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时难,即指题目中所说的“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到白居易和产业,经过这场战乱已荡然无存,骨肉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写战乱结束后的凄凉景象。战乱纷争终于结束了,然而,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流离失所,漂泊者相望于道。这两联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历来,战争带给人民的都是无穷无尽的灾难,亲人们有家不能回,战争一起,田地、产业个部付诸东流,劳命伤则一,所有的不幸都得由人民来承担,兴、亡,最苦的都是百姓。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所以结尾,诗人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形成了默契。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乱象既无已,中心恒不夷。翩翩南林鸟,厉翮无所依。
念子将焉如,慷慨与我辞。西北有名将,世秉仁义麾。
壮哉国士心,嘉会良在兹。江汉有舟楫,梁楚多旌旗。
时焉不我与,言念渴与饥。明良际昌运,允称平生怀。
晓星西北没。朝日东南隅。阳窗临玉女。莲帐照金铺。
凤楼称独立。绝世良所无。镜悬四龙网。枕画七星图。
银镂明光带。金地织成?。调弦大垂手。歌曲凤将雏。
采桑三市路。卖酒七条衢。道逢五马客。夹毂来相趋。
将军多事势。夫婿好形模。高箱照云母。壮马饰当颅。
单衣火浣布。利剑水精珠。自知心所爱。仕宦执金吾。
飞甍凋翡翠。绣桷画屠苏。银烛附弹映鸡羽。黄金步摇动襜褕。
兄弟五日时来归。高车竟道生光辉。名唱两行堂上起。鸳鸯十七阶前飞。
少年任侠轻年月。珠丸出弹遂难追。
作客东门归,舍中稚子牵衣嬉,行行去去绕膝不相离。
阿耶抱儿儿不愿,啖果与饵儿暂嬉。母傍耶开侧扉去,舍中稚子呱呱啼。
啼出大门,啼入室帏。四望弗见,伏泣不能止。一日不归,三日儿病五日死。
儿欲耶抱耶怒起,耶欲抱儿儿死矣。人生亦徒自,苦恶用尔尔。
乱日荒郊漠漠,白骨一何离离。不知吾儿何处悲且啼。
宸谟先自治,邻壤憺威棱。翼翼慈宁殿,峨峨永祐陵。
朔南兼覆冒,遐迩悉丰登。阴德顺阳报,真人嗣中兴。
伊昔游京邑,周旋预簪裾。亲仁值贤哲,汎爱及顽疏。
出处或异趣,聚散罕同居。今来再晤对,奄忽十载馀。
十载俱南北,行路何倾侧。色斯子奋飞,明夷我垂翼。
失道愧先迷,知几服深识。握手惨无言,抚心空叹息。
叹息亦何为,迍邅丁此时。凤至乐周德,麟伤悲鲁衰。
既往亮无及,将来犹可追。所忧日月逝,壮志已陵迟。
陵迟竟无成,世故更相婴。平生陷悔吝,晚节企幽贞。
无咎庶言慎,有禄不可荣。要子同心事,千秋扬令名。
昨夜东风入敝庐,晓来门外见新符。山茶映水回春色,樽酒招人起病夫。
破戒一斟将兴发,从渠三劝觅愁无。意中我了南山老,应有杯盘对老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