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前两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是写韩歆“昔日”与“今日”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韩侍御,即韩歆。公元758年(唐至德三载)被贬,由殿中侍御史来广德隐居,此时李白送韩歆去广德。昔日,韩歆是侍御,“或给事殿中,或举劾非法,或督察郡县,或奉旨外出”,“衣以绣者,尊宠之也。”可以说是耀武扬威,富贵荣耀。然而,韩歆“因朝会,闻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帝大怒,以为激发。”“今日”李白“贳酒”来招待“昔日”的“侍御”了,如此巨大的落差,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后两句“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写欢送韩歆的情景。韩歆被贬,要去广德隐居,人们送别得喝酒,酒要用钱来买,没钱的李白有时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换。然而此时,诗人又身无分文,好友来了,“人情大似债,头顶锅来卖。”李白去赊酒,而且赊了大量的酒,“与君倾”。诗人一边赊酒,一边又去赊月。“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赊月自然要简单得多。“暂就东山赊月色”,这里的“月色”也赊下了,这里的“舞台”是东山,灯光、布景任尔用,诗中将“酒、月、歌”融合在“东山”的大背景下。当夜皓月当空,月光满地,诗人放声歌唱,人们尽兴欢歌,“酣歌一夜”,通宵达旦,这是为欢送一个人:“泉明”。泉明,即渊明,陶渊明。《野客丛书》载:“谓渊明一字泉明,李白诗多用之,不知称渊明谓泉明者,盖避唐高祖讳耳,犹扬渊之称扬泉,非一字泉明也。”诗人有意此时把韩歆比作陶渊明。因陶曾在彭泽县为县令,辞官不做。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李白在这里将两人相比,主要是对韩歆的安慰,更是对他的颂扬。
这首诗在艺术上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睹物兴情”、“辞以情发”。李白将客观景象溶入自己的主观意象,并达到了形式上的同构与精神上的共鸣,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那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诗句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
结雨竹西若若川,扬州歌吹思当年。刘郎若向风前唱,梦入青楼事惘然。
董毅夫名钺,自梓漕得罪,罢官东川,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自得,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优柳氏不能忘怀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共若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命其侍儿歌其所作《满江红》。嗟叹之不足,乃次其韵。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红晕脂痕,照出水、新妆靓。幽情共、绿云低映。一曲西洲,谁采取、亭亭影。
人静。对西风、凌波自省。水佩风裳,偏又报、凉秋信。
舞衣冷、幽香满径。压鬓谁簪,枉负了、闲心性。漫咏。
泛一舸、田田万柄。
无棣城边春欲暮,卧龙冈上花如雾。年年醉彻武陵烟,至今记得桃源路。
桃源遍地桃花水,翠屏高傍层城起。宁可馀姿点绿芜,?将浮艳誇秾李。
始看一径盘空曲,渐入千枝散朝旭。满树残霞烂不收,一天香雨飞红玉。
白云深锁扬子居,青山自爱陶公庐。平芜十里閒看鸟,春水一竿不羡鱼。
大隐何须分出处,赏心岂必长林莽。桃李浓滋华省阴,公门自是韶华主。
绥山一颗忆仙家,绝胜河阳万树花。岁岁愿公悬水镜,长将秋实代春华。
旅馆相邻倍有情,何当把臂结诗盟。横流不许人相访,遮莫殷勤倒履迎。
新岁多幽兴,清游出县城。故人留款曲,好友复逢迎。
整屐当清晓,登山寄远情。岚光寒不起,树色寂无声。
徙倚岩边憩,逶迤谷底行。路蹊穷屈折,峰顶上峥嵘。
俯瞰沧溟阔,浑疑地轴倾。天光连浩淼,海气变阴晴。
沙鸟双双白,风帆叶叶轻。波澜看浩荡,岛屿见分明。
宇宙真无极,虚浮叹此生。似堪扳若木,可拟即蓬瀛。
眺望移时立,稽留半日程。那知身是客,但觉思逾清。
古寺藏深竹,禅窗荫白柽。倦依林樾坐,静听鼓钟鸣。
高论穷千古,弹棋谩一枰。旋呼茶满椀,剩出酒盈罂。
珍重开华席,频烦劝兕觥。嘉蔬烹笋韭,异味杂螺蛏。
浩饮俱勍敌,沈酣及老成。狂吟惊虎豹,至乐谢竽笙。
忽返青林兴,其如白日征。扶携重举盏,真率遂班荆。
自笑何为者,空传漫浪名。梗萍惭独客,冠盖动群英。
胜赏□堪纪,高怀孰与并。明朝归北郭,回首暮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