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题目表明诗人漂泊无归之感,着眼“野泊”二字。“可怜江月乱中明”破空而来,忧愤无端,领起全篇。时荒世乱,万物失色,而江月不管兴亡,在乱中依旧光耀如昔,不能不引起诗人的怜惜,这一句实际已交代了题目,“江月”点“野泊对月”,而“乱”字点明时世感慨,“可怜”二字已透露情怀。“应识逋逃病客情”对江月抒情。江月之明,应知诗人的难言之隐。“逋逃”是愤激之词,言漂泊无家,点足“野泊”二字。“病客”引起五六句的怀归之感。诗人原可继续抒情,却用广阔的背景作一顿挫。“斗柄阑干洞庭野”,望天无语,天上参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点明“野”字,亦见望久,始见斗柄横斜;“角声凄断岳阳城”,听角伤怀,角声暗寓兵乱,岳阳城在泊舟近处,凄断写角声,亦写听到角声的感受。这两句都是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描绘出一个彻夜不眠人的形象,并将其融入诗中,恰切地表现了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蕴含着对国事的深沉忧患。乍看气象开阔,细思情绪深沉,在写景中抒情。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承第二句来,以酒浇愁,酒随泪溅,所谓“举杯消愁愁更愁”。听浪思归,而无所归,故暗自惊心。这两句表面对仗,意实相连而下,“酒添客泪”和“浪卷归心”互为表里,而“浪卷”字又扣“野泊”字。“愁”“惊”两字引出尾联。若至五六为止,只见作客野泊思归,所感只在一家。尾联忽然推开,遥应第一句的“乱”字。而两句亦有顿挫。“欲问行朝近消息”从一身乱离,想到朝廷迁流不定,由忧一身到忧朝廷,结句把遍地兵荒马乱的情景写足,消息虽欲问而无由,其为忧愤,更何以堪。杜甫《登岳阳楼》结句云:“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也是由一身漂泊写到国家战乱。而这首诗结句更甚于“戎马关山北”,因群盗纵横即在眼前也。诗人把兵荒马乱的景写足,把忧愤难堪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总之,全诗一结有茫茫无尽之感,而中间两联情景交融,思想感情沉郁,表现手法沉着含蓄,颇有杜甫的气骨。诗中虽重一“客”字,不足为病。
老颠欲裂,看盘空硬句,苍然十幅。谁拍袁绉铁绰板,洗净琵琶场屋。
击物无声,杀人如草,笔扫㕙毫秃。较量词品,稼轩白石山谷。
记得戏马长杨,割鲜下杜,天笑温堪掬。玉靶角弓云外响,捎动离宫花木。
银海乌飞,铜池鲸舞,月照孤臣独。江潭遗老,一声寒喷霜竹。
晴光先已媚帘栊,炫昼那堪杏吐红。柳色半分高致外,鸟声全在艳香中。
催科共喜钱初减,种艺须闻麦已丰。官府吾侪亦云暇,可来携榼对东风。
高人只合占幽栖,一卷冰文避俗携。清到梅花圆个个,澹他尘梦小楼西。
文物宁堪老辈看,十年风雨不胜寒。史无前例唯馀烬,诗有离忧始可观。
已似沉沉将偃草,却开淡淡未锄兰。读君玉佩琼琚句,愧乏佳篇感且叹。
岷峨江水清有深,黄金那识行人心。岷峨之水清且浅,黄金偏著行人眼。
为问黄金何处来,客谈往事真荒哉!献贼当年荡蜀土,生民甲第成飞灰。
一朝束装贼东走,连樯直下岷江口。岷江杨展豪勇者,痛愤呼天忍束手。
义旗一举群飞扬,弓刀直掩日月光。一时天地为震怒,横江截杀势莫当。
旌旗遍野风飕飕,嘉州三日江不流。烟云黯淡日无色,山川撼动蛟龙愁。
孽贼此时无一可,突怒鼻端欲出火。狂呼一炬燎群艘,黄金百万归洪涛。
贼众奔忙还锦水,王师歼尽獍与枭。妖氛靖后七十载,可怜犹见民脂膏。
江流滔滔走如驶,黄金曜日清见底。贪夫从此智力穷,无冬无夏驱人工。
摸金半入江鱼腹,十无一得空贪欲。冯夷冷眼笑人忙,孽贼猖狂有馀毒。
不贪为宝古所云,世人攘取徒纷纷。窃国窃钩分大小,斩刈沦溺同亡身。
我闻客言三太息,可备野史传其真。君不见古来让以天下惟恐浼,世间尚有洗耳沉渊人。
我行入南中,事事皆殊傀。怪石马蹄生,好峰当面起。
竖者如鍪牟,蹲者似犀兕。是时春仲交,草木渐畅美。
风雨所摧残,瘴雾所煎靡。石壁馀嶙峋,点缀互苍紫。
嘤嘤春鸟鸣,湜湜泉流弥。带刀椎髻奴,出入俱妻子。
伐木响山椒,时闻深涧底。窈窕转前旌,鼓角馀声里。
边吏远来迎,骑踏旄头驶。古称花面蛮,于今亲见矣。
其言虽侏?,其俗尚淳俚。愧彼中华人,衣冠盛包匦。
机械互纷拿,文墨相宛委。徒工鞶帨姿,何裨结绳理。
子欲居九夷,无乃意为是。
记从论画每谦辞,高眼于人寡索疵。与辨微芒折毫发,几曾赝鼎混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