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
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
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
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
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真。
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
作诗一笑君应闻。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古来多少才俊之士都已湮没,人间的李白并非神仙谪降,而是神仙偶尔游历来到凡间。他遨游天地,放纵八极,
那小小的九州大地在他看来过于褊狭。
他和杜甫化作天外飞鸟,互相酬唱结成的友谊传为佳话。不知要几千年才出现一个李白、一个杜甫。
以为开元皇帝是有道明君,才来此稍事勾留;想笼络他多留些时日尚且不可,他难道还肯去乞求什么吗?
向西望去,太白山绝断了峨眉山,而他眼高绝顶,雄视四海。
视天下无人,只和郭子仪、司马子微交好。
并说:“我平生不认识高将军,他为我脱靴,手污了我的脚,对我怀恨在心。”
作诗已罢,付之一笑,你应该是听到的吧。
注释
丹元子:道士姚丹元。
真:画像。
天人:诗里借指古代才俊之士。
沤:浸,泡。
谪仙:指李白。
“麾斥”句:谓纵游宇宙而以九州为狭小。《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麾斥,即挥斥,放纵,奔放。八极,最边远之处。隘九州,以九州为隘。隘,狭小。
“化为”二句:韩愈《双鸟诗》:“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一鸟落城市,一鸟巢岩幽。不得相伴鸣,尔来八千秋。”“天公怪两鸟,各提一处囚”,“还当八千秋,更起鸣相酬。”韩愈此诗有指李杜、韩孟、佛老八说,苏轼采取前一说,以两鸟比李杜,并说后世难以为继。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借指玄宗。少:稍。
縻(mí):笼络,羁留。矧(shěn):况且。
“西望”句:李白《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太白,太白山,在陕西郿县东南。岷山,在四川松潘县北。峨眉,在眉山县南。岷山一支脉与峨眉山相连,故连称峨岷或岷峨。
“大儿”二句:《后汉书·祢衡传》谓祢衡高傲,目中无人,“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祖德。余子碌碌,莫足数也。”邠阳中令君,郭子仪,曾封汾阳王,任中书令。《李翰林别集传》谓:“白尝有知鉴,客并州,识汾阳王郭子仪于行伍间,为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及翰林坐永王之事,汾阳功成,请以官爵赎翰林,上许之,因而免诛。”小儿天台,谓司马子微,李白《大鹏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司马子微写过《坐忘论》有“坐忘安心之法,略成七条,以为修道阶次”句。坐忘身,一作“坐忘真”。
“平生”二句:《新唐书·李白传》:“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邀杨贵。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生平,一本作“平生”,不识,一作“不知”。高将军,高力士,曾任右监门卫将军、骠骑大将军,专擅朝政,“帝或不名而呼将军。”嗔(chēn),怒。一作“瞋”。“瞋”、“嗔”原本可通用,皆为发怒的意思。但“瞋”又可作“瞠目”讲,兼有瞪目之态和愤怒之情,则更可取。

赏析

  这是苏轼题在李白画像上的一首诗。这类诗,旧称“像赞”,多应像主或其后人之请,说些颂扬的话。苏轼晚于李白八百多年,在丹元子所出示的李白像上主动题诗,这不是一般的“像赞”,而是诗人在抒发对这位伟大前辈的深刻而独特的理解。前人说苏轼诗“用事博”,这首诗运用典故和比喻,在十四句诗中就把十分复杂的“并庄、屈为心,合儒、仙、侠为气”的李白精神面貌表达得明朗而丰满。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开头两句异峰突起,写出了李白的高尚形象。“天人”是用邯郸淳赞扬曹植的话(见《八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注引《魏略》),整句是说古来多少才俊之士都已湮没。这里用“天人几何同一沤”来反衬李白的声名永垂。下句从“谪仙”翻出新意,显出李白的卓立不凡。

  《新唐书·李白传》载,贺知章读了李白的文章,对他赞叹说:“子,谪仙人也!”后人因称李白为谪仙。但苏轼对此犹不满意,谪降人间,终是凡人,所以翻案说“谪仙非谪乃其游”:人间的李白并非神仙谪降,而是神仙出游。这个美妙的想象和赞誉,比贺知章的“谪仙人”高出一头,李白既不是谪仙,更不是天人,而是远远地超乎两者之上的到处遨游的神仙,因此第八句说“麾斥八极隘九州”。“挥斥八极”,语出《庄子·外篇·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这是说李白遨游天地,放纵八极,那个八极之内的小小的九州在他眼里就显得十分狭窄了。

  “化为”两句,用韩愈《双鸟诗》意,又生发出一个奇特的想象。苏轼借此把同时的李白和杜甫喻为天外飞来的双鸟,把他们不朽的诗歌喻为“一鸣一止八千秋”意思是,不知要几千年才出现一个李白、一个杜甫。

  李白并不是遨游八极的神仙、天外飞来的神鸟。“麾斥八极隘九州”,只是从空间上比喻李白精神境界的阔大;“一鸣一止八千秋”,也只是从时间上比喻李白诗才的难遇。这些比喻想象,虚而又玄,但恢廓宏远,其“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正是从宏观上为李白立照传神。如此运笔,也是在为下文作铺垫。

  “开元”两句是说:遨游的神仙,天外的神鸟,只因见到人间有个开元盛世,才来此稍事勾留;想笼络他多留些时日尚且不可,他难道还肯去乞求什么吗?这么一转,总收以上恢宏的幻境;而李白来到人间,也是王朝的瑞气,国家之大幸,不可以世俗之眼来看待他。全诗十四句,前七句用幻境写李白的精神境界,到此收住。

  后七句则着重写李白的蔑视权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十四句句句用韵,韵随意转,七句换韵,音节颇有特色,这在古体诗中是少见的章法。因此,它曾被人错误地从换韵处割裂为两首诗。

  后段以“西望”两句领起,是承前而来。两句本指秦、蜀之间,只有鸟道可通,人难逾越。苏轼化此两句为“西望太白横峨岷”,又引出下句“眼高四海空无人”,是说李白眼高绝顶,雄视四海。

  “大儿”句是说李白视天下无人,只和郭子仪、司马子微两人交好。句中的“大儿”、“小儿”,本是东汉末年祢衡的话。这里借来安在李白名下,显得口气很大。这四句连写李白的高视无人,因前七句已铺垫丰厚,所以平平道来,自然熨贴。但它又是在为下文蓄势,警策、高峰都在下两句。

  势足气壮,奇峰崛起:“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唐玄宗最宠信的宦官高力士,曾先后被加封为右监门卫将军和骠骑大将军,称高力士为“将军”,以显其权势之盛。相传李白在宫中陪玄宗饮酒,醉后令高力士脱靴,高力士从此怀恨,于是中伤李白。这两句承前而起,托李白的口气说话。这时的李白已不止是一般地轻视高将军,而是声色俱厉、痛加呵斥了。这充分表现了李白对权贵的蔑视,也表现了苏轼对权贵的蔑视。人称李白为“谪仙”,称苏轼为“坡仙”,论气质,论诗,苏轼都最接近李白,苏轼也自认为最理解李白。所以最后一句,是诗人向死去八百年的李白通话。

  这首诗中赞颂了李白不同凡响的器质、与杜甫的深挚友谊和名垂千古的艺术成就;赞颂了李白不受名利羁绊和傲岸清介、不可一世的精神面貌。更称扬他能慧眼识拔英雄于危难之中,以及视权贵如粪土的高尚品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高太后死,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党人物,贬斥元祐诸臣,苏轼被命知定州。诗人离京赴任本当上殿面辞,哲宗却拒绝召见。政治生涯中的大起大落、忽起忽落,使苏轼在看到丹元子出示的李白画像时,产生了异代知己的亲切感,因而作此诗赞颂李白,并借以自明心志。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拥鼻侵襟花草香,高台春去恨茫茫。
蔫红半落平池晚,曲渚飘成锦一张。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白云英英,涧水泱泱。
彼美人兮,硕大且昌。

徙命乘轺入锦川,岷沱寒霁好人烟。弹琴旧治俄三政,持斧重来未十年。

欲去民忧同乐只,敢孤朝寄独恬然。邑城东望踟蹰久,魏阙天遥里数千。

流光代谢岁应除,天亦无心判菀枯。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

新幡彩胜如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孤。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

春台冉冉围青竹,春夜沉沉秉华烛。鹦鹉杯未停,琵琶声已续。

君当为曲海上歌,妾当独唱江南曲。江南曲,声未足。

池中鸳鸯两两飞,江头凫鸭双双绿。劝君莫待鬓边华,劝君莫负杯中醁。

君不见紫罗山上月如珠,锦石屏前人似玉。人生年少须尽欢,莫待形骸空结束。

慢磋砣,青山碧草容易过,白发茫茫君柰河。

采珠拾翠纷来往。罗袜轻盈样。何处通辞波上。肠断东阿才子,一赋千秋悲怆。

针神原是魏宫人,重拈出、洛灵小像。

洞里乾坤别,春风灼灼花。轻烟笼绛粉,嫩绿衬丹霞。

坞外传音远,稍头弄影斜。一团天意思,收拾大方家。

朝乘百花舫,暮醉百花潭。纤纤潭上月,流影照清酣。

汲涧煮白石,云栖南涧隈。敲石发新火,荆薪藉馀灰。

坐候升降理,静观寒燠媒。遂忘石鼎沸,乍疑山雨来。

丹成同此术,鹤化讵能猜。我亦餐金液,清浅笑蓬莱。

广陵城里别匆匆,一去三山隔万重。日暮江东寄相忆,欲从秋水剪芙蓉。

樾馆者,盖即林取材,基颠柘,架茅茨,居不期逸,
为不至劳,清谈娱宾,斯为尚矣。及荡者鄙其隘阒,
苟事宏湎,乖其宾矣。词曰:
紫岩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茑兮千古色。芳靃蘼兮荫蒙茏,
幽人构馆兮在其中。靃蘼蒙茏兮开樾馆,
卧风霄兮坐霞旦。粤有宾兮时戾止,樵苏不爨兮清谈已,
永岁终朝兮常若此。

长短亭前万柳斜,不堪攀折寄天涯。悲凉关塞萧萧马,冷落江村点点鸦。

荒草有情偏惹恨,夕阳何处更飞花。几声断续哀蝉曲,寒倚柴门处士家。

度岭汗如濯,渴尘生客心。
清泉随念应,乞与涤烦襟。

明窗十日复五日,出此湖光与山色。前身画师语不妄,文侯乃是金门客。

乍从云际辨远岫,争数乔林誇眼力。没漂菰米岁事空,水滨柱下南飞鸿。

欲投晓渡唤舟子,急桨已入昏烟中。径思天边问归路,错认江乡旧洲渚。

能传万里在尺素,豪夺应防卷寒雨。

日轮赫赫起东溟,真火抽添养白庭。
汤谷萧萧万竿竹,裁书少昊借秋声。
风谊峥嵘昔未亲,正悬一榻待高人。
当年曾接东莱话,今日宁嫌北阮贫。
世味梅花开野水,诗情马首没黄尘。
何时载酒从君去,灵鹫峰前借早春。

同云影匝玄冥外,六出霙飘俄顷间。龙漠平看银海阔,虎贲初罢玉门还。

近窥瑶镜惊衰鬓,遥忆梅花满故山。酒对山阴频自酌,诗歌招隐待开颜。

小凤钗梁夙梦曾。江南壁垒话耆卿。琼卮碧恋三生眷,玉斗红酣四海朋。

明湖酒,净慈镫。贺家梅子旧旗亭。马塍著作三词客,山舫机锋两客僧。

风雨柴荆屡款门,咨嗟无力浣乾坤。久枯泪眼馀豪兴,大索诗肠有罪言。

落拓半生同我拙,苍茫独立与谁论。纷纷讳疾堪长叹,孤负良方肘后存。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