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期间踪迹遍布南北,而今已近老境两鬓也要花白了;几亩池塘的水格外澄净。
扫地开窗安放好写字书桌,这一生随便哪里都可以当做家。
鬓:鬓角。
华:(头发)花白。
侧重写任运自然的洒脱心情。诗人的踪迹遍布南北,宦游四方,而今已近老境,鬓发斑白,“鬓将华”是说两鬓将花白了。“数亩荒池”就是前一首诗所说的 “小池塘”,因为人迹罕至,任其自然,所以称为“荒池”。秋天的塘水格外澄净,更加烘衬了宁静的氛围。
“扫地开窗置书几,此生随处便为家。”诗人在驿舍闲住,忘却世事忧烦,以此为家。这里表现出禅的思想方法对诗人人生态度的深刻影响。禅宗破除拘执束缚,随遇而安,心中不耿耿于忧患得失。其思想基础,在于 “佛性遍于一切有情”甚至 “遍于一切无情”。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只要自身佛性开解,那便无往而非佛了。因此,禅给人的影响是洒脱不羁的人生态度,放达自适,随遇而安,是悟禅之人的生活样态。唐代大诗人王维深契禅之 “三昧”,他的两句名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是这种态度的诗意表现。苏轼的 《定风波》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未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精神内涵上与这首诗一致。“此生随处便为家”,是映现着禅的印痕的。
盥栉中夜起,悲歌泪盈襟。衔哀思明哲,徒有不死心。
昔来论久要,落落襟期妙。当以古人求,今人少同调。
君家足文献,胜事令人羡。脱略远膏腴,追随狎贫贱。
出入恋同声,去留无吝情。争闻柳下风,竞播栗里名。
平生爱精猎,著作多盈箧。晨抄不辍手,夕诵未交睫。
客来即命觞,谑浪如疏狂。醉后又分咏,敏捷皆成章。
有时忽得句,夜半叩予户。开门见月明,相邀到天曙。
心迹两悠悠,功名无所求。共吟萧寺雨,同醉镜湖秋。
长怀武夷趣,欲往嗟迟暮。终羡子长游,空怜向平去。
我本东西人,移家托芳邻。绨袍意所恋,尊酒情益亲。
铭镌向心骨,倏尔惊存殁。开箧见遗书,迸然涕俱出。
忆昨登洪山,徘徊苍翠间。俛仰遽云殁,玄庐竟掩关。
吞声不能道,感激沧洲皓。怅望无还期,沧洲长春草。
沼有胡芦状,成非疏凿功。霄澄星月影,彷佛似壶中。
舫斋西背指菊花开,餐英太清寒。自灵均去后,远游无绪,往日难还。
缭绕秋空雁字,漫画不堪观。海鹤霜辰警,如此江山。
影事回环重数,怕老君眉皱,秋色阑珊。惜秋花郑重,写出瘦诗看。
又多少回黄转绿,恁上云乐语老胡谩。龙山去,几人帽落,鬓影霜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