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扣题起兴,由听到吹笛声而引发感怀。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万千愁思。《风俗通》说:“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在山水、羁旅诗中,笛有着广泛的表情达意的动能,最常见的是牵引怀乡的情愫。又《乐府杂录》载:笛者,羌乐也。古笛曲广为流传的有《落梅花》、《折杨柳》、《关山月》等,皆为思乡之作。月明风清的秋夜,本是适于亲人故友欢会的良辰美景,而今夜,这凄恻哀伤、声声彻耳的“断肠声”,却只能使人更感寥落、凄清了。“谁家”两字,以问语写听者“我”的感受,情味悠远。 “巧作”一词,是言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似乎把“我”的满怀乡愁,都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了。这一设问陡起波澜,借他人之笛音写自己之乡思,极具共鸣感。
颔联紧承首句之 “风”“月”二字写,虚实相生。一写声象,“律吕相和切”照应上句的“巧”字,写笛音之悠扬宛转,这是写实;一写景象,“月傍关山”,写明月映照关山的图景,诗人在缠绵悱恻的笛音中神游万里关山,思绪如同这澄澈如水的月光漫漶开去,这是虚写。“律吕”又作“吕律”,中国古代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总称“六吕”、“六律”,简称“律吕”。此处代指柔婉、和谐的笛音。“几处明”三字下得奇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照关山,自有明暗、浓淡之别;而以“几处”问之,实则是人心的悲喜甘苦之反映。
颈联由“关山”二字再次衍发联想。上句遥想当此中宵月明之际,胡骑行军北归的场景;下句是写诗人听了这笛曲之后,萌生出南行的愿望。上下对仗工稳,由远及近,以胡人之北归来映衬“我”的思乡之切。明朝李东阳的《麓堂诗话》说这两句“清绝”,主要是就此联意境的清幽、窈眇而言的。在古诗中,月色、笛声、江南常连缀一起,表达幽怨的乡思之情。如唐代诗人李益的《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尾联道出全诗主旨,“故园杨柳今摇落”是客居异乡的诗人对“故园”风景的悬揣,想必在如此萧瑟的清秋时节,杨柳早已枯黄、零落了;可是“我”,还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是以杨柳之衰映衬自己的迟暮之悲。结句以反问收束,如何在忧愁的煎熬中度此余生呢?这一自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全诗善用烘云托月之法,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诚如清·吴乔《答万季墅诗问》之谓:“……前六句皆兴,末二句方是赋,意只在‘故园愁'三字耳。” 值得注意的是,此诗多用问句,或兴感、或写景、或抒情,将乡愁国忧与感时伤世之情表达得尤为酣畅。
孤山之下。雨中正好看花也。待得晴时。杏嫁梅娠绿满枝。
空囊乌有。三百青铜难贳酒。亟典春衣。莫待东君致政归。
南方有义士,姓王名曰兴。十三学杀人,十五手搏狼。
三十建义旗,姓名惊一方。天子锡虎符,作镇鼍江阳。
翠华日以远,地绝军弥张。百战环冈州,九死披残疆。
海滨富斥卤,重林与连冈。高者掩云日,远者浮沧茫。
煮波致财货,铸冶成刀枪。宫室何所居,天家侯与王。
稿粟何所馈,从驾子与娘。心胆何所赠,海内豪与英。
献客合浦珠,薰客珠厓香。客处未觉寒,袄褥先盈箱。
客寝始觉单,妻妾忽侍旁。敌兵四面来,众士各逞强。
将军跃上马,命客持一觞。独出挥长戈,两目流电光。
直取首来将,生挟归戎行。顾饮所持酒,昔热犹未凉。
相持及三月,敌骑皆奔亡。来时三万人,半还仍重伤。
奏功自间道,涉瘴徂昆明。黄金三千镒,玉帛各有筐。
天驷方驱驰,下臣效刍浆。臣兴昧死上,帝曰兴卿良。
赉爵列五等,高兽盘银章。其名曰虎贲,将军荡南荒。
敌人闻之惧,选士盈千骑。来者左右贤,其军督责之。
不得此弹丸,若辈何生为。上天仍助虐,其年兼荐饥。
将军察天命,命匠搜良材。斫以为巨棺,彩霎悬葳蕤。
约日出合战,敌怯不敢来。坚壁十里外,迤逦兴长围。
沟垒内外防,突援无所施。始从戊戌夏,两及中秋期。
战士饭草土,抱骨还登陴。所忧负将军,吾侪死犹归。
将军曰呜呼,共尽终何裨。我乃报深恩,汝当存宗支。
乃命幼子九,先出卑其辞。卜吉结欢会,敌将不致疑。
是夜一更终,将军诀所知。皎月当中天,千秋同此时。
语已还闭门,沐浴更裳衣。夫人翠凤冠,有母头如丝。
侍妾十五人,左右皆肩随。肃肃何雍雍,俱集园东陲。
上有古梅树,樛结垂高枝。白石为几席,月露明苍苔。
将军命夫人,拜别而慈闱。拜毕与将军,四拜中间居。
十五妾罗拜,窈窕无参差。夫人命斗酒,有脯形如圭。
深藏待今夕,各当行一卮。卮尽且先起,母与君稍须。
将军及母入,烛影何迷离。夫人十五妾,自挂临中闺。
阿母大惊呼,将军言勿悲。著我锦绣袍,麒麟当心开。
戴我七梁冠,簪缨郁崔嵬。玉带与玺书,次第皆抱怀。
置敕中堂上,花烛荣且辉。望阙遥谢恩,臣死有馀辜。
下阶十二拜,天地及四隅。徘徊望西堂,有虎顾其儿。
平生爱此图,拜汝今同灰。卷图附敕下,释服趋房间。
房中何穹隆,火药堆如山。将军踏小几,自解夫人缳。
次及妾十五,列置火药端。出户著朝衣,捧敕仍来还。
一声母急出,火烈焰贯天。鸡鸣部曲入,白骨空巑岏。
举哀建素旒,合敛归巨棺。敌人亦流涕,况在同肺肝。
卜葬三山阳,隐约题墓门。陈子作挽歌,播之永不刊。
如何良夕,坐琼箫锦瑟,寂寂帘阴。蕙气梳烟香语细,画蛾扑上罗襟。
车子催灯,侍儿收扇,报说夜凉深。银河天际,起看斜月横参。
行复醉凭人肩,穿花潜远,鬟重不胜簪。六曲栏杆三面树,可容残梦重寻。
两处高楼,一般中酒,愁绝是孤衾。梧桐西院,问谁还打疏砧。
江天漠漠化空烟,半榻容身真自閒。咫尺不知帆在水,百年安得雨藏山。
赌酒搏拳夜甚哗,故人屈指半天涯。梅花冷笑东风里,守岁开筵有几家。
远山俯可拾,北斗近堪凭。共在白云里,君居第一层。
花敛容,柳刷翠。扇薄欲裁纨,佩香思剪蕙。桐英寂寂沉寒波,粉绿猗猗日影多。
六街烟花净如扫,千年古血生青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