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泊对月有感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这乱世之中,江月依然那么明亮可爱,但它应该懂得流亡在外的病人的心情。
看北斗星柄渐渐横斜,仿佛就落在洞庭湖畔广阔的原野;听画角声声凄惨欲绝,萦绕在这泊舟近处的岳阳城。
饮酒解愁,反而增添了眼泪,我的愁思就像酒和泪一样四处飞溅;浪涛卷起,引发了我的思归之心,让我暗自吃惊。
多么想打听一下南宋朝廷近来的消息啊,可眼前,群盗正在四处流窜纵横。
注释
逋(bū)逃:愤激之词,意为飘泊无家。
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形似杓柄。
阑(lán)干:横斜的样子。
角声:军中的乐器声,用以指挥军队进退。
行朝:指皇帝临时驻处,即行在所。

赏析

  这首诗题目表明诗人漂泊无归之感,着眼“野泊”二字。“可怜江月乱中明”破空而来,忧愤无端,领起全篇。时荒世乱,万物失色,而江月不管兴亡,在乱中依旧光耀如昔,不能不引起诗人的怜惜,这一句实际已交代了题目,“江月”点“野泊对月”,而“乱”字点明时世感慨,“可怜”二字已透露情怀。“应识逋逃病客情”对江月抒情。江月之明,应知诗人的难言之隐。“逋逃”是愤激之词,言漂泊无家,点足“野泊”二字。“病客”引起五六句的怀归之感。诗人原可继续抒情,却用广阔的背景作一顿挫。“斗柄阑干洞庭野”,望天无语,天上参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点明“野”字,亦见望久,始见斗柄横斜;“角声凄断岳阳城”,听角伤怀,角声暗寓兵乱,岳阳城在泊舟近处,凄断写角声,亦写听到角声的感受。这两句都是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描绘出一个彻夜不眠人的形象,并将其融入诗中,恰切地表现了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蕴含着对国事的深沉忧患。乍看气象开阔,细思情绪深沉,在写景中抒情。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承第二句来,以酒浇愁,酒随泪溅,所谓“举杯消愁愁更愁”。听浪思归,而无所归,故暗自惊心。这两句表面对仗,意实相连而下,“酒添客泪”和“浪卷归心”互为表里,而“浪卷”字又扣“野泊”字。“愁”“惊”两字引出尾联。若至五六为止,只见作客野泊思归,所感只在一家。尾联忽然推开,遥应第一句的“乱”字。而两句亦有顿挫。“欲问行朝近消息”从一身乱离,想到朝廷迁流不定,由忧一身到忧朝廷,结句把遍地兵荒马乱的情景写足,消息虽欲问而无由,其为忧愤,更何以堪。杜甫《登岳阳楼》结句云:“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也是由一身漂泊写到国家战乱。而这首诗结句更甚于“戎马关山北”,因群盗纵横即在眼前也。诗人把兵荒马乱的景写足,把忧愤难堪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总之,全诗一结有茫茫无尽之感,而中间两联情景交融,思想感情沉郁,表现手法沉着含蓄,颇有杜甫的气骨。诗中虽重一“客”字,不足为病。

创作背景

  这首《野泊对月有感》大约作于建炎三年(1129年)。当时北宋已亡,高宗即位临安,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商宗让位,到处兵荒马乱。诗人在避乱中写下这首诗。
周莘,字尹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邠孙。尝为岳州决曹掾。苦思为诗,与陈与义等人多有唱和。事见宋胡稚注《简斋诗集》卷二○《周尹潜雪中过门不我顾遂登西楼作诗见寄次韵谢之》。
  猜你喜欢
风凄露泫然,明月在山巅。独倚古庭树,仰看深夜天。
叶翻萤不定,虫思草无边。南舍机杼发,东方云景鲜。
簪裘肃已整,车骑俨将前。百雉拱双戟,万夫尊一贤。
琳琅多谋蕴,律吕更相宣。晓桂香浥露,新鸿晴满川。
熙熙造化功,穆穆唐尧年。顾己草同贱,誓心金匪坚。
蹇辞惭自寡,渴病老难痊。书此更何问,边韶唯昼眠。
寒梢到地不肯屈,迸笋出檐还作行。
故庆余韵占风月,要自劲节含冰霜。

竹外横枝老屈盘,冰壶遥夜玉窗寒。两公明日江南路,雪后园林子细看。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苍梧城北系龙洲,水接南天日夜流。冰井鳄池春草合,火山蛟室夜光浮。

千家竹屋临沙嘴,万斛江船下石头。伏枕梦回霄汉近,佩声犹在凤凰楼。

美人持赠虎邱茶,起汲吴江煮露华。龙井近来还此种,也堪清赏属诗家。

神岭划如辟,亘空绵一梁。
虹衢玉京路,烟道羽人乡。
迸水藏金涧,悬萝暗紫房。
尚迟瓢锡度,临眺伫斜阳。
人皆好色,妻常设计。巧笑语言诈伪。日日梳妆,图要见他*喜。时时耳边低呃,紧唆人、争财竞气。存自便,更不询富贵,义与不义。欢喜冤家没解,岂思量,好意却是弱意。昼要衣餐,入夜偷盗精髓。悟来心惊胆颤,怕追魂、取命活鬼。归大道,处无为,谨修仙位。

我从团柏历山岐,秀绝唯于熊耳知。芳草经年被重席,轻云无日展时旗。

羊头有黍名终年,壶口称关类亦卑。何似半天留鹤驭,此来凭轼与仙期。

修翎快剑爪刚钩,自猎平生耻下韝。击尽秋原鸮与獍,却从灵囿凤麟游。

世道有升降,乾坤几清磨。谁知昔年中,师生此弦歌。

我来爱佳名,杖策时经过。深寻得遗经,山经信非讹。

龙首东昂藏,玉石西嵯峨。高寒枕天井,俯瞰无金科。

清泉下深池,悬崖据阳坡。浮野众麓奇,夹岸桑麻多。

对此奇绝境,令人忆沧波。誓将尘土踪,兹焉老渔蓑。

安得白鹿翁,乐育如菁莪。古人不可作,叹息将如何。

拣好溪山,容我住、有幽禽调曲。缚数椽、低低茅舍,也胜华屋。镇日柴门无俗客,一渠流水茅金玉。任苔痕、草色带朝烟,侵阶绿。篱边种,陶潜菊。窗前植,王猷竹。乐有余、坦率频忘荣辱。吾爱吾庐真得趣,男婚女嫁情缘足。总明朝、风雨及阴晴,眠初熟。

矫矫风神义与忠,堂堂父子陇西公。孤城抗节前朝事,万死开边此日功。

上国贤藩俱倚重,诸孙此志独称雄。两碑读罢登高望,落日祠堂满树风。

醉卧芳草间,酒醒日落后。壶觞半倾覆,客去应已久。
不记折花时,何得花在手。
从容行乐兴无涯,地转清幽亦可佳。
须信居尘尘不染,竹风飘拂爽人怀。
一别都门十六霜,重来人识老春坊。
词林旧例呼前辈,兰省新衔进左堂。
未览文移先画押,才传云板便归房。
绿阴清昼支颐坐,时见流莺出苑墙。
村店月西出,山林鹎鵊声。旅灯彻夜席,束囊事晨征。
寂寂人尚眠,悠悠天未明。岂无偃息心,所务前有程。

晓寒春袂薄,夜雨过山家。翠合一庭草,红销半树花。

娇莺迁木蚤,轻燕入帘斜。稚子闲挑笋,诗僧正煮茶。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