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离开草堂后就常常担心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

新栽的松树恨不能快速地长成千尺高树,到处乱生侵蔓的恶竹应该斩掉它一万杆。

自己的生活全靠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

这三年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亲身经历才知世路艰辛,人生路难行啊!

注释

严郑公,即严武。公元七六三年,严武封郑国公,故称严郑公。

“常苦”二句是说打算回去后修补栏槛。杜甫在成都草堂曾设置水槛,所谓“新添水槛供垂钓”,其目的在于防护沙岸崩塌,损坏药栏。此时一年多没回去,恐怕药栏也要陡从江槛一道儿落进水里了。此诗前四句都是预拟整理草堂之事。

“新松”二句言回草堂后还要清理一切花木。新松,指前此手种的四棵小松。这两句斩钉截铁的话也流露了杜甫那种善恶分明、爱憎分明的思想和性格,富有教育意义。如果以为杜甫只是对“新松”“恶竹”而发,那是很不够的。《齐民要术》:“竹之丑者有四:曰青苦、白苦、紫苦、黄苦。”所谓恶竹,当指此类。

“生理”二句自诉穷老,希望朋友照顾,是寄诗本意。黄阁老,指严武。唐时两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相呼为“阁老”。严武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戍都尹,故称“黄阁老”。紫金丹,烧炼的丹药。这句是说怕只有神药仙丹才能挽救我的衰老呢。

“三年”二句申明上文。公元七六二年七月杜甫与严武分别后,漂泊梓州、阆州,至是,前后搭三年。空皮骨,只剩下皮包骨头。前闻其语,今身经其事,故曰信有。古乐府有《行路难》曲

赏析

  这首诗写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憧憬,情真意切,韵味圆满,辞采稳重匀称,诗句兴寄微婉。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大意是说:自从离开草堂,常常焦虑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这虽是诗人遥想离开成都之后,草堂环境的自然遭遇,但这也体现了诗人对风风雨雨的社会现状的焦虑。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当年诗人离开草堂时亲手培植的四株小松,才“大抵三尺强”(《四松》),诗人很喜爱它,恨不得它迅速长成千尺高树;那到处侵蔓的恶竹,即使有万竿也要斩除。诗人喜爱新松是因它峻秀挺拔,不随时态而变,诗人痛恨恶竹,是因恶竹随乱而生。这两句,其句外意全在“恨不”、“应须”四字上。杨伦在《杜诗镜铨》旁注中说:这两句“兼寓扶善疾恶意”,这是颇有见地的。乱世的岁月里,诗人的才干难以为社会所用,而各种丑恶势力竞相作充分表演,诗人由此感慨万分。这两句,深深交织着诗人对世事的爱憎。正因为它所表现的感情十分鲜明、强烈而又分寸恰当,所以时过千年,至今人们仍用以表达对于客观事物的爱憎之情。

  此诗的后四句落到“赠严郑公”的题意上。“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生理,即生计。黄阁老,指严武。唐代中书、门下省的官员称“阁老”,严武以黄门侍郎镇成都,所以这样称呼。金丹,烧炼的丹药。这两句说,诗人的生计全凭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这里意在强调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诚信赖和欢乐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忽又从瞻望未来转到回顾过去,有痛定思痛的含义:“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诗人自762年(宝应元年)七月与严武分别,至764年(广德二年)返草堂,前后三年。这三年,兵祸不断,避乱他乡,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诗人过去常读古乐府诗《行路难》,等到身经其事,才知世事艰辛,人生坎坷。“行路难”三字,语意双关。一个“信”字,包涵着诗人历经艰难困苦后的无限感慨

  全诗描写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憧憬。情真意切,韵味圆满,辞采稳重匀称,诗句兴寄微婉。诗人将欢欣和感慨融合在一起,将瞻望与回顾一同叙述,更显出了该诗思想情感的深厚。

创作背景

  公元七六四年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出峡。二月,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又先有信邀请,于是便决定重还成都。这五首诗就是杜甫由阆州还成都的途中所作。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放舟龙阳县,洞庭包五河。
汹汹不得道,茫茫将奈何。
稿师请小泊,石碇沉泥沙。
是中太无岸,强指苇与莎。
滞留三四晨,大浪山嵯峨。
同舟总下泪,自谓餧鼋鼍。
白水日以长,仅存青草芽。
转盼又已没,但见千顷波。
此时羡白鸟,飞入青山阿。

流落风尘会合难,相逢老泪湿征衫。兵馀亲旧凭谁问,道远音书久不缄。

函内仪容须默记,墓头断碣欲重劖。他年榜首青云客,拟向南宫问阿咸。

渚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吟罢天津句,薰风拂面凉。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乐,
红艳青旗朱粉楼。楼下当垆酒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沉滞游。哥舒开府设高宴,
八珍九酝当前头。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大宛来献赤汗马,
赞普亦奉翠茸裘。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没尽空遗丘。
开远门前万里堠,今来蹙到行原州。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
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西凉之道尔阻修。连城边将但高会,
每听此曲能不羞。
北山三十里,忆得旧书堂。
小径通蔬圃,新醅压酒床。
晚凉荷叶嫩,细雨橘花香。
此梦今何许,随缘又一方。

凭君寄语海山樵,咫尺丹梯路未遥。独立孤峰人已老,秋风迟我过虹桥。

胡儿追野马,迸蹄若惊鸿。一马带双箭,堕我边壕中。

敢望不敢近,踟蹰各按弓。抽身复北去,天寒沙碛风。

昨宵寻店宿,今朝问客程。卓午风微动,雾散一天晴。

连村多閒舍,流亡合族行。户牖大半塞,草木败纵横。

差似已屋社,不受天阳明。尚有勾留者,閒将水旱评。

连年遭淫雨,那得卜西成。宿愁因触起,感叹难为情。

丽藻曾投染汗青,神交意气总忘形。化龙终合为双剑,著膝分明当一星。

缩地绸缪呼白坠,谈天锋颖倚青萍。相携拟尽平原兴,无奈征轺不暂停。

幽兰蕴奇芬,绿竹秀空碧。岁晏将如何,君子介如石。

惜别时闻雁,思君正倚楼。月高帘不夜,风细树宜秋。

影落千山远,声来九塞愁。频年羁客梦,曾否到罗浮。

栽荷种竹漫临风,敢道池亭习氏同。直以蓬心耽僻外,故开茅屋傍山中。

一林萝薜天阴落,万壑烟光日驭东。同调季伦多逸趣,可无飞锡共谈空。

江南好,梦里说秦淮。歌扇底翻灯影出,酒船头载月明来。

扶醉踏青回。

壁网蛛丝镜网尘,花钿委地不知春。
伤心怕见呢喃燕,犹在雕梁觅主人。

昔上华严寺,当门海接天。听潮秋竹下,观日晓楼前。

树少中原鸟,桥通外国船。别来一千日,时复梦游仙。

七宝雕弓鹊血红,使君高谊孰能同。鼎湖犹忆轩辕堕,蛟浦徒誇汉武雄。

空谷扣弦惊夜月,上林飞箭待秋鸿。桑弧自有平生志,未数麒麟第一功。

太华接天险,突兀起我面。驱马山下行,朝看暮犹见。

崔嵬少昊宫,隐现列仙馆。峨冠压雍梁,芙蓉插霄汉。

巨灵讶初劈,两戒忽中断。西方物所成,呼吸能吹万。

紫气腾寒空,白雪凝匹练。何处酌天浆,仰止徒生羡。

替我登岱宗,里粮劳不惮。挥手凌云端,耸身倚天半。

崎岖十八盘,篮舆尚安便。讵似陟此峰,铁索悬一线。

韩公好事徒,痛哭殊胆颤。远游我已非,登高岂所愿。

白云袅晴峦,回望生依恋。

不用移春槛,西风满客车。
行行无长物,粲粲只黄花。
晚色装秋重,寒香引雾斜。
辇来尊俎处,有酒不须余。
行客倦奔驰,寻师到翠微。
相看无俗语,一笑任天机。
曲沼淡寒玉,横山锁落晖。
情根枯未得,爱此几忘归。

海天风雪压孤簦,又报南冠入五陵。迁客泥涂羞醉尉,残生鬓发惜聋丞。

关河摇笔才难尽,贫贱论交感倍增。西去短衣看射虎,莫教老泪落行縢。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