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轩记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阳苏辙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担任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我还没有到就下起了大雨。简州大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盐酒税所就在锦江边,水灾尤其严重。我来到往所的时候,房屋破败。没有安身之处。于是向郡府的长官作了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祭使衙门暂居。郡府长官同情我没有安身的地方,就答应了我的请求。这年十二月,才能勉强支立起倾斜的房子,将倒塌的墙壁修好,又在厅事堂的东边盖了一间小屋。屋前种了二株杉树和上百棵竹子,作为我读书休息的处所。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以前由三个人来管。我来到这里时,其余二人正好都卸职离去,所有的事务都落在我一个人头上。白天我得坐守在市场上,卖盐沾酒,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买卖人,为尺寸的小利争执以尽我的职责。晚上回去已经精疲力尽,昏然睡去,第二天天亮了都不知道。然后又得出去工作,始终也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每天早晚都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不禁使人内心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

  从前,我小的时候读书,(我)私下里曾经认为颜子吃粗茶淡饭、住偏僻简陋小巷的生活很奇怪,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然自乐。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从政做官,那么至少也应该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这样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何至于贫穷困苦到如此地步呢?可是自从我来到筠州,每夭为盐米这些琐事操劳,一天都没有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回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去,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缠绕住而身不由己。从这以后才知道颜回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这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缘故啊!唉,读书人在他还没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时候,沉醉在权势利益之中,为财帛子女经营,并以此为乐趣。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连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可以置之不顾,更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对穷困饥饿的处境漠视不顾,毫无怨言,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学求道,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而希望达到颜回那样忧道不忧贫的境界,不是更做不到吗?至于孔子到列国去游说,最高的官职是做了鲁司寇,最低的时候还做过乘田、委吏,只要他接触的官职,他都能做好。他所做的都是达者的事情,不是我们这些平常学者能够办到的“。

  我已经被贬谪在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的束缚不能离开,只希望时间久了,世人或许能同情可怜我,让我返回家乡,修建先人留下的破败家园,盖起简陋的房屋栖身。然后追求颜回安贫乐道的志趣,实现所向往的东轩之乐,优哉游哉,其乐无穷,以至不知老之将至。然而这不过是幻想,我是不敢有这样的希冀的。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所作。

注释

以罪谪(zhé):文中指作者受苏轼的“乌台诗案”牵连遭贬。

监筠(jūn)州盐酒税:主管筠州的盐酒税务。筠州:今江西高安县。

筠水:今称锦江,赣江支流。

蔑(miè):灭。

败:毁。

俯:俯就,临近。

漘(chún):水边。

郡:郡守,此指知州。

假部使者府以居:求借户部按察使的衙门寄居。

无归:无处安身。

克支:支撑起。

欹(qī)斜:倾斜。

圮(pǐ]):倒塌。

罢去:离开。

事委于一:所有政事都由一任处理。

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与市场的买卖人争微小的利益以效自己之力。寻尺:细小之物。自效:愿为别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箪(dān)食瓢(piáo)饮:形容生活俭朴,贫困。

抱关击柝(tuò):守门打更的小官吏。

窭(jù):贫寒。

尘垢(gòu):尘世的污秽。

羁(jī)絷(zhí):束缚。

劫:约束、阻碍。

斗升之禄:小官的微薄体禄。

易穷饿:不以穷饮为意。

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也不能超过它。南面之王:古以坐北面南为尊,故有南面称王之说。

区区:诚挚。

睎(xī):仰望、向上看。

桎(zhì)梏(gù):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为梏。类似于近世的手铐脚镣。文中比喻束缚人之物。

环堵:四周环着每面一方丈的土墙。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

眉山苏辙:作者祖籍在河北赵郡栾城,但他出生地系四川眉山,故又称“眉山苏辙”。

赏析

  这篇文章以东轩为发轫之契机,以颜渊精神自乐与生活自苦,作者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的多重对比为线索,推崇重道、求道与行道精神,立论高远,而推论人情人理,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全文先叙事,后就事生论,层次清楚、平实自然,语言简洁朴素,感情淳厚真实,寓忧愤于沉静,顿挫而不失淡泊

  文章既为《东轩记》,当然要先写东轩的建造。为些,文章先写到职后面临的困境。刚到筠州,大雨成灾,“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这些话语,以及暂借部使者府居住等,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刚到住所时的狼狈。既而事情一转,写建东轩,且“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以上写东轩建造的缘起和过程,其中重点反而是初到筠州时的一场水患,实以此曲折写出了贬谪之苦。

  时正推行新法,“市易法”即其中之一。作者始来筠州印想借东轩以宴休,可见对推行新法不是积极态度。然而这个工作“旧以三吏共事”,此时别二人又“适皆罢去”,俗务丛集于一身,这段逐日繁忙的景象,描写颇生动,当是切身之体会。文章把这与东轩的辟建和闲置相纠结,以“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收束,字里行间带着丝丝缕缕的悲切酸楚。

  文章从第二段起转入议论。作者将文思宕开,议论起了古代的颜回。过去自己曾有一种想法,以为颜回即使“抱关击柝”,也不致如此困窘,又不妨碍学问,何至自苦如此。既而言到筠州后吏事冗杂,根本不能做学问,才悟出颜回何以甘心贫窭。接着写到人生追求有层次,未得道前或以“子女玉帛”为乐,既得道后就变成了精神追求之乐。而自己今天却无暇读书,这对一个学者文人来说才是更大的痛苦。最后写今日的愿望。像孔子那样能上能下,对自己的地位一无所顾,自己是无法做到的。今日所希望的不过是放我回乡。然而连这一点恐怕也难以实现,表现了此时精神的痛苦与消沉。

  综上可见,《东轩记》虽然是为东轩建造而作,实际是反映被贬后的处境和心情。这篇文章突出的特色是迂余委折、文笔含蓄。园亭记多写宴休之乐,该文却是写被贬后的消沉和愤懑。文章落笔便见高潮,写始来筠州无以为家的窘状。后建起东轩,本以为可得“宴休之所”,不料吏事繁忙,又使自己无暇宴休,文笔曲折,且含蓄地表现了被贬小吏的酸辛和对推行新法的厌倦议论部分也是如此。先由不理解颜回何以箪食瓢饮的清苦写起,再写今日始知幻想俗事缠身而不害于学的天真。最后由赞孔子无论高下“无所不可”转而写到自己唯愿还乡。文章就是这样曲折而又含蓄地写出了自己此时的处境和心情。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作者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这年,在苏东坡贬滴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的同时,作者因牵连罪被贬往江西药州(今江西高安县)。当时正遇洪水泛滥,于是借部使者府开辟“东轩”,作为休息的地方。作者此时政治失意生活烦乱,于是写下这篇散文抒发心中的郁闷。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你喜欢
此生披衲过,在世得身闲。日午游都市,天寒往华山。
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仙掌云边树,巢禽时出关。

摩诃池上龙千年,化为匹练横曳烟。拔石数茎冲苍天,我见其面何必全。

雨斜风横,正诗人闲倦,淮山清绝。弹压秋光江万顷,只欠凌波罗袜。好事幽人,怜予光酒,著意温琼雪。翠帷低卷,怪来飞堕初月。
凉夜华宇无尘,舞裙香渐暖,锦茵声阙。不分金莲随步步,谁遣芙蓉争发。赖得高情,湘歌洛赋,称作西风客。为君留住,不然飘去云阙。
浮名浮利信悠悠,四海干戈痛主忧。三谏不从为逐客,
一身无累似虚舟。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遍游。
惟有恋恩终不改,半程犹自望城楼。
鱼避清澄鸟爱昏,陶翁归计酒盈樽。
山田雨足鸠呼妇,篱院春深竹有孙。
百首旋编新赋咏,三生犹忆旧精魂。
小摩他日红尘眼,闲送蜚云过海门。

愁卧寒冰六尺藤,懒添温水一枝瓶。乱鸡啼雨要天明。

等得梦来仍梦别,甫能惊觉又残灯。西江别路绕围屏。

晏坐高斋白昼閒,谩将生意静中看。一帘时雨滋花竹,绕砌光风转蕙兰。

野马飞时情自适,幽禽啼处乐相关。久知万物非身外,欲向无名学弄丸。

令行。香泛金鳞翻蕊盏。笑里桃花红近眼。粉壶琥珀为君倾,弄翠按红归去晚。
归晚。思何限。玉坠金偏云鬓乱。伤春谁作嬉游伴。只有飞来花片。几回愁映眉山远。总被东风惊散。

斯园最高处,惟见云舒卷。凭栏一御风,不觉泠然善。

行脚祇参松源,早是信卜卖屋。更说东山正传,大似老马嚼粟。

近人情,无面目,引得儿孙阿辘辘。报恩尽力赞扬,也是鹭股割肉。

一水微茫天尽头,淡烟疎雨暗沧洲。
白鸥远远随潮上,隐映寒芦两岸秋。
苑城遗迹尽烟霞,草色登台起暮笳。
地卷豹湖埋帝辇,山横雉堞抱人家。
风来百舌听经鸟,露泣胭脂坠井花。
估贩还寻芳乐路,酒帘不动夕阳斜。

已悔辞书卷,堪怜稼穑难。蝉吟三伏暑,雁阵五更寒。

轻棹还飘泊,颓庐葺未完。自知通塞久,窗外鹊声干。

纵横才力自时须,今代鹓行政要渠。
亦有故人岩石里,未嫌不奉子公书。

嘉平纪月近正端,时雪时旸轸念宽。云色乍收时阙角,月华徐转綵旂竿。

映阶积素光相射,迎吹馀花舞向阑。最是三农知岁乐,欢欣无复叹祁寒。

白山有乔木,其高五百寻。上枝拂月窟,下根潜极深。

日月宿其巅,霜雪不敢侵。千年一卷叶,九垓失其阴。

千年一开花,香传天地心。他山有蔓草,芳花绣石岑。

琐琐含春意,妒杀松柏林。

屏氛出江郊,撰幽憩武馆。秋容已澹沲,云物亦回缅。

江山佳入牖,聊尔恣一览。道悟见乃超,志惬兴不浅。

招邀子所敦,襟期我当款。虽值旅务迫,不废宾筵展。

会屡讵流连,谈剧非纵诞。窈窕汉上曲,清切江南管。

投壶按鲁鼓,挥琴述中散。居易命可俟,抚化虑始遣。

江崩赤濞矶,岸坼黄泥坂。苏公豪游迹,只尺竟莫辨。

赏心即命觞,庶达养生纂。

放旷北郭生,好作云水游。忆昔渡彭蠡,一棹夷犹桑落洲。

桑落之洲清且泚,水光摇摇山靡靡。沤前直与银河通,日出风生见金鲤。

东南五老之高峰,坐卧常对乎舟中。屏风九叠烂云锦,金阙照耀青芙蓉。

悬崖瀑布泻寒碧,玉龙倒挂三千尺。群仙鹄立紫霞里,思欲从之漱琼液。

是时卸帆野阴暮,水气空濛杂烟雾。乾坤多事逾十年,今之画图犹故步。

此图作者房山公,后来继之松雪翁。经营惨淡千万状,点缀毫末无遗踪。

房山松雪总萧瑟,远客无家空叹息。拔剑高歌行路难,落日寒云惨无色。

掩耳不及忽雷奔,天低尺五雨倾盆。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

疑雨依稀还未雨,空阶一抺苍苔。孤烟片片欲一来。

似随风影去,复趁晓云回。

怪杀鹧鸪啼不住,珠帘卷卷慵开。薄情何处暗相猜。

今年杨柳月,旧日菊花杯。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