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曲子首句“朝瀛洲暮舣湖滨”,“朝”与“暮”自然是夸张的说法,意在说明境遇改变之迅速。一看便知作者怀古伤情的原因。作者早上还在集贤院上任,晚上就已经乘船到了长沙,而从他对集贤院的称呼“瀛洲”来看,他对那里的生活十分满意。
“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交代卢挚到访洞庭一带的目的,在秀丽的山水中寻找快乐,表达他随遇而安、自寻快乐的积极人生态度。
“泽国纫兰,汀洲搴若,谁与招魂?”这三句与屈原密不可分。“泽国纫兰”出自《离骚》中的诗句“纫秋兰以为佩”;“江洲搴若”出自《湘夫人》中的“搴汀洲兮杜若”;“谁与招魂”中的“招魂”指的是宋玉为屈原所作的《招魂》作者徘徊在湘水之滨,隔着悠久的岁月向沉江而死的屈原致敬,其中也包含着对屈原处境与遭遇的深切理解。
“空目断苍梧暮国,黯黄陵宝瑟凝尘。”暮色沉沉,苍梧黄陵山被晚霞笼罩,极目远望,苍梧山上的陵墓、黄陵庙的湘妃宝瑟已经覆满尘土,令人心生感伤。
“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世态变化万千,长沙千百年来停留过多少遭逐的文人墨客,他们不受皇帝赏识被贬至此,只能用文字诉说心中的抑郁和愤懑。这样的历史至今仍在反复。可见作者名为吊古,实际上是在倾诉自己内心的感慨。他歌颂屈原,歌颂那些历史上同他一样徘徊湘水不得志的词人忠臣,实际上也在为自己明志。
此曲蕴凄凉于苍劲之中,情真意切, 令人感动。
影借氍毹,根连阡陌。都无人惜。翠盖红衣,佳名倩谁锡。
盈盈带露,刬袜过、茜裙留迹。春碧。行尽断芜,怕王孙岑寂。
斜阳弄赤。山抹烟光,丁香也无色。几番风信曾否。
记开日。莫是云英潜化,满地乱琼狼籍。惹牧童惊问,蜀锦甚时铺得。
圣王久已徂,方策不俱逝。大者载诗书,遗烈播无际。
猗嗟德不泯,文章亦相俪。吾观三五迹,旷代若同世。
区区汉唐来,群儒犹善继。葳蕤竹素间,君相赖攸济。
皇朝属全盛,重光施来裔。自非良史才,大业有瑕翳。
愿言见作者,缀缉列凡例。纷纶括群典,俶傥袭六艺。
言文行则远,斯理良匪细。惓惓告在位,秉笔当勿替。
暄风宜男花,凉日忘忧草。一种两含情,亲容梦中老。
久雨新晴,银河澄练,盈盈一水清浅。云吐冰丸,盈倚曲阑干畔。
情无限、碧海青天,愁如茧、并刀难剪。谁见。正双眉深锁,泪痕划面。
素魄窥窗幽怨。恨小院无人,疏帘乍卷。别有伤心,宽褪旧时金钏。
只赢得、夜冷归眠,怯罗衣、露珠点点。轻唤。恐凄凉梦影,短檠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