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高歌·感怀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场头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那个临危自省?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
十年旧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十年京城观赏燕月、笙歌宴舞的生活,到吴地后两鬓已是白霜点点。西风吹起,兴起思归品鲈鱼之念,而此时人已经步入晚年。
人生的发达与衰败,官场上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都是幻化泡影,人生无常荣华富贵不过过眼云烟。
长江畔,翠柳含烟,远远望去,一片青翠莽苍;微风拂起,江水波光粼粼,似乎带有一丝寒意。道别后,只听得那令人断肠的《阳关》旧曲在低低吟唱,因为害怕远行者听到后会更加感伤
多年的为官生涯令人感叹,一曲琵琶传递思绪;与友人分别,在月白风清的夜晚乘船离开九江,最怕在木兰舟中听那淅淅沥沥的夜雨声。
注释
中吕: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醉高歌:中吕宫曲牌名,亦入正宫。又名“最高楼”,小令兼用。
燕(yān)月歌声:用战国时荆轲的掌故。燕,指元京城大都。
霜:喻指白发。一说“吴霜”即指江南的寒霜。
“西风”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此处作宾语,指思念故乡
已在:一作“晚节”。桑榆晚景:原指日落景象。此处喻年老。东隅,指日出处;桑榆,指日落处。
傀(kuǐ)儡(lěi)场:演傀儡戏的场所。亦喻指官场。
荣枯:喻人世的盛衰、穷达。
四并: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同时遭逢。
十年:多年。
书剑:指文人的游宦生涯。
长吁:即长叹,指多年的为官生涯真令人感叹
暗许:暗中许诺。
湓浦(pǔ):即湓水。

赏析

  第一支曲是思归之作,反映了作者人到晚年思归之迫切。首两句写作者自己的经历和现状,言浅意深,颇有反躬自省之味。作者用平淡的语调,省净的笔墨,总结自己的大半生,看似寻常,却饱含人世沧桑。这里用“燕月歌声”对“吴霜鬓影”,一面是繁华的往事,一面是已然衰老的自己,既有对美好过去的感怀,又有对未来人生的担忧和惆怅。此二句已经有了“不如归去”的意思。后两句则将作者想辞官还乡的心意挑明。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化用张翰“莼鲈之思”的故事,抒发自己厌官思归的情怀。这支小令是有感而作,抒发情怀,所以寥寥数语,就表现出真挚动人的情感。

  第二支小令表达对人生无常,好景难久的生命感受,认为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烟云,转头即空。求功博名带来的不是福,而是在种祸。这种感受表明了处于那个特定的压抑、黑暗社会之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不能自主自己命运人生困境。同时含有规劝世人不要贪恋功名之意。

  第三支曲是送别之作。开头两句用江边苍茫的景色,衬托与友人离别的凄怆心情。后两句是写送行人唱曲的心意,行人远行本来就心情低沉,送行人再反复高唱“西出阳关无故人”就会更增加友人离愁,出于关心友人的情绪,所以送行人有意识地“《阳关》旧曲低低唱”,以免行人闻声欲断肠。这支小曲写得有景有情,表现出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这首曲描写了一个送别的场面。长江畔,翠柳含烟,远远望去,一片青翠莽苍;初春季节,微风拂起,江水波光粼粼,似乎带有一丝寒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送行者与友人分别了。一切的“珍重”、“再见”都已经道过了,只听得那令人断肠的《阳关》旧曲在低低吟唱,因为害怕远行者听到后会更加感伤。这首曲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在内容上大同小异,但在写法上,特别是在场面选择上。有着自己的特点。李白选取的场景是友人乘船离去,孤帆远影,碧空无际,长江尽头,天水相连,人们彷佛看到诗人还站在岸边,痴情地望着远方。作者的小令,却选取了友人的船只欲去未去之际,杨柳依依,波光漾漾,离歌送行,话短情长。就感情的表达来看,二者也是有区别的,李白重在抒发送行者的感受,虽有离别的怅惘,笔调却显得轻快活泼。作者的小令则善于体会行者的心情,特别是“《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两句,对友人的一片深情表现得极为细腻体贴。其实,“断肠”者岂止行人,送行者此时亦柔肠百结,胸中充溢着离别的哀伤。曲词语言浅白,笔调舒缓,情感沉郁,亲切自然

  最后一支小令是因白居易《琵琶行》而起兴,抒发了作者心中的一种惆怅之情。“十年书剑长吁”,十年,言其多年,与“十年燕月歌声”之十年相类。“书剑”,代指文人的游宦生涯;“长吁”,即长叹,指多年的为官生涯真令人感叹。“一曲琵琶暗许”,暗许,暗中许诺,心灵达到默契境界,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琵琶行》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在白居易的诗里,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了诗人的自省、共鸣,到了元代,故事发展了,白居易与琵琶女之间除了遭遇相类的同情,还有心灵震颤的爱情,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就把白居易与琵琶女的经历敷演成由恋爱到结婚的喜剧。姚燧这里的“暗许”,已是后人从《琵琶行》生发出的意义。然而,姚燧是否在自己的情爱生涯中亦有一段隐恨呢?今天已不得而知了。或许,它只是作者在这里因地而点缀,发思古之幽情,从而对古人仕途蹭蹬所作的感慨,亦或是寄托了对友人的思绪。“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这两句很象姚燧自叙,他很可能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乘船离开九江,与友人分别后,最怕在木兰舟中听那淅淅沥沥的夜雨声。姚燧拜官江西,史书并未说是贬官,但此时他已为耆旧之人,加之又作外官,常常思归故里,这样,白居易与琵琶女相遇时的烦闷,恰恰契合了他此时的心境。因此,或许可以这样认为:姚燧的这首小令,是通过描写白居易的故事,抒发自己羁旅行役中的忧闷。回头再看首句:“十年书剑长吁”,即是感叹白居易的经历,似乎又是对自己忙忙碌碌于仕途感慨了。这支曲写得比较含蓄深折,作者以衬托的手法关合自身,咏古抒怀,情韵绵邈,委婉深沉。姚燧流传下来的散曲作品并不多,然而大都舂容闲雅,江河脱俗,在元代前期散曲作家中,确实是别具一格的。

创作背景

  这组曲子约作于姚燧临近七十岁时。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姚燧拜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想必到九江巡视,之后有感而作《醉高歌·感怀》。这四首曲子或不作于同时。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猜你喜欢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鄂渚轻舟未发,潇湘倦客多愁。可恨一江春水,无情日夜东流。

呜呼岁甲申,皇朝婴大变。天王死宗社,苦为诸侯先。

谁从烈后妃,厥有邦之媛。君舅为宁侯,外戚称祥善。

夫人为介妇,早寡剺颜面。攀髯大小臣,哀哀同白练。

夫人乃九渊,湘君相婉娈。媳女牵衣裾,诸孙抱环瑱。

相从露井中,玉浆寒辗转。血射惊鲋鱼,魂浮助龙战。

瓮敝触肌肤,泥深苦吞咽。沉瓶激哀响,飞绠争幽牵。

波涛忽腾涌,吐色如红茜。贼奴不敢饮,倾泻手长颤。

匍伏窥潜源,洞门如或见。冉冉媵文鱼,翩翩翳羽扇。

玉甃发神光,笑口流如电。蟾蜍衔耳珰,苔藻生金钿。

精灵处太阴,水府开宫殿。再拜辘轳旁,开渫虞天谴。

玄泉引杳冥,素华四相溅。瑶瓮以龙腾,洒激如霜霰。

终古此圆渟,上帝可盥荐。玲珑玉槛施,更作银床遍。

娥月在中央,女星相贯穿。照胆恐生寒,美人目流盻。

桐华落缤纷,水草何葱茜。乳脉多潜通,出云动成片。

宜谁此影蛾,罗敷是其选。

日御秋秋永,云峰叠叠繁。宸心定忘暑,长算入中原。

才子含香满玉墀,仙郎赋就几人知。只今西省空相忆,扬马风流自一时。

小插藩篱护洲渚,当年手自种嘉树。
春风吹出玉珑璁,水面霏微喷香雾。
萧疏木疏候雁翔,漙漙白露朝为霜。
木奴欲献主人寿,一夜累累千颗黄。
紫蟹螯肥鲈脍好,酿就洞庭春色老。
苍头急走唤客来,翠勺金壶同醉倒。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一年飞锡遍中原,踏尽湖山道自尊。于我卧游淹粤海,怜君乞食到吴门。

妄身去住皆沦迹,病骨存亡总负恩。吾舌纵横何所用,此生心事付文园。

云中白鹿上仙家,缑氏城头落綵霞。吹断玉笙人不见,春风一树碧桃花。

浴苑中间杨白华,随风飘泊向天涯。
悲歌未断肠先断,日落长秋起暮鸦。
白玉帘开露气浮,芙蓉花近紫金钩。
阳春一曲无人识,空拂银筝下翠楼。

姑射仙人下杳冥,绡裳环佩玉泠泠。香魂误入罗浮梦,几度微吟唤得醒。

中冠从今重入闽,连根移入上林春。朱盆到日迎风熟,绿树依栏带露新。

自是远臣崇土贡,早知圣世等常珍。差船不用催程紧,五月炎歊满水滨。

帝里祥光曙色曦,瑶山高映五云奇。少阳已起中天运,万户同欢履泰时。

合殿春回花绽锦,青宫瑞霭露盈芝。遥知齿胄风长在,应有夔龙集凤池。

层轩登皎月,流照满中天。色共梁珠远,光随赵璧圆。
落影临秋扇,虚轮入夜弦。所欣东馆里,预奉西园篇。

战兢防失足,顷刻莫驰心。勿谓人谁见,当知帝汝临。

天不能盖,地不能载。一室无私,何处不在。

柴门闻犬吠,风雨娄江道。却忆华子冈,月夜声如豹。

金枝羽部彻清歌,瑶台肃穆笙磬罗。
谐音遍响合明意,万类昭融灵应多。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