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长忆观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经常回忆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先恐后的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手中拿着红旗却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曾多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心里仍然觉得惊心动魄。
注释
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平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向:朝着,面对
红旗:红色的旗帜。
觉:睡醒。
尚:还(hái),仍然。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赏析

  钱塘观潮,现在在浙江海宁。但在北宋,观潮胜地却在杭州。夏历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潮汛的高潮期,那时,这一天是“潮神生日”,要举行观潮庆典,仪式非常隆重。每到这一天,官民各色人等,倾城出动,车水马龙,彩旗飞舞,盛极一时。还有数百健儿,披发文身,手举红旗,脚踩浪头,争先鼓勇,跳入江中,迎着潮头前进。潮水将至,远望一条白线,逐渐推进,声如雷鸣,越近高潮,声势越大,白浪滔天,山鸣谷应。水天一色,海阔天空。如沧海横流,一片汪洋。当地居民,就直接称呼钱塘江为“海”,称江堤为海堤。潘阆因言行狂妄被斥逐,飘泊江湖,卖药为生,曾流浪到杭州。涨潮的盛况留给他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后来经常梦见涨潮的壮观,这首《酒泉子》小词,就是他回忆观潮盛况之作。他用《酒泉子》这个词牌写过十首词,但以这一首写得最好,最为后人所传诵。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时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一开始就表明作者对于杭州观潮的盛况,永志难忘,经常回想。他首先回忆观潮的人: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踮起脚尖,伸长鼻子,争看江面潮水上涨。说“满郭”(全城),虽是夸张之词,但有现实生活做依据,倾城而出是对这种传统观潮盛况的真实写照。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两句是说,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观潮》描写:潮水来时,“大声如雷霆,······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虽然也写的很形象,却不如潘阆“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么惊险生动,有声有色。真是天下壮观,人间奇迹!不能不令人钦佩作者的想象力,既大胆、又确切。经他这么夸张的韵味,纵使从来没有观过潮的人,也觉得心动神摇,意气风发。

  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创作背景

  潘阆以卖药为生时曾流浪到杭州,亲眼见过钱塘江涨潮时的盛况,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潘阆(?~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猜你喜欢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带香 一作:带花)
身世如追汗漫游,丹梯一步拟三休。
汉唐前后漫陈迹,城郭是非劳寸眸。
寒日微明飞鸟背,孤烟渐起暮山头。
姓名满壁今空在。登此几人忘百忧。

积雨雩都道,山途喜乍晴。溪流迟渡马,冈树隐前旌。

野屋多移灶,穷苗尚阻兵。迎趋勤父老,无补愧巡行。

碧瞳红颊照霜明,尚父前头倚杖行。七十老翁犹膝下,为人争不羡为兄。

粉蠹金奁,闲情事、绿窗影出娟娟。舞鸾斜倚,亲见小字连环。

越缕披香笼袖角,弁峰添黛晕眉弯。惯温存、夜来茜色,销与华年。

春风盈盈满箧,伴上帘绀玉,浅照低鬟。赋情多丽,空怅翠竹寒天。

熏炉半温绣户,问妆靥、何时相向圆。寻芳约,料小菱春影,不隔蓬山。

篥声如雨芜烟卷。银蹄迅兔雕翎转。天夕代云高。西风落雁毛。

妓台吹画柳。葡酪香倾斗。敕勒唱琵琶。牛半下远沙。

羽扇纶巾一卧龙,誓匡宝祚剪奸雄。图开八阵神机外,国定三分掌握中。

忆昔种丹棘,期以怡亲衷。亲亡故物在,徒使增悲悰。

朝观夕仍对,讵料精诚通。忽从枕上见,宛与生存同。

欣然载言笑,睇彼阶下丛。森森鹄觜英,相映慈颜红。

芳茎挺清脩,嫩叶纷葱茏。斓斑五采服,煜比花色浓。

宜男既非望,且遂忘忧忡。惊寤忽无睹,寥寥书室空。

想像抱沈痛,泪落如流淙。起视北堂植,青青凉露中。

旅营茅屋破苍苔,隔水花多不用栽。开卷古今千万事,杜门清浊两三杯。

故人昔尚风相及,客子今并雨不来。已办此身如木石,沙禽那得更惊猜。

匹马穿云绕曲坡,秋声天外雁横过。万年宝鼎归姬运,五色云龙驾馺娑。

雨后应知山有色,风恬始息海扬波。何时醉倚棠阴绿,回听黎元鼓腹歌。

道生乃太乙。
守静即玄根。
中和炼九气。
甲子谢三元。
居心受善水。
教学重香园。
凫留报关吏。
鹤去画城门。
更以忻无迹。
还来寄绝言。

曰皇上天,玄鉴惟光。神器周回,五德代章。祚命于晋,世有哲王。

弘济区夏,陶甄万方。大明垂耀,旁烛无疆。蚩蚩庶类,风德永康。

皇道惟清,礼乐斯经。金石在县,万舞在庭。象容表庆,协律被声。

轶武超沪,取节六英。同进退让,化渐无形。大和宣洽,通于幽冥。

梦尾灯红,情边水绿,断肠又是兰舟。消几帆风,离人吹下西洲。

春波依旧鸳鸯路,甚孤眠、占断闲鸥。慢回头、翠被天涯,冷了香篝。

销魂不是长亭怨,是深盟玉镜,款语银钩。小叠吟笺,匆匆著得多愁。

阑干腻雨还应在,怕朝来、梨苑成秋。等闲休、团扇圆时,何处秦楼。

扬州之种宜稻兮,越土最其所宜。
稬种居其十六兮,又稻品之最奇,
自海上以漂来兮,伊仙公之遗育。
别黄秈与金钗兮,紫珠贯而累累。
酒人取以为酿兮,辨五齐以致用。
湑镜流之香洁兮,貯秘色之新瓮。
助知章之高兴兮,眼花眩乎水底。
侑谢传之雅游兮,陶丹府而哦诗。
集群贤以觞咏兮,浮罚觥乎子敬。
指鸣蛙为鼓吹兮,畅独酌於稚珪。
斯越酒之醖藉兮,非宜城中山之比。
矧投醪之醇德兮,能使勇气百倍於熊罴。
客曰旨哉越酿兮,固越俗之所怡。
然自征榷之法行兮,安得薛戎而蠲之。

宛胜葡萄酿,何须鹦鹉杯。入门便相唤,到手不教催。

深意怜吾渴,愁怀为尔开。醉时即高卧,不省有人来。

扁舟昔向玄潭过,闻有古剑留岩阿。
欲观踌躇复不敢,只恐开匣踊跃翻沧波。
此时解后都城里,玉质珠辉那得比。
玄灵外护朱草茎,赤日天中涌湖水。
想当旌阳初铸成,橐籥元气驱六丁。
星象失光彩,白藏储精。
不然长才尺又半,如何照室影凌乱。
神光兔脱飞雪霜,宝气龙腾贯霄汉。
自从斩蛟江水中,浊世余子谁能庸?长伴空山栖遁者,但
见白昼风云从。
迩来阅岁未五十,两度江湖寄踪迹。
瑶台月夜听吹笙,金界晴空逐飞锡。
昔至燕京时太平,今留石城氛祲清。
乃知神物等镇圭,冥漠自有神提携。
由来治忽系出处,非是漂泊东复西。
圣明御九有,妖孽俱授首。
既非假道斩大蛇,何用军中撞玉斗。
明朝且赋归去来,彭蠡扁舟落吾手。
申之以歌曰:我知尔兮为赤虬,上帝有命兮下土留。
为民悍患兮万岁千秋,彭蠡之奥兮蜿蜒所鸠。
尔之归兮径中流,慎勿奋飞兮从尔俦。
使我思尔兮离忧,舞蛟鳄兮与鳝鳅。
谷空空谷谷空空,空谷全超万象中。
流水落花浑不见,清风明月却相容。

共产党人意志坚,赴汤蹈火我当先。
严刑拷打何足畏,“铁砧”美名万古传。

明熹宗时朋党盛,君子小人互争竞。小人道长君子消,宦官乘时盗国柄。

委鬼茄花互连结,睗睒跳踉意气横。朝拜假父夕拜官,山鬼昼出白日暝。

顾命元臣愤不平,群贤交章以死诤。宫中府中羽翼成,涕泣青蒲血空迸。

深居九关啄天下,收缚清流纳诸阱。狂澜已将砥柱摧,疾风那怕秋草劲。

红丸梃击连移宫,三案手翻乱廷平去。公然撰刻示天下,正者曰邪邪曰正。

吁嗟朝士蒙恶声,杨左诸臣一网尽。转瞬烈帝登明堂,黑白分明是非定。

小人束手空怨嗟,君子弹冠更相庆。所怜奸慝暂退藏,天下纷纷终不靖。

譬如痈疽生腹心,毒气烁体亡身命。药石虽能溃腐肉,瞑眩不救膏肓病。

我思其殃谁所致,终之者魏始者郑。谋危太子心计深,挟狡矜凶口语佞。

光宗即位不永年,太平天子生难更。后来邦国日殄瘁,蛾贼纵横遍枭獍。

《要典》虽焚事已迟,庙堂空见忧心怲。九州龙战血玄黄,其先履霜阴始凝。

后世人君其戒之,莫使女子奄人与国政!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