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青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注释
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壮士:诗人自称。
衰灯:暗淡的灯光。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
青简:青竹简。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竹简书久无人读,蠹虫就在其中生长。
不遣:不让。花虫:蛀蚀器物、书籍的虫子。蠹(dù):蛀蚀。
香魂吊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书客:诗人自指。
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赏析

  李贺流传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中,“鬼”诗有十多首。此诗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怀,从其阴森料峭、鬼魅飘飘的风格来看,就是一首“鬼”诗。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原是古往今来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表现了特异的敏感,以致秋风吹落梧桐树叶子的声音也使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这时,残灯照壁,又听得墙脚边络纬哀鸣;那鸣声,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快到岁末了。诗开头一、二句点出“秋来”,抒发由此而引出的由“惊”转“苦”的感受,首句“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的强烈。第二句“啼寒素”,这个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络纬啼声时的心寒。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惊”与“苦”。

  这一、二两句是全诗的引子。一个“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自己写下的这些呕心沥血的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蠹虫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情调感伤,与首句的“苦”字相呼应。

  五、六句紧接上面两句的意思。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深为世无知音、英雄无主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青都要拉成直的了。诗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仿佛看到赏识他的知音就在眼前,在洒窗冷雨的淅沥声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他这个“书客”来了。这两句,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用笔又极其诡谲多姿。习惯上以“青回”、“青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自铸新词,采用“青直”的说法,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青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凭吊这种事情,一般只是生者对死者做,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雨冷香魂吊书客”,诗人画出了一幅十分凄清幽冷的画面,而且有画外音,在风雨淋涔之中,他仿佛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他的遗恨就像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诗人表面上是说鲍照,实际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志士才人怀才不遇,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

  此诗上半篇采用的是常见的由景入情的写法,下半篇则是全诗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牵今夜青应直”,在牵青情思的引发下,一个又一个恍惚迷离的幻象在眼前频频浮现,创造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诗人深广的悲愤与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之间达到了极其和谐的统一。在用韵上,后半篇也与前半篇不同。前半篇虽然悲苦、哀怨,但还能长歌当哭,痛痛快快地唱出,因而所选用的韵字正好是声调悠长、切合抒写哀怨之情的去声字“素”与“蠹”。到后半篇,与抒写伤痛已极的感情相适应,韵脚也由哀怨、悠长的去声字变为抑郁短促的入声字“客”与“碧”。

  这是一首著名的“鬼”诗,其实,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香魂来吊、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诗人抑郁未伸的情怀。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同调,感情十分悲凉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猜你喜欢
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无酒御寒虽寡况,
有书供读且资身。便均情爱同诸弟,莫更生疏似外人。
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
甫能锄月种梅归,竹外欣闻客扣扉。
天近城南宁去缓,人闲水北肯来稀。
风云迅步城班笋,雨雪休思旧戍薇。
别后毋厪问名氏,杜门终老但知非。
春入神京万木芳,
禁林莺语滑,
蝶飞狂。
晓花擎露妒啼妆,
红日永,
风和百花香。

烟锁柳丝长,御沟澄碧水,
转池塘。
时时微雨洗风光,
天衢远,到处引笙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庭鞠早含霜,又到重阳。盈盈白发对清觞。回忆往时文翰侣,大半凋亡。

纵佩紫萸囊,怕上高冈。眼昏那见旧家乡。但见三陵云气里,愁损柔肠。

失之要本无,既得乃固有。但知贫为常,未知贱者丑。

贫贱与得失,命矣果谁咎?万态森前陈,凝然袖吾手。

湘帘不捲金钩控。灯焰小,兰膏冻。指冷玉笙闲不弄。

罗帏深掩,绣衾低覆,漠漠轻寒送。

春愁压得眉尖重。抛不下,情千种。欲饮香醪谁与共。

小栏花影,纸窗明月,夜夜曾同梦。

司隶南阳启草旌,水回山拥度云行。共扶龙驭飞沧溟,遑问仙梯蹑赤城。

俊获苟生新凤沼,筹资吴质旧簪缨。从军赋继康哉咏,宏济终持帝室衡。

铁网珊瑚就老时,龙宫未暇拾高枝。若教王恺当时有,惊杀齐奴未可知。

自昔旴江妙人物,未容修水擅玙璠。狱平冤滞繇仁勇,众息欢哗赖德言。

谓继更生校中秘,却追子骥问桃源。神仙天上多官府,盍乡蓬莱暂弭辕。

兵火烧残百草根,人烟无复万家村。黄金莫铸忠臣骨,白马空招帝子魂。

易水有情人已逝,睢阳无援事难论。何当亲斩楼兰首,仗节归朝报至尊。

猛气雄威亦壮哉,钟成灵修产英才。迄今赵氏书香远,馀韵流风有自来。

夹岸烟光蘸碧川,轻鸥点点傍沙眠。隔溪沽酒归来晚,芦荻滩头月满船。

发兴真贪饮浊醪,凫翳队队入蓬蒿。当花孤垒晴花出,尽水荒城秋月高。

白眼向来雄睥睨,黄河依旧落波涛。无端又到中州去,客里经年改二毛。

乱蝉高柳咽沧州,对酒苍茫独散愁。四海结交馀短剑,中原落日更登楼。

帆前花鸟催残鬓,天外云山入早秋。不尽陂塘万里色,西风萧飒送扁舟。

年来买得宅一区,十亩不足五亩余,风廊水槛交萦纡。

莳花种竹非自娱,岁时往往扶篮舆。中间古桂凡七株,百年外物无生枯。

自有此屋此树俱,想见侍御手植初。宅为顾且庵先生故居。

一株北堂高扶疏,瘦藤作骨霜为肤。一株南荣青模糊,棱棱硬叶当轩铺。

旁有一株尤绝殊,盘根拔起孙枝粗。再岁已见爪角舒,欲与老干相撑扶。

小园叠石流清渠,三株压檐如覆盂,蔽亏白日森阶除。

其一僻在墙东隅,偃蹇不肯受束拘。著花虽好人罕誉,有若逸士逃空虚。

株株似此皆画图,凉露一夕香纷敷。满堂满室连井闾,后洋街里风呵嘘,恍踏月路临天衢。

我闻青桂之馆仙所都,又闻金粟之龛佛所居。非仙非佛此境无,眼前忽复周吾庐。

若不痛饮真蒙愚,平生招隐繁有徒。墙头过酒不待沽,折简立至群欢呼。

黄雪点点黏尊壶,饱花气似餐醒醐。阿爷大笑拉髭须,看客醉梦骑蟾蜍。

朗吟直到日脚晡,诗成绕树乐只且。明年此会不可孤,乞与大椿扬灵符,不尔恐被花揶揄。

行过晴溪鸟柏弯,清漪犹自照苍颜。
□□□□□□□,举酒欣然得绿环。
鱼为知机潜别浦,兰因避俗住空山。
老夫自觉无多事,且喜宾朋时往还。

莫恨寻芳步屧迟,清溪重忆十年时。半床明月梅花梦,一院春风柳絮词。

药灶有童勤守护,酒杯无病骨抛离。如今断角残钟夜,两地寒暄两不知。

旅程一见错欢喜,仿佛吾乡茉莉花。

红尘飞断即仙城,潮打江涯触磬声。宝尼珠光从海接,菩提树影伴僧行。

香分绮席风幡动,月满瑶波水镜平。况有主宾成二美,不妨拚饮到天明。

黄沙日暮榆关路,烟火尽绝泥寒户。路旁老翁携稚儿,手持短铁剥榆树。

我问剥榆何所为,老翁倚马哽咽悲。去岁死蝗前死寇,数十村落无孑遗。

苍苍不恤侬衰老,独留余生伴荒草。三日两日乏再饘,不剥榆皮那能饱。

榆皮疗我饥,那惜榆无衣。我腹纵不果,宁教我儿肥。

嗟呼此榆赡我父若子,日食其皮皮有几。今朝有榆且剥榆,榆尽同来树下死。

老翁说罢我心摧,回视君门真万里。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