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匡山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清晨,我远望匡山,但见青山如画,青翠的颜色深浅不一,树木参差不齐。

藤影随风飘动,垂到栏杆上。山间的小路上,行人大都带着一只家犬行走,晚归的农民们都背负着柴薪。

猿在树上喧叫,我倚树而立,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在失鹤池中洗吃饭的钵盂。

不是我不爱这秀丽的美景,只因我已决心将我的文才武艺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

注释

参差碧,《彰明县志》作色参差。

槛,当指大明寺之栏干。

失鹤池,《彰明县志》作饲鹤池。

莫怪,《彰明县志》作莫谓。

清境,《彰明县志》作清景。

书剑,指文才武艺。明时,谓政治开明之时代。

赏析

  李白的诗主要有两种风格:一种为“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式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之壮美,诸如《蜀道难》之类;一种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之优美。此诗应属后一类。

  另外,此诗也透露出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诗人思想中有很深的隐逸情结,所以把家乡描绘得极其优美,且环境清幽,适于隐居。但毕竟身处大唐盛世,男儿志在四方,立志报国,所以最终“无心恋清境”,离开家乡,“已将书剑许明时”。

  首句“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天色初晓,作者走出门外远望匡山,只看到曙光中美景如画,山色斑斓,不禁心情舒畅。近处,藤蔓从树上垂下,随风摇曳,枝条轻轻拂过栏杆,令人心旷神怡。

  次句“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常带着家犬一起走过。每逢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这一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给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

  中间两联“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读书读累了,作者常倚树休息,没看云卷云舒,聆听猿啼阵阵。有时候还会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出来清洗钵盂,他们洗钵的那个池塘曾有白鹤飞来,如今却不知飞到那里去了。短短几句诗,描绘出匡山的美好景致,也表达出作者对这里所怀有的深沉感情。

  最后两句描绘出一幅匡山虽美、无心留恋、决心奉献文才武艺的雄心壮志图。诗人“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心旷神怡,安闲舒适。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匡山虽美,我却要离开了。不是我不喜爱这里的美景,而是我已经决心走出大山,凭自己的文武才艺,开创一番伟大事业。

  此诗的前三联描写了匡山的自然美景,雄奇、秀丽、清幽,可见其对家乡的深情与依恋。尾联则抒发了他欲为大唐盛世奉献出文才武艺的宏伟抱负。不是不热爱家乡与大自然,只是因为早已有了在盛世施展才能的抱负了。

  全诗八句,前六句皆写匡山“清境”,末二句写己之政治抱负,亦即远游之目的。全诗于清雅闲适中体现着作者远大的志向和豪迈的情怀,叙事娓娓,抒情款款,可见李白去蜀辞乡之际,既对故乡无限依恋,而用世之心更高于一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开元十二年(724),是当时二十四岁的李白在离开读书十载的匡山书院时写的。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少年李白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本诗是他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故乡的抒情之作。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实轂香轮不再逢,峡云巫雨杳无踪。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无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二月春风
正是杨花满路
那堪更、别离情绪
罗巾掩泪
任粉痕沾污
争奈向、千留万留不住

玉酒频倾
宿眉愁聚
空肠断、宝筝弦柱
人间后会
又不知何处
梦魂里、也须时时飞去

夙尚本林壑,灌园无寸资。始怀经济策,复愧轩裳姿。

效官刀笔间,朱墨手所持。谓言殚蹇劣,讵敢论居卑。

任小才亦短,抱念一无施。幸蒙大夫贤,加惠宽箠苔。

抚己实已优,于道岂所期。终当反初服,高揖与世辞。

飞萤腐草寻常事,作底兹山独耀芒。须信地灵资物化,金膏随处发明光。

宝刀和雨剪流霞,送到彭村刺史家。
闻道名园春已过,千金还买暨家花。

仕宦方誇四十强,江山那复恋苍茫。征鞍过我横春色,别酒斟君釂野芳。

青史功名时执手,红尘岐路一愁肠。神锥可是藏锋物,要使儿曹看脱囊。

荷花一夕凋,万里秋无色。独遗花烈芳,千秋袭陂泽。

扬舲溯大湖,风紧日巳夕。水鸟习旧栖,戢羽茭菰白。

吊古解维舟,去岸不盈尺。秉烛褰绣帷,金翘俨宫额。

烛灭飒然中,神爽凛孤魄。念此芒吻微,奚啻雄虺索。

岂无冶容膏,贞肌以为臛。念兹不能忘,惆怅至明发。

好官堪底用,厚禄竟如何。诗可传家集,名能继世科。

流风亲党竞,馀庆子孙多。挽送归无策,凄凉谩拟歌。

紫霞结重盖,五城十二楼。
中有青眉仙,翠织鳞花裘。
天浆饭玉稍,恣乐无停休。
自谓能长生,可与造化游。
悲风一何来?吹动人间秋。
琼窗漱寒响,深闺起离愁。
欲飞肘无羽,延颈望玄洲。
玄洲不可到,始悔违前修。
浴雪精神,倚风情态,百端邀勒春还。记卓隐、溪桥日暮,驿路泥干。曾伴先生蕙帐,香细细、粉瘦琼闲。伤牢落,一夜梦回,肠断家山。
空教映溪带月,供游客无情,折满雕鞍。便忘了、明窗静几,笔研同欢。莫向高楼喷笛,花似我、蓬鬓霜斑。都休说,今夜倍觉清寒。

雉堞倚云平,关河控古城。独凭秋阁迥,千里暮山横。

洒落平戎策,凄凉款塞盟。瓦桥遗石在,览古若为情。

手不扶犁舌不耕,人间生事百无成。闲思野老招寻易,偶弄渔竿得失轻。

心似不温垂竭酒,家如将败未完枰。却怜世态懵腾甚,同浴还须笑裸裎。

纸帐虚明好醉眠。博山轻袅水沈烟。了知世上都如梦,须信壶中别有天。
知我者,为君言。道人有个好因缘。丹成有日归云路,且醉梅花作地仙。

雨后来残月,江潭落影寒。乱山同一照,险路几回看。

客泪惊秋老,哀虫絮夜阑。柝声常不寐,未许旅魂安。

今晨霜露肃,爱此群山秋。
夭桃薄照日,乃是丹枫稠。
草花无名字,正类黄菊幽。
一筇步涧阿,聊复舒我眸。
雁声一何高,渺渺关山愁。
林间有橡栗,岁晚行可收。

骀荡青郊祓禊辰,东池冠盖集嘉宾。逍遥共入华胥国,绰约谁逢洛浦神。

展障露花长乐际,袍敧烟草曲江滨。遥知台旆行春暇,起作元钧辅弼人。

绝艺诗书画并工,花为屏幛竹为栊。字惟一画偏能测,笔有千言不受笼。

身似菩提空四大,人如子野号三中。清閒领取无穷福,我愿与君事事同。

大道坦然兮殊不用功,殊不用功兮何必研穷。豁虚离碍兮从空背空,不守自性兮虽同不同。

百无所依兮自西自东,照体独立兮满目清风。廓落大度兮无不包容,全身异类兮触处皆通。

凿泉莫太深,太深井难汲。
登山莫太高,太高顶难立。
山顶仰可观,井渊俯可挹。
那知鸿鹄飞,海杳无消息。

乌头早续杏林春,远志高标更除尘。厚朴晚须成大器,从容金尚德润身。

百年阴德当归后,六枝神功独活人。别玄参辰应念我,天南星斗望中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