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村子里的父老们都争先恐后地对我说,今年风调雨顺,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他们不会再像去年那样紧锁眉头地发愁了,也不会再愁无米下锅,而让甑子积满着灰尘。
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啼叫着,像是在劝我多喝几杯,桃树的嫩枝上已经绽出娇艳的花朵,十分逗人喜爱。梨花开满树,那白色的花朵,像是给它新添了一头白发。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这首词是平韵,四十二字。
匀:这里指雨量适时适度。
颦(pín):皱眉。
殷勤:态度热切。谢:告别。却:语助词,用在动词之后。甑(zèng):瓦制炊具,可以用于蒸饭。“甑中尘”谓无米下炊,甑中积满尘土。暗示的是去年歉收。
撩(líao):引逗,挑弄,招惹。
小桃:即桃树。
无赖:顽皮,淘气。
白头新:白色的新花。《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梨花色白,故以“白头”喻之。

赏析

  这首词写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给人们带来的欣喜变化。

  上片写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村中的父老们争相谈论着今年的雨水是多么均匀,丰收在望,他们的眉头不再像去年那般愁苦不展了。古时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今年雨水均匀,风调雨顺,预示着将有一个好的收成,这让村中父老愁眉得展,喜上眉梢,争相告诉做客村中的词人。现在连饱经世事沧桑的老人们眉头都得以舒展,可以想见去年他们是怎样熬过那样荒歉的年头的。这里“争”字用得极为传神,写出了父老们的喜气洋洋状。因为雨水均匀,所以父老的眉头才“不似去年颦”。次句紧承首句之“争言”二字,进一步刻写父老的欣喜状,涵蕴丰富。它暗示了去年的收成有多么糟糕。而“不似”二字,更让人于欣喜中感觉到了他们心中的一丝隐忧,细腻地刻画出村民们在遭受去年的那个荒歉年头后的心有余悸状。“殷勤谢却甑中尘。”现在人们在满怀深情地清洗着蒸食器具上的灰尘。甑上布满灰尘,是因为没有粮食可蒸煮的缘故。“甑中尘”照应次句之“去年颦”,因为去年收成不好,无食可煮,所以甑上生尘,如今村民殷勤除尘,表明今年光景已有所改观。而村民殷勤清洗甑这种一般不常用的炊具,又寓示着家里来了客人,需要设酒作食,隆重款待,从而引出下文。

  下片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清脆的鸟鸣声有时真能把客人劝住不走,园中娇小可爱的满树桃子早已把人撩拔得谗涎欲滴。村中父老殷勤待客,这令词人非常感动,于是便以啼鸟能劝客这种方式将其含蓄地表现出来。此二句一写听觉,一写视觉,声情并茂,通过状写春景来烘托出村中父老待客的热情及其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有时”二字,暗示了这种好年景并非年年都有,因而啼鸟只是有时能劝客,词人当然会为村民们这来之不易的丰收年景感到了格外高兴。小桃无所谓“无赖”与否,更不会撩拔逗引人,称其“无赖已撩人”正是词人快意心情的传神写照。小桃撩人,这是前面雨水均匀所致。小桃犹能如此,收获时节的大桃的诱人景象也就可想而知了。“梨花也作白头新。”这里“白头”既是词人自喻已经衰老,又照应了前之“父老”。词人移情于景,此时的梨花也一同前来助兴,从而使整个画面更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白头新”三字,语意双关,既是写花,更是写人,可以想见出白发苍苍的词人看到村中丰收在望的情景精神为之一振的情状。

  词中流露出山野民风之淳厚及待客之浓情。全篇叙事晓畅,意境清新,承接缜密,环环相扣,情韵悠长,堪称佳作。

创作背景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他以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于中年蒙受谗劾。庆元六年(1200),在瓢泉边,田园的恬静和村民的质朴使得辛弃疾深为感动,灵感翻飞,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境跨三千里,楼侵尺五天。碧鸳鸯瓦昼生烟。未信西山台观、压当年。
野色分禾黍,秋声入管弦。闲挥谈尘襞吟笺。三十万家风月、共流连。
机忘室亦空,静与沃洲同。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
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昔年离别浙河东,多难相逢旧楚宫。振锡才寻三径草,
登船忽挂一帆风。几程村饭添盂白,何处山花照衲红。
不似投荒憔悴客,沧浪无际问渔翁。

五行在万类,惟草最柔弱。春至忙发生,秋来遽衰落。

如何却有灵,阴制长生药。金石走或飞,落鼎谁能捉。

若乃赤帝兵,飞走请自缚。万鍊致妙用,造化犹天作。

中抱阴阳精,浅陋安可度。莫笑荣复枯,浮生尚堪托。

竛竮瘦影伴孤灯,两鬓萧然失旧青。
豪在尚堪论剑术,骨凡何用泥丹经。
半生踪迹尚春燕,少日交游类曙星。
閒拂桐丝写幽意,洋洋不为有人听。

葱茏芳树雨初乾,樽酒花前洽笑欢。日晃帘栊晴喷雪,风回斋阁气生兰。

参差玉佩排空出,烂熳香鳞拥醉看。自是东君苦留客,莫教弦管易吹残。

太息衰年七十强,经旬留宿赞公房。上堂也趁阇黎饭,入阁仍分般若汤。

华渚虹霓生雨气,法筵龙象识天香。遥知今夕南湖月,谁与郎官共晚航。

赤壁今朝过,苍梧几日期。
天旋疑水远,风怒恐樯危。
断岸馀千丈,英雄只一时。
多情雪堂老,月白夜探奇。

生平豪气老难降,南北中分叹此江。多病能消山屐几,清游幸尾使旌双。

天连远水碧千里,云护夕阳红半窗。缱绻主人留客意,船头昏鼓又逢逢。

香泛横塘路。爱天然、风裳水佩,凌波仙步。看尽裳英无数艳,争及一枝娇妩。

蓦花底、星星凉露。绿意红情销不尽,仅飘零、秋怨同谁诉。

被凉思,几回误。

含颦欲语无人处。整风鬟、芙蓉镜里,湿云飞度。万缕愁丝牵不断,谁识芳心独苦。

又兰桨、摇来烟渚。三十六陂开遍未,恰宜它、素手纤纤数。

载明月,过前浦。

被诏守东吴,夜渡扬子津。拭目迎家山,洗我京洛尘。

此邦多贤豪,况复平生亲。初欲循故事,公宴月三旬。

庶以叙契阔,岂徒乐吾身。临州未阅月,吏牍方纷纭。

避嫌俄得请,主地翻为宾。樽酒未重持,行乐知何因。

物理可胜叹,俯仰迹已陈。趣整震泽帆,遥挹敬亭春。

五月而报政,速哉彼齐人。今我若置邮,何德于吴民。

举手谢吴民,自笑行役频。使君不能诗,烦汝迎送勤。

来惭白太守,去愧谢宣城。

武陵寺废近千年,楼阁虚空锁碧天。石镜月明尘匣启,玉棺霜晓漆灯燃。

巫云也自愁神女,锦水何须怨杜鹃。不见后来亡国恨,金牛换得蜀山川。

树杪喷泉引客吟,空山壑响助清音。此中灵气通衡岳,何必探幽费远寻。

出门负手向江村,浅水芦花没旧痕。亦有高寒宫阙意,朝衣清露想贞元。

高高百里一屈盘,八十四盘青云端。

趋驰早晚休,一岁又残秋。若只如今日,何难致白头。
沧波归处远,旅舍向边愁。赖见前贤说,穷通不自由。
东人之子,其来秩秩。
是追是琢,是进是服。

紫骝踏雪度阴山,奉使重临绝域还。
羽箭丝鞭停素手,貂裘绒帽正苍颜。
乘槎博望寻河易,仗节中郎报国难。
仰载圣皇威德重,此生三入玉门关。

十载含香侍玉除,行春初拥使君车。云开海峤来天马,风静江潭走鳄鱼。

画省岁时移甓里,冰壶心事酌泉余。他年汉史书循吏,记取芳名照石渠。

红杏犹含,玉兰先试,花下须饮。记得年时,醉眠苔藉,曾被香吹醒。

衍波题字,落英调具,最是那回消领。束风里、亭台依旧,酒人却怀朱沈。

斜阳渐淡,墙腰一抹,似恋双舞鹤影。优钵罗持,碧琳腴罚,分赋拈险韵。

巡檐藓滑,瘦筇扶住,月在剔牙松顶。还拾取、褪苞剪綵,与簪绿鬓。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