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赋

  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历世才士,并为之赋颂。其体制风流,莫不相袭。称其才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丽则丽矣,然未尽其理也。推其所由,似原不解音声;览其旨趣,亦未达礼乐之情也。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故缀叙所怀,以为之赋。

  其辞曰:

  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冈。披重壤以诞载兮,参辰极而高骧。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郁纷纭以独茂兮。飞英蕤于昊苍。夕纳景于虞渊兮,旦晞干于九阳。经千载以待价兮,寂神跱而永康。且其山川形势,则盘纡隐深,磪嵬岑嵓。亘岭巉岩,岞崿岖崟。丹崖崄巇,青壁万寻。若乃重巘增起,偃蹇云覆。邈隆崇以极壮,崛巍巍而特秀。蒸灵液以播云,据神渊而吐溜。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触岩抵隈,郁怒彪休。汹涌腾薄,奋沫扬涛。瀄汩澎湃,蜿蟺相纠。放肆大川,济乎中州。安回徐迈,寂尔长浮。澹乎洋洋,萦抱山丘。详观其区土之所产毓,奥宇之所宝殖,珍怪琅玕,瑶瑾翕赩,丛集累积,奂衍于其侧。若乃春兰被其东,沙棠殖其西。涓子宅其阳,玉醴涌其前。玄云荫其上,翔鸾集其巅。清露润其肤,惠风流其间。竦肃肃以静谧,密微微其清闲。夫所以经营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丽,而足思愿爱乐矣。

  于是遁世之士,荣期绮季之畴,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援琼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周旋永望,邈若凌飞,邪睨昆仑,俯阚海湄。指苍梧之迢递,临回江之威夷。悟时俗之多累,仰箕山之余辉。羡斯岳之弘敞,心慷慨以忘归。情舒放而远览,接轩辕之遗音。慕老童于騩隅,钦泰容之高吟。顾兹梧而兴虑,思假物以托心。乃斫孙枝,准量所任。至人摅思,制为雅琴。乃使离子督墨,匠石奋斤,夔襄荐法,般倕骋神。锼会裛厕,朗密调均。华绘雕琢,布藻垂文。错以犀象,籍以翠绿。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爰有龙凤之象,古人之形。伯牙挥手,钟期听声。华容灼爚,发采扬明,何其丽也!伶伦比律,田连操张。进御君子,新声憀亮,何其伟也!

  及其初调,则角羽俱起,宫徵相证,参发并趣,上下累应。踸踔磥硌,美声将兴,固以和昶而足耽矣。尔乃理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粲奕奕而高逝,驰岌岌以相属。沛腾遌而竞趣,翕韡晔而繁缛。状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汤汤,郁兮峨峨。怫烦冤,纡余婆娑。陵纵播逸,霍濩纷葩。检容授节,应变合度。兢名擅业,安轨徐步。洋洋习习,声烈遐布。含显媚以送终,飘余响乎泰素。

  若乃高轩飞观,广夏闲房,冬夜肃清,朗月垂光,新衣翠粲,缨徽流芳。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触Ⱨ如志,唯意所拟。初涉渌水,中奏清徵。雅昶唐尧,终咏微子。宽明弘润,优游躇跱。拊弦安歌,新声代起。歌曰:“凌扶摇兮憩瀛洲,要列子兮为好仇。餐沆瀣兮带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齐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激清响以赴会,何弦歌之绸缪。”于是曲引向阑,众音将歇,改韵易调,奇弄乃发。扬和颜,攘皓腕。飞纤指以驰骛,纷(涩去掉三点水加单人旁)譶以流漫。或徘徊顾慕,拥郁抑按,盘桓毓养,从容秘玩。闼尔奋逸,风骇云乱。牢落凌厉,布濩半散。丰融披离,斐韡奂烂。英声发越,采采粲粲。或间声错糅,状若诡赴。双美并进,骈驰翼驱。初若将乖,后卒同趣。或曲而不屈,直而不倨。或相凌而不乱,或相离而不殊。时劫掎以慷慨,或怨㜘而踌躇。忽飘飖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或参谭繁促,复叠攒仄。纵横骆驿,奔遁相逼。拊嗟累赞,间不容息。瑰艳奇伟,殚不可识。若乃闲舒都雅,洪纤有宜。清和条昶,案衍陆离。穆温柔以怡怿,婉顺叙而委蛇。或乘险投会,邀隙趋危。譻若离鹍鸣清池,翼若游鸿翔层崖。纷文斐尾,慊縿离纚。微风余音,靡靡猗猗。或搂批攦捋,缥缭潎冽。轻行浮弹,明婳?慧。疾而不速,留而不滞。翩绵飘邈,微音迅逝。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迫而察之,若众葩敷荣曜春风。既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嗟姣妙以弘丽,何变态之无穷!

  若夫三春之初,丽服以时。乃携友生,以遨以嬉。涉兰圃,登重基,背长林,翳华芝,临清流,赋新诗。嘉鱼龙之逸豫,乐百卉之荣滋。理重华之遗操,慨远慕而长思。

  若乃华堂曲宴,密友近宾,兰肴兼御,旨酒清醇。进南荆,发西秦,绍陵阳,度巴人。变用杂而并起,竦众听而骇神。料殊功而比操,岂笙籥之能伦?

  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鹍鸡游弦。更唱迭奏,声若自然。流楚窈窕,惩躁雪烦。下逮谣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别鹤。犹有一切,承间簉乏,亦有可观者焉。

  然非夫旷远者,不能与之嬉游;非夫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非夫放达者,不能与之无(希去布加厷);非夫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也。若论其体势,详其风声,器和故响逸,张急故声清,间辽故音庳,弦长故徽鸣。性洁静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诚可以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矣!是故怀戚者闻之,莫不憯懔惨凄,愀怆伤心,含哀懊咿,不能自禁。其康乐者闻之,则欨愉欢释,抃舞踊溢,留连澜漫,嗢噱终日。若和平者听之,则怡养悦愉,淑穆玄真,恬虚乐古,弃事遗身。是以伯夷以之廉,颜回以之仁,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惠施以之辩给,万石以之讷慎。其余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或文或质,总中和以统物,咸日用而不失。其感人动物,盖亦弘矣。

  于时也,金石寝声,匏竹屏气,王豹辍讴,狄牙丧味。天吴踊跃于重渊,王乔披云而下坠。舞鸑鷟于庭阶,游女飘焉而来萃。感天地以致和,况蚑行之众类。嘉斯器之懿茂,咏兹文以自慰。永服御而不厌,信古今之所贵。

  乱曰:愔愔琴德,不可测兮;体清心远,邈难极兮;良质美手,遇今世兮;纷纶翕响,冠众艺兮;识音者希,孰能珍兮;能尽雅琴,唯至人兮!

赏析

  枝叶茂盛,其花飞于上天。夕则与日同没于虞渊之处,朝别暴其身于九天之涯。椅梧虽历经千载,仍待价而沽,虽不见售,犹孤寂执守,乐天俟命。椅梧所生长的地方,群峰高而多,远望高大雄伟,仰视则巍然秀出,府视则云气四布,神渊吐其流水,有狂涛奔腾咆哮,也有寂静无声,挣拥山丘之明显对比。在这个地方盛产宝玉,清露滋润,惠风吹拂,静谧清闲,呈现了自然神丽的幽静,令人羡慕喜乐。

  在第二段叙述了制琴的始末及其音声。先是叙述隐士慕此自然神丽之佳境而来游,眺望四周之景,山之峻伟,海之辽阔,皆足以洗涤浴虑,遂生长许由,长隐山林之志。这种因景生情,遥慕古人之遗音,目睹此山之格,思藉物以托志,于是就取此格以制琴。从这里看来,琴音就是隐士之心声,而隐士之心声也就是嵇康的心声。接下来叙述了制琴的过程,为强调此琴之不凡,到了几位传说中的名匠乐师参与了制琴的工作。琴音调和均匀,琴身雕满花纹,镶嵌了象牙、翡翠等名贵的宝玉。接着叙述初调琴音之时,各种音调此唱彼和,高低相应,发出共鸣之声,在演奏白云、清角等曲时,或纷纭如山泉之淋浪流离,或涣散如沼泽之漫衍滋润,或鲜明如禽鸟之高飞,或奔驰如骏马之相追,或滂沛腾跃而争流,或收敛明盛而繁细。以崇山、流波来形容琴音,且巧妙暗寓“伯牙鼓琴,志在登高。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的典故,以添联想之情趣。琴音有时郁滞如烦宽愁苦,有时开朗而舒展婆娑。琴音之四散播成,如水之霍濩而出,如花之纷葩盛开。琴音有时如敛容持节之官吏,变化有节,有时如功成业就之大员,舒徐不迫。琴音广大和舒,甚以明媚之声结束,而其余音仍飘荡于空中。

  在第三段中,叙述了女子之弹琴处处有闺中女子之衣香鬓影、如子弹琴得心应手所奏之渌水、清徵、雅畅、微子等诸曲,声音宽和明朗,弘大润泽,从容自得。抚弦而歌,新调迭出。接着是叙述了歌辞的内容,实际上是嵇康的心声,在这段歌辞中充满了游仙思想及庄子齐万物,一死生之思想。当乐曲要结束,而众音将歇之时,改弹妙曲,引起了另一高潮。美人和悦之颜色与洁白之手,使得佳人妙曲相得益彰,接着是摹拟了弹琴的情况与琴音之多,琴音之离合,始则高下相杂糅,其状似背道而驰,实则两种不同之优美声音同行,如双马并驰,比翼双飞,终于同其归趋。琴音有时相互漫驾而不乱,有时相互离异而不绝,有时偏激而慷慨,有时怨妒然不忍远去。忽然飘然而轻快,忽然留连而四布,有时繁密急促,骆驿不绝。听琴者拊掌赞叹,音声之美令人无法喘息,琴音之美妙奇特,实记不胜记。在在这段中叙述了女子弹琴的出神入化,而其摹写琴音之各种变化,以“巧构形似”来形容还无法尽意。

  在第四段中,开始是形容琴音的各种变化,舒缓雅丽之琴音,大小得宜,清和条畅,参差有致。优美婉转有序,委而自得,琴音有时乘空而高翔,其声如离鶗悲鸣清池,又如游鸿飞翔于层崖之上。在文章中以写 鸿的毛文手之美,兼喻琴音之美。接下来叙述了四种不同之指法弹出纠缠相激之音声,疾徐中节,微音迅速消逝。弹琴女子明静聪察,与优美之琴音相得益彰。琴音在远近有不同之感觉,多彩多姿。

  第五段叙述初春之时,若合时之丽服,与友明游山玩水、赋诗弹琴之趣。

  第六段开始,叙述华堂置酒听曲之宴会,演奏南荆、西秦、陵阳、巴人等乐曲,正变相杂,听者惊奇。而诸乐器以琴之功能最佳,非笙龠等可与匹放也。接着谈到了琴所宜奏之曲,上自广陵,止息等,下至蔡氏五曲等俗谣及承乏所奏之杂曲,皆有足观者。琴曲虽多,苟非旷远、渊静、放达之士,实无法与之周旋居处而悟琴苗之妙。苟非至精之人,亦无法究明琴音之理。嵇康在这里提到的旷远、渊拜等之士,是嵇康心目中之理想人物,也是当时名士之典型,嵇康在此的几句话,是有自喻的成份。

  第七段则是详论琴的体势风声及其感人动物之深。琴身各部调和,故声调高越。琴弦张紧,故声音响亮。弦间距离远,故发声短促。琴弦长故有泛音。由于琴有洁静端理之性,和平之至德,故能感动人心,导引人情。文章列举伯夷、颜回、比干、尾生、惠施、万石等,皆谈琴声之感化而完咸其廉、仁、忠、信、辩结、讷慎之德行。琴合于大逆以理万物,可终日用之也。在这段中,嵇康主张音声本身并无哀乐之情,例如先有康乐之心,则闻琴声而欢愉,哀乐是在乎人心之固有,并不是声音本身有哀乐。最后一段,赞美琴为乐器中之最珍贵的。弹琴时,金石匏竹诸乐器皆摒弃不用,善讴之王豹不敢出声,善非辨五味的狄牙丧失了辨味能力,天吴、王乔等神仙亦因闻琴音而从深渊跃出,云中坠落。赞美琴器之可贵,并兼叙作赋之动机。

  在结束的“乱”段,咏叹和悦之琴德,无法探其深广。其体则清明,其心则旷远。其高邈实难企及也。优良之质性,得遇今世之美手,何其幸也。琴具备各种音质,为群乐之首,惜知音则少,不知珍惜,唯有至人能深究雅琴之理也。

  嵇康在《琴赋》中从琴器之用材、至巧匠之制琴,琴的外在文余刻绘、琴的演奏情状、琴曲的音乐发展,风格特色,以及琴曲之美感等,多方面地描述了琴整体之美,包括了琴的审美主体之形成、琴之美感功能、琴器自身之构造美等等,这种整体多元之美学界定,是从老庄之自然哲学所发展出来的琴美学,是由琴的审美活动来宣扬人的独立、自由之本质。不同于阮籍的《乐论》的琴观,可以说中国琴学理论离开了审美艺术的史前期,而迈向了审美与艺术的新的里程埤,从政治、宗教与伦理的附庸地位静脱出来,走向审美与艺术的自觉之路。

嵇康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猜你喜欢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秋空如练瑞云明,天上人间莫问程。丹凤词头供二妙,
金銮殿角直三清。方瞻北极临星月,犹向南班滞姓名。
启沃朝朝深禁里,香炉烟外是公卿。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高斋过暑雨,白云逝沧洲。凉风起林杪,一叶已先秋。

落照耿空开,倏与苍烟收。西山转斜汉,龙角相随流。

朝晡不相知,逝者焉能留。今之隐凡者,未审当奚游。

西风入幽篁,寒声何策策?空山寂无人,落日秋痕碧。

春入渭阳花气多。春归时节自清和。冲晓雾,弄沧波。载与俱归又若何。
仗节朔庭回,建议光明入。
尽得强敌情,何人敢轻袭。

过眼浮华掷锦梭,闻閒习气种花窠。蕉中得鹿元乌有,雪里看蕉竟若何。

守道遗荣利,趋物丧其真。诎伸难并观,高尚良可伦。

不见玄庐子,精神已无存。煌煌口中珠,含此谁为珍。

富贵焉足求,甘我贱与贫。

长廊尘黦,是吾家康乐,旧曾题处。一自旁求岩穴里,争说拔茅连茹。

瘦马黄埃,明驼紫陌,挟策长安去。虎羞龙圣,祇留贻赠诗句。

追忆春草鸣禽,西堂清旷,终日同挥麈。老大转伤漂泊甚,分手北燕南楚。

花雨空祠,江声虚壁,神鬼应呵护。纱笼何日,木兰花正盈树。

智伯有三臣,茁国与庇耳;豫让何为者,而遇以国士。

当伯贪愎日,缄默坐相视;人已饮其头,乃始谋反尔。

所为者极难,独愧中行氏;未闻主臣间,有论报施理。

纵以众人报,不死亦足矣;反面事仇雠,安得与人齿。

区区报伯恩,此道亦近市;劲悍虽足多,始终非全美。

置之刺客传,直哉龙门史。

战艺升环水,论诗得异闻。窥园仍旧隐,下马忽新坟。

白社真投分,青灯忆离群。有书无子读,此事最怜君。

朔风如刀剪飞雪,冰叠龙池冻痕裂。
成群扑簌正猥寒,千里骄嘶汗流血。
云邀电影入四蹄,海雾卷天葱岭低。
一团旋风去无迹,平沙碧草愁萋萋。
珊瑚作鞭金作勒,绿发奚官骑不得。
王孙老去彩毫干,玉栈几回惊霹雳。

旧业荒芜尽,中年仕宦疏。任饥儿女色,懒复女友书。

落叶愁难扫,名山愿已虚。故乡春梦里,父老话菑畬。

禅宫何事此飞来,造物钟灵亦壮哉。水势总趋沧海下,山门长对翠屏开。

二禺孰辨游仙路,初祖还留说法台。不觉登临动乡思,冷泉亭畔旧徘徊。

带甲军容盛,通宵羽檄飞。
安边资武略,制胜仗天威。
王气随雕辇,霜华上铁衣。
单于心胆落,指日受重围。

池上有时钓,閒忘侍从身。波平方浸月,吏退阒无人。

藻映鲂鱼尾,风摇独茧纶。一亭容膝地,雅饰免荒蓁。

百涉洪遥戏马台,山高水险雪涛哀。水声咽似虞姬泣,山势倾如霸业颓。

谋略既疏英气尽,歌声未动戍心灰。千年尘事徒追忆,日月流光自往回。

门外风沙恼乱春,闭门且似谷居人。火圆茶乳铿铜钵,墨滑烟毫引素筠。

身世醉多便泛蚁,故乡书远仗修鳞。帝城三月无花看,丝柳绯桃未簇新。

但喜亲庭健,何愁客路长。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