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诗运用了对比、用典的手法。诗歌用到了“乌衣巷”“《玉树后庭花》”等典故,抒写了人事凋零之感。
从全诗结构看,首联极写南京地势形胜,是得天独厚的帝王兴业之都: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凋残破败气象,物去人非,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一扬一抑,形成强烈反差。尾联是对前面六句的概括和升华,具有卒章显志的作用。
对国家的热爱 屈大均生逢天崩地坼、多灾多难的明清鼎革之际,当时社会纷争激烈、民族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帝已经吊死,清军已经入关,岭北战火正旺。 1646 年12 月,清军攻陷广州,明朝政权(弘光、隆武)相继垮台,抗清斗争进入非常艰难的岁月。其后,屈大均又广交遗民志士,为抗清积极奔走,但1662 年,历史发生重大转折,明朝的象征、士人的希望——永历帝遇害身亡,清朝统治渐趋稳固,这给屈大均震动很大,他感到复明希望渺茫。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无数的朝代更替,但大部分是汉族之间的,而很少有这种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这让接受传统思想教育的屈大均难以接受,爱国之情显得尤为强烈。 屈大均积极参加抗清复明的斗争。曾有诗句“魑魅份来战,雷霆相纠缠。予时当一队,矢尽犹争先。猛士尽疮痍,一呼皆胜鞍。”真实的记录抗清活动的壮烈场面,传达出刚健豪迈、慷慨苍凉的民主意识和英雄气概,爱国之情溢于言表。“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秣陵》)“匕首频虚发,无成愧丈夫。
有多欢,能几醉。所愿容难遂。四五年来,侬瘦子颜瘁。
刚怜翡翠香因,鸳鸯酽果,都输与、落花流水。
尚何寐。只今片刻良宵,抵过万金贵。倘不能忘,视此结缨佩。
便教系得骊驹,再留几日,总有日、鲽离鹣背。
所借非佗物,能忘是此心。弦歌时一到,驻作武城音。
知君貌堂堂,称此罗衣裳。若个官娃剪,须教特地长。
云作衣裳霞作绅,诗坛画谱一才人。苦吟驴背忘高喝,烂醉蛾眉答浅颦。
宅畔大槐依旧国,轮边小劫可由身。镜容我亦年年画,比较今来渐失真。
孤竹身为百世师,范公手染退之辞。不知青社挥毫日,得似天章论道时。
步空陂。正凝思望远,无语忆幽姿。津国清霜,柴门流水,关河魂梦参差。
待料理、江南旧怨,甚东风、犹滞在横枝。浮海春回,吟芳人老,馀想惊非。
迢递平烟千驿,更平波千顷,冷浸冰肌。岁晏情怀,天涯滋味,寒边事事轻违。
渺何处、吴船载雨,较花候、却比故山迟。长为婵娟瘦损,此意谁知。
汝祖金陵小司马,移家始傍梁溪居。不事毛锥始说剑,男儿塞上当捐躯。
襄阳法曹年少日,貂珰尽屈诸司膝。唯公倔强杀其奴,脱走京师归请室。
请室朝朝复暮暮,手把《阴符》自笺注。百年兴废总了如,九边厄塞能指数。
温旨重宽直节臣,芙蓉湖上几垂纶。援边忽奉勤王檄,应诏还留报主身。
万金散尽酬死士,死士曾无一人死。偏师才出复回旋,西风泪落桑乾水。
破耗军需罪不宥,权奸在路天无昼。锻炼谁当杨魏先,覆车几作熊王后。
信邸龙飞再赦还,还家常忆玉门关。壮心未展英雄死,孙子飘零衣食艰。
送君东行在歧路,努力功名莫返顾。浊酒今朝赠一觞,宿迁城外潇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