帖帖湖涵空。芳松新柳各生态,依然桃杏争春红。

三茅此去谅不远,精脉应与罗浮通。是谁卜筑青岩下,尚书犹子今曹公。

曹公平昔最知已,十载京华多气义。外台邂逅又同官,聚首论心欲忘寐。

与君同是倦游人,千里家山入梦频。安得王维辋川笔,为我添入罗浮春。

波月互吐吞,清光忽下土。
风来山影开,空水相磨荡。
烟树映交加,碎入渔家网。
仿佛华子冈,吟诗独来往。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