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村子里的父老们都争先恐后地对我说,今年风调雨顺,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他们不会再像去年那样紧锁眉头地发愁了,也不会再愁无米下锅,而让甑子积满着灰尘。
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啼叫着,像是在劝我多喝几杯,桃树的嫩枝上已经绽出娇艳的花朵,十分逗人喜爱。梨花开满树,那白色的花朵,像是给它新添了一头白发。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这首词是平韵,四十二字。
匀:这里指雨量适时适度。
颦(pín):皱眉。
殷勤:态度热切。谢:告别。却:语助词,用在动词之后。甑(zèng):瓦制炊具,可以用于蒸饭。“甑中尘”谓无米下炊,甑中积满尘土。暗示的是去年歉收。
撩(líao):引逗,挑弄,招惹。
小桃:即桃树。
无赖:顽皮,淘气。
白头新:白色的新花。《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梨花色白,故以“白头”喻之。

赏析

  这首词写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给人们带来的欣喜变化。

  上片写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村中的父老们争相谈论着今年的雨水是多么均匀,丰收在望,他们的眉头不再像去年那般愁苦不展了。古时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今年雨水均匀,风调雨顺,预示着将有一个好的收成,这让村中父老愁眉得展,喜上眉梢,争相告诉做客村中的词人。现在连饱经世事沧桑的老人们眉头都得以舒展,可以想见去年他们是怎样熬过那样荒歉的年头的。这里“争”字用得极为传神,写出了父老们的喜气洋洋状。因为雨水均匀,所以父老的眉头才“不似去年颦”。次句紧承首句之“争言”二字,进一步刻写父老的欣喜状,涵蕴丰富。它暗示了去年的收成有多么糟糕。而“不似”二字,更让人于欣喜中感觉到了他们心中的一丝隐忧,细腻地刻画出村民们在遭受去年的那个荒歉年头后的心有余悸状。“殷勤谢却甑中尘。”现在人们在满怀深情地清洗着蒸食器具上的灰尘。甑上布满灰尘,是因为没有粮食可蒸煮的缘故。“甑中尘”照应次句之“去年颦”,因为去年收成不好,无食可煮,所以甑上生尘,如今村民殷勤除尘,表明今年光景已有所改观。而村民殷勤清洗甑这种一般不常用的炊具,又寓示着家里来了客人,需要设酒作食,隆重款待,从而引出下文。

  下片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清脆的鸟鸣声有时真能把客人劝住不走,园中娇小可爱的满树桃子早已把人撩拔得谗涎欲滴。村中父老殷勤待客,这令词人非常感动,于是便以啼鸟能劝客这种方式将其含蓄地表现出来。此二句一写听觉,一写视觉,声情并茂,通过状写春景来烘托出村中父老待客的热情及其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有时”二字,暗示了这种好年景并非年年都有,因而啼鸟只是有时能劝客,词人当然会为村民们这来之不易的丰收年景感到了格外高兴。小桃无所谓“无赖”与否,更不会撩拔逗引人,称其“无赖已撩人”正是词人快意心情的传神写照。小桃撩人,这是前面雨水均匀所致。小桃犹能如此,收获时节的大桃的诱人景象也就可想而知了。“梨花也作白头新。”这里“白头”既是词人自喻已经衰老,又照应了前之“父老”。词人移情于景,此时的梨花也一同前来助兴,从而使整个画面更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白头新”三字,语意双关,既是写花,更是写人,可以想见出白发苍苍的词人看到村中丰收在望的情景精神为之一振的情状。

  词中流露出山野民风之淳厚及待客之浓情。全篇叙事晓畅,意境清新,承接缜密,环环相扣,情韵悠长,堪称佳作。

创作背景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他以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于中年蒙受谗劾。庆元六年(1200),在瓢泉边,田园的恬静和村民的质朴使得辛弃疾深为感动,灵感翻飞,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似悲边雪音犹苦,
初背岳云行未高。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鸾龙一夜降昆丘,遗庙千年枕碧流。
赚得武皇心力尽,忍看烟草茂陵秋。
玉马何时破紫苔,南溪水满绿徘徊。
买鱼斫鱠须论网,扑杏供盘不数枚。
广汉威名知讼少,平原樽俎费诗催。
草玄寂寂下帘幙,稍得闲时公合来。
不戒而六和恭敬,不禅而十方清净。
不学而文理井井,不吏而施於有政。
寿八十余,阅人三世。
孝於塔库,勤力勤礼。
百室崇成,檀者亹亹。
齐始如终,薪穷於指。
耋老而精明,丰肉而神清。
和同而不浊,退屈而不陵。
是谓大雅之士,惜乎其不发诸朝庭。
烟雨溟溟趁落成。只应天欲称佳名。万丝明灭青山映,匹素浓纤氵录水萦。
民亦乐,明能并。酒杯莫惜十分倾。要知社下平生志,觞政聊须为主盟。
有勗我人兮先君之思,有陟尔岵兮我心伤悲。
望松柏之苍苍兮我无令姿,岁寒之操兮炯炯心期。

七行宝树奇香透。鸟爪寒来瘦。麻姑久悔学仙非。结个莲台真印、印皈依。

郁金柝染千重绁。酥乳何曾涅。合欢名字更休提。乞得兜罗锦样、许相携。

侍郎妙笔世莫如,侍郎恩赐常满车。玄天坛上泥金字,大道殿中漱玉书。

朝入直庐衣狮子,暮归邸第著飞鱼。近承诏旨许驰驿,楼船画舫还故闾。

笑吾文章空磊落,垂老无成跨蹇驴。

万叠空青春杳杳。一蓑烟雨吴江晓。醉眼忽醒惊白鸟。拍手笑。清波不犯鱼吞钓。
津渡有僧求法要。一桡为汝除玄妙。已去回头知不峭。犹迷照。渔舟性懆都翻了。

古洞归猿在上头,攀枝摘果引群猴。书堂寂寞谁家子,曾记开元旧事否。

春日好,桃坞丽人行。碧玉钗横围步障,缕金裙绣走霞城。

忙杀柳中莺。

城中残春未识春,城外心赏无不有。今年春寒晚乃暖,尚馀飞絮忘高柳。

西湖孰谓西子老,虽老绝胜登徒丑。刺水乍见新荷翻,衔泥莫辨乳燕耦。

儿曹恶陈争喜新,好以玄鬓嘲白首。遮莫少年自得志,看人轻肥但袖手。

今朝天色适可意,张丈殷兄总閒叟。此一秃翁许追随,琳宫菊花问开否。

主客十人人能诗,冥搜远讨心欲呕。何如平易任天真,索纸便作龙蛇走。

仇仙笑指皋亭山,横塞武林当水口。不尔歌舞百万家,焉能奕世长保守。

我独睥睨寿星寺,欺孤柄臣据其右。一朝击死木棉庵,头颅可朽臭不朽。

向来世故未深识,折腰此人觊升斗。追忆谢傅小忍语,窃虞桓玄锡命九。

山河变幻泗鼎没,脱身万死亦云偶。升沉得丧俱置之,天地古今一杯酒。

乍聚忽散醉忽醒,浮生邂逅理难久。王侯皂隶浪分别,顷刻白衣化苍狗。

风雅重开霸业光,邺都高唱接河梁。性情催出才华盛,肠断临歧白马王。

向夕纷喧屏,追凉飞观中。树影临城日,窗含度水风。

遥天如接岸,远帆似凌空。陪文惭宋玉,徒等侍兰宫。

辞家几千里,云山梦中绿。蹀躞苦不归,欲归已无屋。

身经荡析馀,安坐便为福。劳人事休憩,十日就君宿。

知君俯群碎,真气吐滂薄。高襟抱泰华,可以一拳缩。

心事当拿云,何为久局促。饥驱坐相累,尘羁就而缚。

身无傅天翼,雄飞不如伏。何时遂初衣,幽栖据岩谷。

但恐鳌柱颓,蓬庐无处托。道路已荆棘,踟蹰惧伤足。

有家归亦难,况乃贫无粟。行从黄石公,奇方传辟谷。

翠竹编篱密,黄花擢干微。秋风吹月上,举网得鱼肥。

拨棹向烟渚,扫苔眠石矶。此中无限好,挥手弄余晖。

东方晓日上翔鸾,西转苍龙拂露盘。渭水寒光摇藻井,
玉峰晴色上朱阑。九重宫阙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
暂辍去蓬悲不定,一凭金界望长安。
古星昏晓中,寒暑已不疑。
田家更置漏,寸晷亦欲知。
汗与水俱滴,身随阴屡移。
谁当哀此劳,往往夺其时。
拚老工诗恨不高,苦心错玉与砻刀。
正如天禄秋风夜,剔尽寒灯著广骚。

崄崖之处,无处插嘴。去却药忌,露当门齿。杈下放身舍命,个里如龙得水。

三千里外赚吾来,捋虎须兮捉虎尾。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