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

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

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

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

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

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

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

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

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

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

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

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皇家京城已经是岁暮,我的柴门白日常关闭。
因雪免去五日的朝参,三馆关门停止办公事。
我因读书夜里睡得迟,以致多成白日酣然睡。
睡起犹觉冷气透皮骨,窗外仍见雪花纷纷坠。
披起外衣走出门外看,大雪飘飘扬扬满天地。
我哪敢为贫居而忧虑,聊且舒开笑脸庆丰岁。
我月薪虽然毫无多余,晨炊还能日日相接继。
柴草生活用品未缺供,美酒佳肴尚能来置备。
几杯美酒孝敬给亲老,一杯不忘均分给兄弟
妻子儿女不会受饥寒,欢聚一起共同颂祥瑞。
因此想起河北的人民,推拉货车供应给边鄙。
车子载着重货几十斛,艰难路程遥遥几百里。
疲弱牲口冻得走不动,车陷冻土再也拉不起。
夜来天寒又在哪里宿,只能露宿荒坡野地里。
再想那遥远的戍边卒,日夜肩着戈戟防胡骑。
城上军旗高高随风扬.城楼日夜警觉望烽燧。
弓硬挽弓还需添力气,盔甲冰寒冷入骨与髓。
今日边兵更在何处行。想必走在荒僻边陲地。
自我揣念又是何等人?苟且偷安竟然能如此!
深感自是损民小蠹虫,至今仍空占着谏官位。
虽然刚直可又无一言,岂能称为正直之朝士?
赞誉贬斥默默两无言,岂能称为公正的良史?
我没有耕耘过一亩田,手中更未握持一枝矢。
深愧心无富国裕民术,也缺平定边疆之谋议。
只能空赋对雪之诗篇,殷勤酬谢深情的知己。
注释
帝乡:汴京。
衡门:用横木做门,暗示住宅简陋。
五日免常参:朝廷免去五日一上朝的惯例。
三馆:昭文、国史、集贤三馆。
日高睡:睡至日上三竿始起。
窗牖:牖(yǒu)穿壁以木为交窗也。
岁:年成,一年的收成。
薪刍:刍(chú)薪柴和粮草。
阙:阙(quē)欠,应给而没给。
亲老:指父母
均:全,都。
时瑞:当时的祥瑞,指这场冬雪。
朔:北方。河朔:指黄河以北地区。
这句是说(黄河以北地区的百姓)拉着车输送给养以供应边军。
斛: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
羸:羸(léi)瘦弱。
曳:牵引,曳引,拖。
阒:阒(qù)寂静。
荷戈:荷:背,负;戈:古代兵器。
烽燧: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牢落:稀疏,荒芜。
蠹:蠹(dù)蛀虫。
謇谔:謇谔(jiǎnè)亦作“謇鄂”,“謇愕”,正直敢言。
直士:正直、耿直之士。
良史:指能秉笔直书、记事信而有征者。
勤勤:殷勤,诚挚。

赏析

  全诗可分五段。第一段从篇首至“飘飘满天地”,从题面叙起,写岁暮深居值雪。这段文字很平,但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天气的奇寒:“衡门昼长闭”“五日免常参”二句写为官的作者本人深居简出,朝廷免去五日一上朝的惯例,官署亦不办公,这些都间接表明岁暮天寒的影响。“睡起毛骨寒,窗牅琼花坠”则是通过描写漫天飞扬的大雪直接表达天气的寒冷;二是描述一己的闲逸。既无案牍劳形之苦,复多深夜读书之趣,因而往往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一日睡起,忽觉寒气入骨,有玉屑一样的白花飞入窗内,于是“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十个字对雪没有作细致的描绘,却全是一种潇散愉悦的情味。这里写天寒,写闲逸,无不是为后文写边地兵民劳役之苦作铺垫或伏笔。

  第二段从“岂敢患贫居”到“相聚歌时瑞”,承接上段,写家人团聚,赏白雪而庆丰年。值得玩味的是从篇首“衡门句到这一段,诗人一再称穷。“贫居”固然是穷,“月俸无余”、“数杯”、“一酌”亦无不意味着穷。其实这倒不是他真的要发什么官微不救贫一类的牢骚,而是别有用意。他虽说“穷”,却不愁薪米、能备酒肴,惠及父母兄弟妻子。在这大雪纷飞的岁暮,他们能共享天伦之乐,共贺“瑞雪丰年”。这里句句流露出一种“知足”之乐,言“贫”倒仿佛成了谦词。所以,诗人实际上是要告诉读者:贫亦有等,从而为后文写真正贫而且困的人们再作地步。晚唐罗隐诗云“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从“相聚歌时瑞”的人们联想到长安贫者,替他们说了一点话。王禹偁这里的写法大致相同,但他想得更远,语意更切。

  第三段即以“因思”二字领起,至“阒寂荒陂里”句,转而以想象之笔写“河朔”人民服劳役的苦况。关于北宋时抽民丁运输军粮的情况,李复《兵餽行》写得最详细,可以参看:“人负五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高卑日概给二升,六斗才可供十日。”“运粮恐俱乏军兴,再符差点催餽军。此户追索丁口绝,县官不敢言无人;尽将妇妻作男子,数少更及羸老身。”第四段则以“又思”二字领起,至“牢落穷沙际”句,进而写兵役的苦况。

  这两段所写河朔兵民之苦,与一二段所写身在帝乡的“我”的处境,适成对照。一方是闲逸,而一方是不堪劳碌:服劳役者“车重数十斛,路遥数百里。赢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服兵役者“城上卓握旗,楼自望烽隧,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一方无冻馁之苦,而一方有葬身沟壑沙场之忧:或夜宿“荒陂里”,或转辗于“穷沙际”。字里行间,表现出诗人对河朔军民之深厚同情,从而引出一种为官者为强烈责任感,和对自己无力解除民瘼的深切内疚。

  从“自念亦何人”到篇终为第五段,作自责之词而寓讽谕之意。看出诗人内疚很深,故出语沉痛。他觉得贪图一己的安逸是可耻的“偷安”,感到自己身为“拾遗”而未能尽到谏官的责任,身“直史馆”而未能尽到史官的责任,不足为“直士”、不足为“良史”。“不耕一亩田”,又无“富人术”,有愧于河朔之民;“不持一只矢”,又乏“安边议”,有负于边塞之兵;更对不住道义之交的热忱期望。所以骂自己为人民的蛀虫--“深为苍生蠹”。而事实上,王禹偁本人为官“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已任”,是不当任其咎的。他在此诗以及其他诗中的自责之词,一方面表示他不愿尸位素餐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是对那些无功食禄之辈的讽刺。

  全诗层次极清楚,主要运用了对比结构,但这不是两个极端的对比,而是通过“良心发现”式的反省语气写出,对比虽不那么惊心动魄,却有一种恳挚感人的力量。全诗语意周详,多用排比句式,乃至段落之间作排比,却毫无拖沓之嫌。其所以“篇无空文”,实在于“语必尽规”。因此,此诗不仅在思想上继承杜甫、白居易系心民瘼的传统,在艺术风格上也深得白诗真传,以平易浅切见长。从诗歌语言的角度看,乃是以单行素笔直抒胸臆,初步表现了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风格待征。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88),作者在汴京供职。任右拾遗直史馆。当时北宋跟契丹(后称“辽”)正打仗,北方军民深受战乱、征徭之苦。作者深感问题的严重性,自己没有尽到谏官的职责。适逢汴京大雪苦寒,感怀伤事,于是写下了这篇作品。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猜你喜欢
挈瓶者谁子。
娇(一作妖)服当青春。
三五明月满。
盈盈不自珍。
高堂委金玉。
微缕悬千钧。
如何负公鼎。
被●【左上公左下儿右文字偏旁】笑时人。
苍崖望不极,林际起孤烟。
渔笛蒹葭岸,农歌{左禾右罢}桠田。
青涵濠上水,碧锁峡中天。
客鬓愁边改,秋风又一年。
手把武夷竹,江山满吾目。
落花称意红,芳草无心绿。
双涧泻翠璚,群山断苍玉。
青林隐成帷,碧洞深如屋。
烟锁花间猿,雨惊岩下鹿。
药炉埋白云,丹井浸枯木。
虎岫耸锦屏,龙湫喷银粟。
晋人陆修静,於此曾卜筑。
饥则饵嫩松,寒则披老槲。
惠远同种莲,渊明共採菊。
当年学阿弥,飞神到天竺。
旧有晒药台,荆棘蔽幽谷。
旧有朝元石,雾霭笼飞瀑。
园桃晓猿攀,庭柏夜鹤宿。
何人建琳宫,先生留宝躅。
铁板时敲茶,铜钟晓唤粥。
冠褐霭锵锵,车马来仆仆。
巨壑有鱼飞,寒池足鸦浴。
天高星斗寒,更深鬼神哭。
到此风骨清,直欲骑黄鹄。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
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
飞帚飘宸翰,赓歌纵睿才。
歌欢三合燕,声转两宫哀。
人世金縢秘,天门玉锁开。
年年初夏月,寂寞寿山杯。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酌言修旧典,刈楚始登堂。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
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

虎山鸠峰两岞崿,西金亭亭宛如凿。问谁居者两吴君,结发清修老弥恪。

当年何人送桧栽,栽向庭前小芸阁。时时兄弟坐两偏,偏袒吟哦双露脚。

我行十载还过之,翠壁苍崖人去邈。庭中老桧参天长,昔拱今来十围弱。

古苔驳落文章隐,苍玉拳奇根节错。半空时战风雨声,平地恐作蛟龙跃。

万牛回首亦不动,遮莫千秋卧云壑。木强取柱柔取束,社栎自全终自怍。

樊侯种漆已阔疏,魏王贻瓠还濩落。何如种树还种德,德树同荣扫寥廓。

为君封殖表双高,他日山人过必作。

群凶用事人心去,大义重新天意回。
解使中原无左衽,斯文千古未尘埃。

丰城古剑气,化作豫章木。上摩牛斗墟,下荫湖湘曲。

吴刚钟秀山岳英,入地深根拔苍玉。绿发穷经会化机,博究儒玄尽膏馥。

中罹兵革涉艰危,花鸟春深林谷非。故园无处觅归棹,琴寓幽寻芗水涯。

授业黉宫蔼佳誉,一朝荐剡光彤墀。束书秘阁环帝胄,藩府歘受贤王知。

晋祠雄峙太行北,燕树秦峰护今昔。我王嗣位焕文明,鸿宝珍图罗贡职。

圣主深愉孝友情,宸衷岁注骈繁锡。花萼相辉古所稀,多君辅导联圭璧。

谁誇袁粲梁栋材,独许王俭如珉瑰。儒冠早际盛明世,紫泥赤绂来天阶。

几遂东还觅桑梓,太行古雪飘飞崖。山家夜对紫萝月,班荆石磴歌庭槐。

袖出贤王珍翰美,豫章翻风气莫比。词源百斛粲骊珠,先帝恩浓宠纶语。

盘根孕秀烟雾深,直干凌空霆电起。遗芳快睹千里驹,塞漠尤期甲兵洗。

别绪浑添渭北思,翻疑梦绕西山雨。西山之高峰,群仙挟飞佩。

欲撷南浦云,神交蹑吴汇。张华预识剑津龙,夜光直射银涛碎。

冰雪高标傲岁寒,清都尽许寻鲈鲙。约我玄洲扫白云,底须钓海寻鳌背。

君不见孔明老柏高倚天,柯叶翠蔓垂千年。芳名愿与悬宇宙,故人应寄归来篇。

汉德舟车万里通,赤心持节复平戎。空同气色连穷发,当户君臣聚引弓。

马酒禦寒朝伴冻,貂裘冲雪昼禁风。清蒲固有安边画,可待甘陈傅郑功。

万壑群峰朔气飞,夷齐祠下暂停騑。只今北海惭顽懦,终古西山叹蕨薇。

泺水要人瞻圣范,清风为我振行衣。低徊几度难言去,滚滚寒涛下夕晖。

参差茅屋晚烟微,麦陇风清乳燕飞。夕照邮亭渔唱远,绿杨桥畔一僧归。

晴云半逐雨云低,九陌无尘共落晖。满目秋芜悲泽国,一声烟鹤到岩扉。

西风帆饱随天远,残月砧寒入梦微。路隔蓬莱鳌背阔,剑光长拂海涛飞。

仙翁爱山居,留形在东岭。风林度啸声,云壑漾飞影。

华发欲萧萧,青瞳犹耿耿。追踪有名流,回首发深省。

天上十分月,人间一半秋。
笙歌传小寨,灯火认层楼。
酒怕初斟满,碁欣未了收。
分明浑似水,只是欠双鸥。

古木千章屋数椽,此君颜色最宜怜。怡情不独琴书事,隔断红尘有翠烟。

马嘶残月醉醒中,行尽天涯西复东。
两鬓欲霜难讳老,一心忧国不妨穷。
只今世路浑如水,从旧交情独有公。
彭泽门前昔时柳,也应相傍得春风。

每因风景负幽期,聊折寒梅寄一枝。吴下阿蒙非旧日,郢中高曲即当时。

听鸡走马君须努,附凤攀龙我不知。若使烟霞换台阁,孟郊韩愈自相随。

綵笔蜚名早,江南复几人。美矣荆山玉,依然命世珍。

天入神京远,云收北斗新。年来二三月,香霭一枝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