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 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注释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江:长江。
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武定门北侧。
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三国时期的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金陵定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每个王朝的寿命平均大约55年,轮转之速,令人恍惚。如今看来,吴国曾经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时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中。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由抒情转为写景。诗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而抽出思绪将目光投向了眼前的河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峰并列,矗立在缥缈的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好似落在了青天之外;秦淮河西入长江,被白鹭洲横截,江水一分为二,形成两条河流。此二句气象壮丽,境界阔大,为末联“不见长安”作铺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这虽然是传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其实,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气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从先秦时代起就被广泛运用。随着魏晋时期的曹丕以气论文,气也就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在许多的艺术门类里加以运用。虽然,论者对气的理解、认识不完全相同,但对所含蕴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与艺术情调,又都一致认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浑厚博大之气使李白渊深的思想,高妙的见解,阔大的心胸,成为编织巨大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就像透过“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巨大立体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吸一样,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

  李白此诗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因为从古而来,几乎所有的统治者他们都宣扬自己的世代永存与精神不灭,并且还把这样一种模式灌输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当中,使人深信不疑。但是,李白则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即或是极为强有力的统治者,就像秦始皇,他可以“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然而他终归也要“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风·秦王扫六合》),烟消云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李白看来,宇宙万物之中,能够获得永恒存在的只有自然。一切的繁华与骄奢淫逸都会烟消云散;如果说它们还存在,似乎也只是作为自然的反衬而存在的。另外,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在格律气势上不分上下。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创作背景

  《登金陵凤凰台》的创作背景说法不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嘉此正器,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
波涛初过郁林洲。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
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
伯英草圣称绝伦,后来学者无其人。白眉年少未弱冠,
落纸纷纷运纤腕。初闻之子十岁馀,当时时辈皆不如。
犹轻昔日墨池学,未许前贤团扇书。艳彩芳姿相点缀,
水映荷花风转蕙。三春并向指下生,万象争分笔端势。
有时当暑如清秋,满堂风雨寒飕飕。乍疑崩崖瀑水落,
又见古木饥鼯愁。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
忆昔谢安问献之,时人虽见那得知。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

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

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几扇疏棂,玲珑处、檀笺粉茧糊成。夜来微雪,掩映更觉晶莹。

做就贮愁函梦地,生疏踏月拗花情。凭遮藏,偏被严飙,送到残更。

生平齑盐井臼,记欣然同听,败纸齐鸣。今番燠馆,无奈一倍凄清。

无聊拈毫弄墨,倩小字、斜行春蚓萦。閒题咏,把雪窗涴遍,何用通明。

黍苗何离离,雉雊求其妃。咨予久独立,幽兰为薋葹。

今天降蟊贼,王事艰且危。膂力君方刚,经营愿相资。

欲猎为呼鹰,欲战为骖骊。骖骊何彭彭,西北开龙荒。

石城衰柳不堪攀,君已东归我未还。别后秋风寒楚水,愁来暮雨梦吴关。

朱弦寂寞阳阿调,明镜萧条壮士颜。雪夜扁舟曾有约,几时携酒凤皇山。

东西坊本依城市,大小山今有弟兄。
拟卜幽栖分岭翠,好凭竹阁听泉声。
倦同飞鸟投林急,慵爱蜗牛戴屋行。
湖上一椽聊尔尔,扶犁权与老农耕。

淡荡春光二月馀,郁葱佳气霭扶舆。杏园高萼红千颗,银汉新蟾玉一梳。

控鹤暂辞仙府籍,观风聊拥使星车。香萦画戟簪裾盍,赢得长生几卷书。

霜落江南木叶丹,滔天波浪一舟还。何人得似林中叟,目送浮云过远山。

髓脑供祠寺,膏脂倒井闾。岸隤犹略彴,塔秃只夫须。

窈窕钗先燕,夷犹带不鱼。醉归天欲雪,好个探梅图。

一到山中便不同,山翁只合住山中。山中不尽凭题寄,才欲抒毫色色空。

金台砚,旧日老张闻㝢县。金华仙伯一品题,名高万石罗文传。

南辕回次白沟河,搴裳欲渡尘没靴。向此画见限华裔,今乃接畛皆夷歌。

忽见御庄云蓊郁,千章乔木参天碧。始知佳气似舂陵,更喜眼前多旧物。

伴行蕃使言侏离,髯奴鐻耳乃有知。叩辕敛袂出双璧,不待驲人来致辞。

自言所献非荆璞,仅比澄泥与铜雀。雅称挥毫白玉堂,夜扫黄麻追灏噩。

人皆谓彼勤且诚,盍探露团分宝馨。归家请办千斛墨,异时拟勒燕山铭。

桂树悬香四散飘,金风玉露满璇霄。中秋有月偏澄澈,万里无云倍泬寥。

壮志每从诗上见,闲愁都向酒边消。美人莫道音尘绝,只隔盈盈一水遥。

故人别我烟水长,独爱双井秋风香。朝来远寄湖上作,中有片片花云裳。

几年此花堕结寄,一落南国愁荒凉。平生薄命是天意,未死何处无幽芳。

中有娉婷美绝艳,嫁晚索莫羞时妆。君不见魏家湖里载歌舞,荡船不识谁家郎。

朱阑玉砌坐凋歇,惟见野芡生中塘。风流隔世在我尔,贫病愿欲辞杯觞。

欲将此语?今夕,谁遣露华悲清商。明年烟水我更远,绕亭红绿君无忘。

圭峰大士翻经处,雅俗今犹说草堂。十顷筠篁环殿阁,百年松桧老风霜。

临溪洗钵怜僧野,卷旆搜山意资藏。试取禅诠涤五虑,萧然心地顿清凉。

旅楼高不极,过客足徘徊。暮色随烟起,春寒逼雨来。

壮心樽酒在,乡思岭猿哀。目断巴陵路,衡阳雁独回。

百花浮冶易为衰,独有秋芳一种奇。比德幽香归楚些,宜人高节入陶诗。

一丛孕秀霜沾蕊,三径含英露满枝。丘壑自多知己乐,肯同桃李竞开时。

危墙阔峻倒插棘,四檐抵匝无罅隙。东日晒透抵日炙,周兴铁瓮炽火逼。

置予此中不许出,虐哉狠墙甚狠石。呜呼何时见天日!

吴宫一草堂,萝竹径全荒。
吕驾遥相命,嵇琴静以张。
云移峰驻影,花落树留香。
绿酒怀人处,空除半夕阳。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