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咏燕之作。燕子作为春天的信使,美丽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赏爱,所以咏燕之作代不乏人,《诗.邶风.燕燕》,南宋词人史达祖的《双双燕》词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特别清拨之作。张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显然汲取了我国古代咏燕诗词的文化底蕴,尤其可以看出他对史达祖《双双燕》词在艺术构思上的某些传承。不过,作为清代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一流文学宗师,张惠言始终不屑于拾前人牙慧,始终欲有创立和开辟,他的朋友鲍桂星就说他:“独念君生晚近时,慨然为举世不为之学,每举一艺,辄欲与古之第一流者相角,而不屑稍贬以从俗”(《受经堂汇稿序》)。所以,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虽有汲取,但多新变,展示更多的是他独立不偶的心性以及别出心裁的艺术追思,且又传达出他游踪漂泊而又寂寞孤苦的人生遭际。
农历一月底二月初的“春社”时节,“满城”均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那沥沥雨丝与潇潇雨声唤起一双燕子无家可归的“新恨”,因为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年年迁移的侯鸟燕子,又要开始新的漂泊。然而,此时此刻,燕子还不知道家在何方。春天的花朵还是那样灿烂,春天的杨柳还是那么葱翠,它们重重叠叠隔断了通向闺中思妇居住的“红楼”小径。燕子隐隐约约还记得去年砌下的旧巢,但又不能确认。燕子打量了多少屋檐雕龙描凤的殷实之家,想找出去年旧巢,但它们最终还是飞来飞去,迟疑彷徨,找不到一个栖息或再筑新巢的地方。谁人能够了解燕子春去秋来那年年岁岁都萦绕在心头如“丝魂絮影”般的漂泊与孤独的心境?那漂泊与孤寂的燕子呵,前身理应是那一片片凋谢飘零的“落红残粉”。燕子迟疑彷徨,但它们相濡以沫,态度亲昵。它们不停地呢喃,似乎在交换着意见,又似乎在互倾衷肠。它们恩爱的关关鸣声,又让黄莺鸟听得那么专注。燕子虽然恩爱,但它们栖移不定的漂泊生涯,毕竟比不上那日日在水池画栏傍双栖双眠的鸳鸯来得宁静、温馨。
张惠言出生于常州武进县一个世代为儒然科考不彰的清寒家庭,四岁时父亲就病卒,其母将他含辛茹苦教养而成。惠言回忆其早年孤苦生活时描述道:“一日,暮归,无以为夕餮,各不食而寝。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也?吾与尔姊尔弟,时时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茗柯文编.先妣事略》)。从十四岁开始就外出教授为生,其间两次在安徽歙县金榜家设帐授徒,泄留时间最为长久。二十六岁至三十九岁时又七上京师应进士试。在张惠言四十二岁的生命历程里,约四分之三的时间身居异乡,为糊口而漂泊四方。所以惠言一生饱尝抛妻离子的别离之苦,也屡受寂寞孤苦的煎熬。此词就借咏燕,委婉且淋漓尽致地抒写他身处异乡时那种寂寞难耐的孤苦感,那种漂泊四方时压抑在心头的感伤,那种茕茕孓立时对亲人与故乡不可遏止的思念。词中“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等语,既是惠言对浪迹天涯燕子的拟人化描摹,更是他此时此刻孤苦、感伤、思念且又有几分怨懑心态的真实反映。张惠言《双双燕》词所反映出来的苦寒人生遭遇,既是他个人的,又是传统社会中诸多为生计、为功名奔走四方、萍飘天涯的“寒士”们孤苦生涯的真切写照。
秋花芳未歇,秋鸟啼其枝。款念如西风,冥默往与期。
天韬得纯善,深酝穷妙姿。含贞慎所受,霜雹皆华滋。
斜日动襟带,仰看云逶迟。陶然寄新悦,宿酒方在卮。
辛亥出国门,已分不相见。今来何因缘,万赎惟一奠。
残生所欲言,未死馀自咽。千春无芳菲,沧海成枯淡。
先生北学宗,艺事特馀玩。龙蛇道东方,志事掩诙谩。
出入朝市间,侯尊齐隶贱。天眼灼方物,望气得真赝。
世儿诧萍实,多识原一贯。末世沦贱愚,长者知服馔。
沟犹几专家,众中雄顾盻。寸莛叩洪钟,聋耳或惊窜。
沉沉百怪炉,汪汪海若叹。交游遍湖海,我父夙所善。
少小逢锁闱,老大同江汉。不遇数何奇,气尽十一战。
飞腾几辈传,南北知两监。飘泊鸾凤姿,公族轻衰乱。
贱子旧学诗,雕刻羞自炫。未传西江衣,谬许南州冠。
五言窃句律,篇出辄蒙赞。诗拙过梅穷,题序缺欧翰。
京师万人海,晚极鱼龙变。载酒物外游,一隙展荒宴。
相过傅刘徐,形影夜及旦。酣嬉卧屠沽,杂沓穿歌院。
看花累春心,说鬼噤冷面。心知来日恶,因循极浪漫。
醰醰万欢悰,惨作隔世恋。国变痛天摧,行遁各分散。
我屏东海隅,公潜南宫县。他生渺未卜,魂梦凄永断。
远哦寄怀诗,忆苦神辄眩。今来一月淹,终古人天判。
问疾惊已迟,深葬遑及殓。登堂见白衣,手泽犹在案。
质亡我何存,哀迫生何唁。吾生遘残运,有乐盖微幻。
区区不慭遗,往往供涕泫。风流遂销歇,天乎绝文献。
知复几百年,灵奇钟此彦。故知神理存,传世有遗砚。
还从小苏游,岁晚矢婉娈。
诗赋不直一杯水,明经谈笑博青紫。两石争如识一丁,长枪得胜毛锥子。
夫君稽古岁月深,雕虫童习素所耻。奋身刀剑亦借径,未能免俗聊尔耳。
朝来免胄翰墨场,妙发穿杨三昧矢。神人换鼻许正郎,朱衣点头相行李。
仙霞绝顶雪漫天,快上扶摇九万里。明春跃马白玉京,都人争看龙烧尾。
应笑向来点额人,方上桥门趋剑履。便须破费千黄金,邀侬一醉长安市。
金相隔休教错。年间怎生作。前头说甚惺惺,辰下重安手脚。
被蟾光晷运交,平时从根摸索。事有神功,清强气跃。
下于予寻倚托。文上没丹药。天知命惟高,中谈谈中别著。
公决要觅清凉,兆府城南登阁。各得其宜,昼欢暮乐。
长天望不极,秋容淡、羁客渺何依。念牢落一身,愁来影共,伶仃诸弟,别后音稀。
销魂处、叶兼疏雨下,鸿带断云飞。新梦砧回,独堆残卷,矮窗灯映,自掩重扉。
年华容易去,浮生事、无奈日与心违。两鬓星星欲点,犹未知归。
想菰米波漂,谁寻鸥社,钓丝烟捲,莫扫鱼矶。辜负西溪好景,益悔今非。
书君悬针垂露之,奇篆写君离鸾别鹤之悲吟。忠魂缥缈去已久,但有贞珉一片知君心。
当年此石诚非偶,滃郁春云落君手。用之愈久德愈全,合伴书窗为益友。
鸦咋岭,鬼门关,孑然书剑来猺蛮。山魈狰狞伏洞里,巨蟒睒睗悬林间。
砚乎辛苦定同历,幸不弃置埋榛菅。不然军中时草檄,掷笔悬空飞霹雳。
丹心耿耿长不磨,愿与东南支半壁。颓城一角阴云愁,日影惨淡悲清秋。
奇才岂仅屈宋并,毅魄直同张许游。片石犹存岂君意,悔不烽尘遭破碎。
砚池点点浮青痕,尚似忧时贾生泪。桥亭字,墨妙碑,此砚与之应并垂。
忽忆旧时好琴癖,画有同嗜安能一一搜剔全无遗。
我来摩挲看款识,闲对遗踪思往事。洗处曾来虞苑游,捧时定合青琴侍。
君今骑鹤归太虚。砚亦转徙经燕吴,愿祈六丁下摄取,永镇朱明洞府神仙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