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晋阳故城书事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岗。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惠远祠前蜿蜒着古晋国的青溪,翠绿的萍叶和银白的浪花清澈见底,
水上的悬瓮山像是卧着的屏风,一派郁郁苍苍长达三百余里。
你这中原的北门气势多么雄壮,云烟笼罩着城阙还能让人想象
山上的望川亭看够古今巨变,只留下春风吹起的阵阵麦浪!
那龙头般的系舟山被砍去龙角,白塔无端被毁,城池惨遭扫荡,
薛王已经投降,人民还在抵抗,屋瓦就是箭头,纷纷飞向敌方!
汾河水淹没了晋阳古城,太原府被迫迁到唐明村。
自从失去这道屏障的光彩,河洛一带便遭受外族的入侵!
想当年宫殿上雕着苍龙玉虎,高耸的金雀直上空中的云雾,
不论是民居,还是官府衙门,以及那百余座佛寺道庐,
花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为什么一把火烧成焦土!
到如父老们仍旧对天哭诉,恨当年被掠往河南被遭痛苦。
南方人迷信凶兆吉祥,将毁坏的城址开辟成田冈,
新建的太原将十字街改成丁字路,然而,谁毁坏并州谁就跟着灭亡!
什么时候才是太平盛世哟,好让人看到朝廷重建晋阳。
注释
惠远祠:即晋祠,北宋熙宁中称晋祠为惠远祠。
西山:指晋祠背后的悬瓮山。
中原北门:晋阳是北方重镇,是中原地区的北大门。
想见:想见当时晋阳城巍巍高耸插入云端。
望川亭:在晋祠圣母殿后悬瓮山巅,北齐时所建。
系舟山:在太原市北百余里。
薛王:即刘继元,刘承钧养子,本姓薛,即王位后称薛王,公元979年降宋。
大夏门:晋阳城北门之一。太原古称大夏,故名。
唐明村:即唐明镇,今太原市旧城街以北至西羊市一带。
巨屏:指晋阳城为北方巨大屏障。
河洛:指中原一带为契丹、金、蒙铁骑蹂躏。
苍龙、玉虎:指晋阳城宫殿的雕饰物。金雀觚(gū)棱:喻雕物的精致和建筑的高大。
死恨:宋灭北汉后,将太原四万居民从太原迁往洛阳。
南人:这句说宋朝统治者讲究迷信。
畚(běn)锸(chā):音本叉,指箩筐和铁锹。
开连岗:指来毁灭晋阳城之后,在唐明镇筑太原新城。
官街:宋朝统治者为了钉死太原龙脉,把太原街道建成丁字形。
渠:他,他们,指赵末统治者。
却到:等到。
官家:对皇帝的称呼。

赏析

  诗的前八句,写作者登上悬瓮山顶的望川享,鸟瞰眼前景色,美不胜收,并引触了深深盼感慨。惠远祠前的晋溪水,从悬瓮山麓汩汩流出,清澈透碧,水中绿萍嫩翠、锦鳞腾跃,掀起了一层层银白色的浪花;溪上的悬瓮山象一座巨大的卧屏,群峰竞秀,气势磅礴,草木葱郁,景象万千;这里风景优美,形势雄伟,是中原大地的北大门,当年的晋阳故城就座落在这里,可以想见那巍峨的城阙高耸入云,景象无比壮观。站在望川亭上,回想起这座古城的兴衰变迁,感慨万端,如今眼前所展现出的,只有那千顷沃野上,一层层麦浪在春风中摇曳翻滚,那座悠久的历史故城已经不复存在了。

  接着,次八句,诗人回顾了晋阳故城被赵宋统治者废毁的历史。保宁元年(969),宋太祖赵匡胤率兵进攻北汉,围困晋阳。在外敌入侵时,人民表现出积极御敌、浴血奋战、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薜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簇”,就是晋阳人民面对侵略自发抵抗的爱国爱家精神的体现。然而城池被毁,生民被迁,河山虽然依旧形胜,但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便是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中原北门”毁废后,给中原广大人民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战乱之灾。

  此后八句又从宋朝毁灭晋阳文明古迹的角度予以鞭挞。“阙”指宫门前两边供了望的楼。“觚棱”,殿堂屋角的瓦脊成方角棱形。用“苍龙”“玉虎”“金雀”等词形容之,极显其金碧辉煌、凌云欲飞的景象气势。如此宏伟壮丽的古迹,竟被付之一炬,且将民居尽焚,以致“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往来”二字,概括了数百年来无数人民的辛酸,它不仅鞭挞了宋统治者给山西人民带来的灾难,而且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山西人民眷念故乡的传统。据传被掳至河南的山西人总不忘岁时回乡祭祀祖先,“往来”时还带些特产以充路资,此亦为晋商之渊源。“南人鬼巫”四句,则矛头直指宋王朝,斥其不重人事,迷信风水,导致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可悲下场。

  末二句乃全诗主旨所在,前面从军事、政治、文化的角度阐述利弊,旨在希望金统治者再振围威,重建晋阳。

  全诗曲折往复,词语慷慨,气势雄放。抒发了强烈反对战争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作者南渡黄河之前。此年二月,蒙元兵曾围攻太原。宋初对北汉首都晋阳发动围攻,双方伤亡惨重。北汉主刘继元降宋,宋太宗焚晋阳。在故城东北筑新城,即今太原市之前身。元好问登上悬瓮山,眼望晋阳故城,目睹残垣断壁,写下了此首诗。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猜你喜欢
莫怪朝来泪满衣,坠毛犹傍水花飞。
辽东旧事今千古,却向人间葬令威。

孤馆别怀聊对酒,双旌行色复催人。马嘶燕甸才芳草,帆到江城已暮春。

作赋水曹非往日,垂衣天子念征尘。三吴彫弊多忧思,不待秋风白发新。

石城钟鼓散鸣鸦,坐对松云放早衙。瑶草色通西苑路,玉箫声度上清家。

江涵碧殿春同丽,雪霁钟山日转华。此景北都应未有,品题遥向故人誇。

历数归真主,皇威定八荒。奉天颁正朔,截海统封疆。

建国遵姚姒,贻谋鄙晋唐。德星临井络,全蜀仰贤王。

白日开金殿,红云绽绣裳。舆图文献域,城阙武担阳。

地秀多才彦,田腴足稻梁。十年藩辅重,万里幅员长。

南土通滇?,东陲带沔湘。周封元过楚,禹贡旧称梁。

盛德超中古,高名冠四方。擎天为柱石,瑞世比鸾凰。

禦众枢机简,临朝礼貌庄。正冠居便座,决事处斋房。

实践循?矩,精思入混茫。小臣名尽记,直士谏无妨。

该博尤知要,英明匪过刚。群书陪几席,前哲俨羔墙。

旦奭宜方驾,间平合侍傍。事神孚肸蚃,钦圣祝穹苍。

讲学心无逸,忧民意不忘。陈经黄閤老,问俗白髯郎。

不泄亲毛颖,知微却杜康。青云随鹤驾,紫绶列鹓行。

汉代?模大,周官法制详。懿亲思鲁卫,洪业重高光。

师古人为鉴,存心礼自防。不知千乘贵,惟恐一夫伤。

饿殍虞填壑,流民闵陷羌。冰缣赎贱颖,玉粒饫饥肠。

但欲赒黎庶,宁辞罄积仓。分曹具饘粥,随处集羸尪。

有嗿群声沸,相携蹇步蹡。胥靡无横夭,盗贼耻相攘。

恩出蠲租令,欢腾施药坊。婴孩颁谷养,胔骼赐棺藏。

故老偏优礼,先贤尽表章。中兴想刘葛,佐运念关张。

拟植千寻柏,还栽八百桑。庙堂新䆳宇,剑履列长廊。

杜屋重轮奂,花溪顿炜煌。齐名图至白,接武配苏黄。

善政俱脩举,仁声远播扬。校人驯柙虎,膳宰纵河鲂。

要使天心顺,宁教物命戕。至诚通造化,惠泽及飞翔。

渊懿真堪述,谦恭莫肯当。崇儒先五教,建极重三纲。

开馆延耆艾,隆师锡篚筐。衣冠仪秩秩,弦诵韵洋洋。

执业诸生众,求书使者忙。九流分插架,万卷载连樯。

乐善人心悦,无为国本强。虚怀臻圣域,骋步领文场。

挥翰银钩活,摛辞玉佩锵。鼎彝皆国器,兰桂本天香。

观妙言逾富,研精食靡遑。日惟亲孔孟,性不惑姬姜。

轸念穷边地,垂情健卒粮。抚身无冻馁,遇敌必腾骧。

解语疏鹦鹉,长鸣叹骕骦。劭农兴耒耜,宽法绝桁杨。

当代真希遇,前王或未尝。泰山高莫并,瀛海浩难航。

麟趾耽经史,龙衣佩瑀璜。笑谈温玉色,追琢灿金相。

肃挹尊贤傅,端居唤小珰。已能通鲁语,正可齿虞庠。

玉树连枝秀,琼葩奕叶芳。骨奇瞻日角,派近识天潢。

举措存宽厚,蒐罗必俊良。聚贤频设醴,宝训旧明堂。

末学逢昭代,平生服令望。承颜初见日,屈指九经霜。

术类千金帚,荣过七宝床。敢期莲作炬,每饮蔗为浆。

身贱思疑病,言高点类狂。汗颜趍紫闼,驰梦落沧浪。

心怯恩波阔,人誇宠数彰。赐衣频局舛,前席屡徬徨。

授简安能赋,开筵特命觞。偶同华屋燕,徒饱大官羊。

雅句褒弥重,微躯感莫量。联篇舒锦绮,一字重琳琅。

忆昔忧居垩,陈情诉陟冈。奎文昭孝行,宰木发光芒。

宠异兼存殁,风声别否臧。望林抡杞梓,占斗拔干将。

知己恩偏渥,希贤德甚凉。何由酬覆载,深幸觌颙昂。

喜见皇家盛,从知世运昌。弓戈藏府库,道德固金汤。

政教依仁宅,询谋远智囊。朝廷存镇重,夷狄敢飞扬。

诚可回天地,心能恊雨旸。群生蒙长养,百谷屡丰穰。

人杰生皋摰,邦基过夏商。九重延祚胤,百世受祯祥。

磐石安宗社,山河拱帝乡。孤忠深伫望,恭巳赞吾皇。

渔曲飘秋野调清,半窗残月带潮声。不知短发能多少,一夜新添白数茎。

筑城千仞山,崩城一瞬间。
城崩见戍骨,骨上有创瘢。

南峰东下对扶桑,海雾天风引望长。此日登临成胜会,眼中文物傍重阳。

避人鹳鹤遥相过,近郭棕篁好自苍。笑把荷衣接豸服,狂夫谈讨只沧浪。

待得郎君半醉时,笑将纨扇索题诗。小红帘卷春波绿,度水杨花落砚池。

青青林中竹。
可作白团扇。
动摇玉郎手。
因风访方便。

驿门北女卖蛾儿,水屋红灯出树枝。邻笛孤吹春未动,一帘微雨似秋时。

绣衣高把使君节,白昼寒生王母山。三世为郎今特异,百司闻命自销奸。

官兵护送黄河道,父老遮留白下关。丹咮衔书仍北下,紫薇执法更南还。

展席俯清池,倚槛盼层巘。苗绿满平畴,草秀被长坂。

风度荷气清,日移树阴转。长笑天为高,汎观心自远。

良时会岂易,莫待岁华晚。

藉地愁无似,凭高泪不穷。古渠移数壑,新雨落双虹。

故国浮云外,中原蔓草中。乱余忆黄绮,流汗浃臣躬。

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此情终古难死。齐眉偕老愿,又谁料、槁砧已矣。

忆结发恩深,泪痕如洗。应无悔。黄泉碧落,追寻两地。

日暮。啼煞杜鹃,早芳魂一缕,随即归去。璇闺完大节,女贞花、留芬彤史。

坤维正气。似古井澄清,波澜不起。歌楚些。冢间松柏,定生连理。

年如流水日相催,只合欢娱不合悲。

鹦鹉杯中浮竹叶,晓莺帘外语花枝。

桃夭李艳清明近,簇白团红烂漫时。笑向春风初五十,且沽春酒且吟诗。

著手妙文君自富,搜肠拙什我偏迟。森严旗鼓条侯垒,骚雅源流屈子辞。

反正自惭才思乏,背公敢怨有司私。篇徵急就怀前哲,博士而今见侍其。

二千年前旧公案,今日拈来重剖判。
任是铁眼与铜晴,也须更入红炉煅。

湘岸遗馨。托芳根九畹,尺幅丛生。素枝自摇绿叶,色秀香贞。

只合松筠为友,更吹来、林下风生。何须畏霜雪,馥郁长依,谢傅阶庭。

墨痕凝蕙露,写苔苍藓碧,秋芜春荣。放怀楚客,千古犹寄幽情。

可是西风江上,尚依稀、杜若芳汀。瑶琴乍成曲,鹤唳长空,石濑泠泠。

满地飘残六出花。道是杨花。疑是梨花。多才赓和属谁家。

谢是诗家。李是词家。

少年羁旅若飞花。酒泛桃花。曲奏梅花。醉看何事足名家。

大武黄家。大侠朱家。

雍雍盛典,肃肃灵祠。宾天有圣,对日无期。
飘飖羽服,掣曳云旗。眷言主鬯,心乎怆兹。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