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春水鸭头

春水鸭头,春山鹦嘴,烟丝无力风斜倚。百花时节好逢迎,可怜人掩屏山睡。

密语移灯,闲情枕臂。从教酝酿孤眠味。春鸿不解讳相思,映窗书破人人字。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春天到了,春水泛出了鸭头绿,身上的春衫鲜红得犹如鹦哥的红嘴。看那袅袅的烟丝被春风吹得歪歪斜斜,是那么的娇弱无力。百花盛开,正是情人幽会的好时节,但她却掩起屏风孤眠不起。

将灯烛移近,追忆往日良宵共度的情景,想着那些秘密的话语,头枕着手臂,任凭闲愁的苦味发散开来。大雁不知避讳此时的相思,偏偏从窗外飞过,却不成“人”字的阵行。

注释

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

春水:春天的河水。

百花:各种花。

密语:秘密的、悄悄的话语。

闲情:闲散的心情。

从教:任凭、听凭。

春鸿(hóng):春天的鸿雁。

不解:不懂,不理解。

书破:书写错乱,指雁行不成“人”字形。

赏析

  这首词上片既描绘了春景宜人,又于结处点出“可怜人”无聊无绪的情态,春景与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就透露了“可怜人”的独自忧伤。下片前两句写闺房中的绮旎缠绵,很象艳词绮语的套话,但接着陡然一转,过去的这些都是为了让我咀嚼今天的孤眠滋味。这首词前景后情,转折生趣,层层入深,很有感发的魅力。

  春水泛绿,满山花红,若应景而生,纳兰这首词当是作于初春时节的吧。春天踩着冬天的尾巴悄然而至,风里还裹着几丝料峭寒意。柳梢的绿意没来得及闯入人的视野里,那如丝如雾般的柳絮便肆无忌惮地飞舞起来,裹挟着从泥土里钻出来的春的湿润气息。春河开冻,百花盛开,正是外出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她却偏偏掩起屏风,孤眠不起。

  “孤枕”两字后面向来都是“难眠”,纵使困意再浓、春觉再暖,她也难以成眠。房前屋后已尽是一派春光,屋内却昏昏暗暗,恰如那女子失落的心情。将灯烛移近,墙上便映出自己的身影,可惜与自己成双成对的只能是这摸不到、触不到的虚影,叫她追忆起往日良宵共度的情景。

  昔日甜蜜的话语仿佛还在耳畔,正待细细琢磨,一阵风从窗外吹进来,那甜蜜的回忆便陡然抽离,只留下闲愁与苦涩在空气里弥散开来。这番愁绪难以消遣,索性起身走到窗前,哪知归鸿丝毫不懂得避讳离人的相思,一只只啼叫着从窗外飞过,偏偏又排不成规规矩矩的“人”字,想必这一笔凌乱的书写会令她心中更加烦怨。

  这首词从明媚的春光写到人物的烦扰,一派欢喜、浪漫的景象都成了闺中人满腹幽怨的背景色,就像在花团锦簇、百芳争艳的花园内,偏偏有一株枯萎凋零的植物;又像在人群喧闹处,几乎所有人都面带喜色、纵情狂欢,偏偏一人兀立中间,满脸怨恼、双眼噙泪。这首词里的女子就是这样,当所有人尽情享受着怡人的春色时,她却感受不到他们的快乐。

  王安石之子王雾曾做过一首《倦寻芳慢》,其中有这样两句:“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谁共”二字反诘,意即无人与共。即便是“风光满目”的良辰好景,无人携手同游览,于游燕之事就意懒情倦了。纳兰笔下这名女子也是这样吧,等不到离去的良人,便索性沉睡好了,“可怜人”无聊无绪的情态跃然纸上。即使这女子走出绣楼,也只能在一群人的狂欢中品尝一个人的孤单而已。

  “归去后,忆前欢。”世人大抵如此,相伴之时往往只沉浸于甜蜜喜乐之中,竟不知再大的欢喜也有尽头。斯人若去,无论是闺中思妇还是独活的檀郎,剩下的唯有空忆而已。昔日“密语”只是前欢的象征,如今只剩了“孤眠”的滋味。最易逝去是韶华,人间的春色之美好正如青春,不论是在大自然中最美好的时节,还是在一个女人最璀璨的年华,不能与爱人长相厮守便都是莫大的遗憾。最可怕的未必是衰老本身,而是不能与相爱之人从年少轻狂携手到鬓染霜花的空恨。

  在纳兰的诗词中,就有这样一群惆怅伤怀的女子,她们或者独立樱桃树下,或者站在清冷的荷塘月色中,或者倚靠在窗台前,追忆温存的往事,怀念逝去的时光,那些离去的爱人、不归的浪子,在如柳絮般郁郁的思念中渐行渐远,唯有一斛清冷的月光,将她们的思念拉扯得那么漫长,长到像岁月一样悠远。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时娶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御史卢兴祖之女卢氏为妻,二人性格相投,伉俪情深。不幸三年后卢氏便因病猝逝,因而其词集中有不少伤感的悼亡之作。这首词便是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之后。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猜你喜欢
寂寂山景静,幽人归去迟。横琴当月下,压酒及花时。
冷露湿茆屋,暗泉冲竹篱。西峰采药伴,此夕恨无期。
不知东里叟,遗迹但堪寻。
语爱东家泪,论交季子心。
故坟犹有石,遗鼎遂无金。
谬政为邦久,千秋谢所钦。
春至已将诗探伺,春归更用酒追寻。
酒因春至春归饮,诗为花开花谢吟。
花谢花开诗屡作,春归春至酒频斟。
情多不是强年少,和气冲心何可任。
嶰管飞葭方孟签,青女仍前行夜恶。
连日东风料峭寒,黄鹂声断梅花落。
客来武夷东灵踪,八字洞门无锁钥。
溪头昨夜添新雨,桃片满溪红灼灼。
苍苔满地空绿勺,芳草无言烟漠漠。
捣药声乾丹井寒,蜡桥一断收霞幕。
千古松风学凤笙,向晚清客满林壑。
山光不动旧松竹,洞中惨惨悲猿鹤。
机岩学馆空无人,紫领丹丘久萧索。
雾暗平林虎长啸,碧潭生花老龙跃。
峭崖飞鸟不敢过,万丈苍琼真峻削。
山中金蟾不可寻,石边且取黄芝嚼。
我生逍遥事落魄,泉石烟霞得真乐。
身披绿麻戴青蒻,横担碧藜蹑芒屩。
只爱山林厌城郭,却厌膏粱爱藜藿。
冷眼石上入华胥,梦见太虚无斧凿。
朅来洞中未半饷,转眼又觉经旬朔。
今朝云头雨收脚,欲归又被溪山缚。
欲作此地三间茅,朝餐红霞暮饮瀑。
已有神仙分定缘,定知道外无乾坤。
只愁天上多官府,九转丹成未敢吞。

青莲花出古娃宫,华殷亭亭月满容。风籁一声传夜壑,云幢千丈荫苍松。

曲池漫漫悲禾黍,古隧冥冥出鼎钟。落纸烟云供醉笔,吾宗文采擅雕龙。

精蓝已尘外,飞阁更云端。
只见苍山合,宁知紫宙宽。
客游追汗漫,诗思等巑屼。
大士安禅后,何人此倚栏。
薰风有意,还年年吹下,九天纶绋。庾岭高哉知几仞,不隔清名突兀。明月扁舟,图书之外,所载无南物。襄公往矣,辽辽直到今日。南来北地开藩,甘棠好在,一夜春光入。父老欢迎相告语,依旧朱颜绿发。四海无波,四江无讼,是先生清德。岭梅迎笑,和羹□□消息。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巧剪金英似欲飞,恍疑平世凤来仪。嘉名独冠群花首,底事君王尚未知。

牧竖樵儿,斧斤渐逼筼筜谷。梅花有福,逃入幽人屋。

甫里先生,邀我供茶粥。频来熟。丹经同读。床下眠麋鹿。

解印踰旬君已知,新诗相寄重相违。由来从宦无期定,不得同时受代归。

揽辔益嗟贤谊远,异乡况是故人稀。宜春台外空回首,独整区区倦翼飞。

危蹑嵩山顶上来,五髯龙对八仙台。不知眼界阔多少,直尽黄河一曲回。

霜落天清木叶零,我非王事亦宵征。三更灯火鱼龙动,千里星河雁鹜鸣。

大舶低昂衔尾进,扁舟来往一身轻。抱关恐有高人隐,野客低头愧送迎。

范子经年别陆郎,陆郎远致一枝香。
料伊正作关山梦,望见梅花也断肠。

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初置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閒事已无。

暝望香山阁,梯云宿半空。轩窗闭潮海,枕席拂烟虹。
朱网防栖鸽,纱灯护夕虫。一闻鸡唱晓,已见日曈曈。

万里南归客,三秋羁旅身。霜华欺短鬓,草色动征轮。

岭峭连天树,风高鸟趁人。十年歧路裹,虚负紫纶巾。

宝刹峻嶒势欲飞,旧游还忆并云机。三年海国还閒卧,十月亭台尔振衣。

犀影苍凉金锁寂,鹤声迢递玉书稀。传经帝子今何在,犹有琼花开翠微。

剗除露布葛藤,不用之乎者也。
饶君句下精通,未句唤驴作马。
十年眯车尘,思归入梦寐。
晨兴见家山,两目如寐翳。
故人又过我,相对有余意。
当樽话旧游,强笑复吁欷。
君名在乡书,捧檄不肯愧。
高堂寐白发,有泪落鞭辔。
里人献吉梦,四壁众所义。
我喜先子言,在耳若龟筮。
人生老聚散,酒薄满莫避。
相见意最长,强饮不能醉。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