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
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注释
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
玄宗:指唐玄宗。

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诗人先写环境。首句中“寥落”已点出行宫的空虚冷落,又着一“古”字,更显其破旧之象。这样的环境本身就暗示着昔盛今衰的变迁。而后以“宫花寂寞红”续接,此处可见运思缜密。娇艳红花与古旧行宫相映衬,更见行宫“寥落”,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两句景语,令人心无旁骛,只有沉沉的感伤

  后两句由景及人,写宫女,“白头”与第二句中的红花相映衬。宫中花开如旧,而当年花容月貌的宫女已变成了白发老妇。物是人非,此间包含着多少哀怨、多少凄凉便不言而喻了。末句“闲”字与上文“寂寞”相照应,写出宫女们长年受冷落的孤寂与无奈。过去她们的一颦一笑、盛装丽服只为取悦君王,而今再无缘见龙颜,她们还能做什么呢? 只能无聊地“闲”在冷宫。而这些宫女们所谈的仍旧是玄宗盛世。这一方面表现了她们对往昔生活追忆,另方面也证明了如今无可言说的空虚。比较之下,那种深沉的盛衰之感越发鲜明突出而具体了。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的少女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中,成日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岂堪重新回顾!然而,她们被幽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身世哀怨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思想。这首诗正是运用以少总多的表现手法,语少意足,有无穷味。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这首绝句语言平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王建的《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都是长达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历史过程,感叹兴亡。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元稹这首小诗总共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创作背景

  元稹生活在中唐年代,正值唐朝经历过安史之乱不久,国力衰退。该诗就是以小见大地点明了唐朝衰败的原因。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猜你喜欢
三军江口拥双旌,虎帐长开自教兵。机锁恶徒狂寇尽,
恩驱老将壮心生。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秋日梁王池阁好,新歌散入管弦声。

一舸驾长风,银河此路通。波光连月白,烛影到江红。

五岭经星外,千山飓雾中。不知今夜赏,更有几人同。

山馆长寂寂,闲云朝夕来。空庭复何有,落日照青苔。
虎豹文章非一斑,乳雉五色蜃胎寒。
天生材器各有用,相如名独重太山。
风流小谢宣城後,少年如春胆如斗。
裕陵书藁公不朽,持名铁石要长久。

君家四山秀相傍,亭馆依山起池上。画栋飞云天影虚,日映棂窗摇縠浪。

美人清歌行玉觞,碧藻出鱼风澹荡。鴐鹅鸂䳵似江湖,花径临流紫丝障。

屋阴垒石更学山,意未足真翻假尚。掌上芙蓉百叠青,李怪牛奇知摒挡。

主人去后我却来,物是人非激悲怅。浮生岁月耐有期,富贵役心无尽藏。

老客重游恐未缘,惟儗缄书问无恙。

平步青云上,逢辰亦盛哉。
十年登两地,四见入中台。
独擅调元手,咸推济世才。
如何天不慦,一夕泰山颓。
偃王灯塔古徐州,二十年来乐事休。
此日将军心似海,四更身领万人游。
十万军城百万灯,酥油香暖夜如烝.红妆满地烟光好,只恐笙歌引上升。

乐土初安,雄心顿起。银盘鼓勇夸千里。陈云红处彩旂开,阶前蛙鼓声如此。

露冷雕阑,风侵玉砌。生涯应忆平章第。半间堂外暮烟迷,输赢谁下兴亡泪。

玄鸟初归去,宾鸿属仲秋。金风时渐爽,火气已全收。

清庙深还邃,斋居阒且幽。传呼严夜禁,次第报更筹。

奉祀遵明训,为邦赖至休。茅分秦社稷,位重汉诸侯。

肥腯供尝献,丰年获岁酬。神明歆懿德,辅弼赞嘉猷。

每惧名难副,深惭礼未周。精诚元自集,职业素能修。

仁义钦天道,忠勤释帝忧。春台恒盎盎,寿域日优优。

相祀劳公等,宾筵总畯流。纲维端有本,感格岂无由。

内外能脩谨,神人永附投。年年如此夜,赓和从珠旒。

空斋日无事,起坐横鸣琴。明月入我牖,照见万古心。

古风不复还,中有太古音。置琴挂壁上,吾道无古今。

碧筒和露卷晴霞,锦浪随鲸落晚沙。风趁歌声来弄叶,酒知人意要浮花。

胸中壁立三峰声,醉里神游太一家。明日清霜看红翠,人生容易鬓成华。

不应山雨夜频过,岂为茅堂隐薜萝。
霄汉几年劳日月,江湖随地足风波。
长沙谪去君恩重,彭泽归来酒债多。
即看才高终濩落,古今贤达总如何。
岸柳萧疏野荻秋,都门行客莫回头。
一条灞水清如剑,不为离人割断愁。
乌桕红红生稚叶,紫兰茁茁吐新苗。
龙须绿折风前笋,凤尾青添雨后蕉。

仗节专征讨,连营授指麾。封侯原自易,报主不应迟。

屡蹈多方误,频闻左次师。明明诛赏在,皇断岂能移。

近世州县官,动呼曰不肖。不能肖父母,转能肖显要。

父母之于子,各以诗书教。子当读书年,亦复谈忠孝。

奈何一入官,辄以不肖号。呵叱鸡狗同,奔走马牛效。

习为妾妇容,幸博上官笑。柔媚若性生,奥灶无不到。

嘑蹴与涕唾,未尝生计较。奈何一临民,性气忽粗暴。

喜怒动任情,衣冠恣践蹈。昔日凫何卑,今日鹅何傲。

岂受上官侮,合向部民报。抑或官有样,宪体宜则效。

绾到州悬符,演出天神貌。不肖肖斯真,难为外人告。

面目忘本来,顶踵殉时好。呜呼官若此,父母岂及料。

岁时三伏每相承,雨汗居人因不胜。况是五弦均长养,何须六幕苦炎蒸。

中乾愿沃仙盘露,上赐堪加凌室冰。安得天风破烦溽,释然群动返清澄。

渺然寒水上,四望尽无涯。
沙迹迎潮没,天形接海垂。
坏衣汀霭湿,疏磬苇风吹。
今夜犹船宿,还应与月期。

千古兴亡指掌间,天然门户最孱颜。泉疑沸鼎源通蜀,城列围屏势控蛮。

树色远迷羊角寺,云容深护虎牙关。宋台梁馆都荒废,剩有图经志象山。

十旬欢洽,一日祠终。澄彝拂俎,报德酬功。
虑虔容肃,礼缛仪丰。神其降祉,整驭随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