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阳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阳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阳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愁恨”是悲秋的内容,但是在这首词里,它的表现更为自然婉致。李煜词多有以情见景的写法,但这首词他用的却是以景见情的方式。整首词大部分都是在写景,都是在营造氛围,只是到了最后才点明主旨。这种写法铺垫充分、自然流畅,如大浪远来,初见微澜,至岸方崩石裂云,有石破天惊之感,这种笔法在写景抒情时当为借鉴。但是在这首词中,李煜仍不免有以情见景之嫌,所以整词情调不明快,悲愁感伤的气氛稍浓。
泥滑滑,泥滑滑,秦望云荒镜湖阔。绿秧刺水水拍堤,牙旗画舸凌风发。
使君行乐三江头,泥滑水深君莫忧。
海国秋风劲,江城暮雨昏。浮云低月峡,戍鼓殷雷门。
芳草何年歇?青山亘古存。光阴如过客,吾道底须论。
嘹呖飞鸿,横晴天、似吐悲秋怀抱。懒上层楼,伤心暮烟斜照。
更落叶满阶,风扫残蓼。当轩云扰。凭高处、谁称古趣,沉酣落帽。
秋色京华老。想故园蓉菊,正当佳好。次第开、水畔放船能到。
萍踪浪寄金台,叹归与、路迢云渺。应道。佩茱荚、一人独少。
我本方壶客,飘逸离凡尘。胸中万卷,谈笑挥翰墨通神。
不慕巢由隐迹,不羡皋夔功业,出处两无心。坦荡灵台净,廛隐胜云林。
念生平,喜旷达,事幽寻。登临舒啸,惟有风月是知音。
雅爱金华仙洞,一派苍崖飞瀑,四序景常新。遐想赤松子,来为醒冲襟。
风狂百岁中,起灭浮云变。往事足悲感,恻恻坠欢恋。
茧园花乱飞,对语梁间燕。青盖卧空阶,苔迹不可践。
流落故人手,犹剩一枝楝。楝花风起时,杯酒冷难咽。
诗人屑卑官,敲扑尘埃贱。所慨卧治难,雨雪先集霰。
魔女力欲降,浪蝶挟之战。水魅笑开口,土神惊视面。
日月大圆镜,百怪烛若电。真灵位业图,神仙固未谴。
当其杌?时,思之有余颤。值此楝花开,目瞑竟若倦。
人去楝犹花,忽忽六度见。丁令久已归,梅尉未成传。
窈窕美人心,清诗百洗炼。生自祷泰山,殁或祀小县。
荔丹蕉黄辞,侑此寒泉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