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引·西湖感旧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西湖以前是什么样的呢?早上也飘荡着笙歌,晚上也飘荡着笙歌。西湖现在又成了什么样呢?早上是战乱,晚上也是战乱!以前湖畔二十里都是酒楼,到处飘荡着香风,行人络绎不绝、穿戴华美。现在呢,只有两三条打渔船,在夕阳中,在波涛里出没。时光飞逝,人们意志消沉。过去的西湖,成了今天的南柯美梦。

注释

天香引:曲牌名,也叫“蟾宫曲”、“折桂令”。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但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3]

西湖:指浙江省杭州的西湖。南宋小朝廷曾偏安江左,定都临安。这里以“西湖”代指南宋的京都。

笙歌:笙,簧管乐器。笙歌,笙所伴奏的歌曲

干戈:指战争

也:语助词。

沽酒楼:酒楼。

绮罗:有花纹的丝织品,极力形容昔日西湖的繁华。

个:前一个语助词,用在某些表时间的词和副词之后;后一个,为量词。

光景蹉跎:指光阴白白地流逝过去。

消磨:消沉,磨灭。言人们意志消沉。

南柯:梦。

赏析

  这首小令用西湖的“昔日”与“今日”进行对比,写出的是“昔日”的“笙歌”“酒楼”“香风绮罗”,“今日’’ 的“干戈”“渔船”’ “落日沧波”,作品在最后还归结出了总的感受。此曲用事实说话,行文流畅,结构严谨,语言朴实,形象生动,“素描”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怀旧”的情绪跃然纸上。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三句用自问自答方式描述杭州昔日的繁华,令读者立即想起“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当年的西湖确实如此繁华。“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同样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写现实中的杭州,十年战乱,民不聊生,尽在三句中。从宏观视野的角度,用对比的手法将西湖今昔盛衰的总体印象表现出来,效果极其强烈。

  接着描写湖面和西湖周边的环境,继续用对比的手法。“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二十里沽酒楼”和“两三个打鱼船”简直不可想象的变化。“春风绮罗”和“落日沧波”,又是鲜明的对比。“光景蹉跎,人物消磨。”两句是对前文今日西湖的高度概括,一切美好的光景都随着战乱离去,众多人物,包括文臣武将和才子佳人也都成为历史。“昔日西湖,今日南柯”两句是结尾,对于作品成败是非常关键的。这两句收束有力而苍劲,大好的风景在战乱中消失,大好的城市在战乱中破碎,大好的生活被战乱毁弃,众多大好的生命被战乱夺取,使昔日繁华美好的西湖成为今天的梦境。战乱是这一-切结果的罪魁祸首。故本篇有反战的思想倾向,是很可贵的。

  这首小令并没有直接表达观点,但西湖昔日之繁华安逸与今日之破败荒凉的鲜明对比,正是对战争无言的控诉。全曲语言朴实,纯用白描,情调低沉婉转,有如挽歌。

创作背景

  杭州在北宋开始繁华,到南宋因为成为首都而极度繁荣,是统治者和豪门贵胄的销金窟和安乐窝。但在元朝末年,朱元璋和张土诚两支军队在此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前后经过大约十年时间战争,其中有许多非常残酷的虐害百姓的事件,杭州一带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杭州也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作者汤式生活在元末明初,亲眼目睹了杭州由盛转衰的过程,感触自然非常深,这首小令正是有感于杭州之今昔巨变而作。

  汤舜民,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号菊庄,字、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象山(今属浙江)人。补本县吏,非其志也。后落魄江湖间。好滑稽,与贾仲明交久而不衰。文皇帝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间恩赍常及。所作乐府、套数、小令极多,语皆工巧,江湖盛传之。所撰杂剧2种:《瑞仙亭》、《娇红记》,惜已佚。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曲格势,喻如“锦屏春风”。

  猜你喜欢
解后风尘底,周旋鞍马间。
三杯送行色,一笑强开颜。
夜宿暖汤市,晨炊冷水关。
军前献筹策,第一守光山。
南北梅枝噤雪寒,玉梨皴雨泪阑干。
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
驿吏满江城,深仁见此情。士林推玉振,公府荐冰清。
为政移风久,承恩就日行。仲容纶綍贵,南巷有光荣。

江城云暗星稀。鸟孤飞。帘外绿残红瘦、漏声催。

正风雨。凄凉处。烛花微。警醒梦魂时节、捲罗帏。

元化亦多年,圣愚相介佋。天地未及区,冯生交杂嬲。

不有持运人,愦愦失昏晓。万欲雕至精,一事谁能了。

羲皇遂巳徂,虞夏遂已邈。治忽不关民,所关民寿夭。

大乱蛮夷猾,次则奸贼扰。春秋称近古,荆戎亦纷缭。

千年汉及宋,纯化未全肇。其馀闰统分,寄权皆浅少。

君雄相啖食,异类居中矫。风云无气色,江河同滔淼。

大哉开天主,方将日月皎。历历数乾坤,独此圣功表。

绳绳及今日,咸若偕鱼鸟。纤鳞仰波馀,弱翮随飙杪。

寤寐慰升沉,歌风庶可绍。

草茅恨我非时样,五马驽材无寸奇。
千里赤城皆欲杀,一双青眼独蒙知。
每怀设榻迎徐意,尚拟扁舟访戴时。
炯炯此心常晤对,思公辄复诵公诗。

妙理居言外,高怀见酒边。无心千里奉,有意一灯传。

柏树谁能指,虚空莫问年。炉香聊闭閤,何处觅心田。

院静夜逾静,月圆人未圆。红兰娇挹露,碧筱淡淡烟。

妆罢收明镜,词成调素弦。玉阶长寂寂,苔色自娟娟。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爱妾不辞换,金鞭且莫挥。踏花公子醉,射猎故侯归。

蹀躞嘶芳草,骄腾乱夕晖。道人重神骏,何必透重围。

湖面春深煖气匀,青芜未陨已知春。沙湾散驻张鱼客,苇室时惊射雁人。

桃林地瘠奈牛何,此日周王已止戈。芳草平原春万里,牧童能唱太平歌。

小娃采得白莲还,此个工夫有底难。多少桑间辛苦妇,谁人移向画图看。

别人心已怨,愁空日复斜。然香望韩寿,磨镜待秦嘉。

残丝愁绩烂,馀织恐缣赊。支机一片石,缓转独轮车。

下帘还忆月,挑灯更惜花。似天河上景,春时织女家。

黄鹄奋六翮,万里恣高飞。
风飙忽震荡,时念故巢悲。
啾啾田野雀,禾黍相因依。
朝来不自慎,竟逐虞罗归。
吾道将安从,矧已齿发衰。
圣人不数数,莫与贤人违。¤
平林漠漠暝烟齐,竹树萧疏望眼迷。
相唤几声何处雁,断霞明处一行低。

六县驩娱己独劳,肯心行善是人豪。乞怜请命茧丝价,起死回生鼎釜熬。

谁谓他人无力气,不于好事拔毫毛。老夫赞咏非誇诩,此在春秋亦合褒。

石磴溪边五色光,山花细草向人芳。世缘不到云深处,寂寂啼莺古寺傍。

竹坞烟深禽影偏。溪桥花落浪痕圆。澹云芳草花衣天。

旧院碧桃人似梦,小窗红烛夜如年。坐残银漏阿谁怜。

树动风摇,尘生云起。
太上老君,何曾姓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