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坂词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

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

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岁既宴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步出临皋向东驰行,再通过神庙而朝北走。

走进雪堂的不平山岗啊,要经过长长的黄泥巴山坡。

汹涌的长江从它的左边绕过啊,茫茫云一般的波涛是多么舒展和卷缩。

重叠不齐的草木依傍在它的右边啊,茂密的柯山完全呈现着一片青绿色。

我早晨到雪堂而晚上回临皋啊,步履时而徘徊回顾,时而逗留不前。

虽然景色美丽而又不可停息啊,暂且让我看一眼,欢快身心吧!

我年幼时好穿这种奇服啊,沿袭前辈怪诞的服饰。

老来改变服饰而自我嘲笑啊,觉醒后使世俗震惊带来忧虑

脱掉贵重服而穿上厚帛丝棉啊,与闲杂市人没有区别。

路遥远不要过多来来往往啊,守住一席之地而终老。

时时随意走走而又朝远方看看啊,路途止境而只好回归。

早晨游戏在白云般的黄泥坂上,夜晚归宿于青烟缭绕的雪堂茅庐里。

最高兴的是鱼鸟不因我嬉戏而受惊啊,荣幸结交一位执我见而倨傲的打柴人。

开始被酒所醉,边行走边歌唱啊,迅速放下手杖而醉仰卧了。

草作褥子而土块作枕头啊,肃静美丽的雪堂清净明朗。

纷纷垂挂的雾气打湿了我的衣裳啊,圆圆的皎洁明月从天边升腾起来。

感谢父老呼唤我觉醒啊,怕的是牛羊践踏了我的身体。

这样就突然站立起来,边起步边歌唱。

月色明亮,星光稀朗,迎接我往来啊宴我回归。

年岁已到终境啊草木枯萎啊,回到临皋啊,黄泥坂不可以久久游玩了。

注释

黄泥坂(bǎn):地名,在黄州。

临皋(gāo):指临皋亭。

骛(wù):驰行。

陂陀(pō tuó):宫殿的台阶。《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陀些。”

层累:重叠。

葱蒨(qiàn):草木青翠茂盛貌。

徙(xǐ)倚:徘徊,《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

眄(miǎn):斜视。

缯(zēng)絮:指缯帛丝绵所制衣服。《楚辞·九章》:“被明月兮佩宝璐。”白居易诗:“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樵苏:打柴割草的人。

妓:迟缓,懈怠。

茵:褥子,衬垫。此句言以草为席,以土块为枕。

蹶(jué)然:疾起貌。

腓(féi):枯萎。

赏析

  这首词分六层,先写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再写路途上悠然心态、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最后表达回朝无望的意愿。全词富含浪漫主义情怀,是词人纪游的得意之作。

  开头写出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先写路线:“出临皋”——“历黄泥之长坂”——“走雪堂”;再写景色:“大江”“左缭”,“云涛”“舒卷”,“草木层累”,“柯丘”“葱蓓”。可谓草木含情,江山多娇。

  第二层,写路途上“徙倚”“盘桓”的悠然心态。“旦往”“夕还”,时而徘徊,时而不前,景色虽美,不可停息,“娱余于一眄”就算满足。可谓无拘无束,悠哉游哉。

  第三层,写此次游时的潇洒风姿。“幼好”“奇服”,“老更变”“自哂”,“惊俗”“来患”;“释宝璐”而“被缯絮”,与“杂市人”“无辨”。可谓奇装异服,一道独特风景。

  第四层,以双关语写路途上的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路远“莫往来”,守一席之地“而穷年”,我只好随意迈步“而远览”。走啊走啊,路走到了尽头而“旋反”。值得欣慰的是: “朝嬉黄泥”“白云”,“暮宿雪堂”“青烟”;鱼鸟不惊,樵夫倨傲。可谓天人合一,物我相忘。

  第五层,写黄泥坂上狂醉及其超然的浪漫情调。词人在进退维艰之际,只好歇脚黄泥坂,对酒当歌。初饮时,“被酒”所醉,边走边唱;继而烂醉, “放杖”仰卧;再则身不由己,便以“草为茵”,“块为枕”,进入梦乡,享受“华堂”“清宴”之清净美;进而“坠露”“湿衣”,映衬着“团团”“素月”。待到乡亲父老唤醒,险些被牛羊践踏。可谓一醉忘百忧,非常浪漫。

  最后一层,抒发游黄泥坂之幽情,表达自己回朝无望的意愿。东坡精神一振,起而高歌:月明星稀,迎余饯归。年岁已终,草木枯萎。归来归来啊,“黄泥不可以久嬉”。言外之意,怀古伤今:昔日孟德,雄风何存?归来渊明,是我前生。

  这首词系词人出游高峰年的纪游的得意之作,充满了悠然、潇洒、旷达、超然的浪漫主义情调。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岁末,东坡忆与诸友往来临皋雪堂间,途经黄泥坂,大醉于道旁,衣服全被露湿,于是写下这首纪游“行唱”之作。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帝奠九廛,有叶有年。有荒不条,河岱之间。及我宪考,
一收正之。视邦选侯,以公来尸。公来尸之,人始未信。
公不饮食,以训以徇。孰饥无食,孰呻孰叹。孰冤不问,
不得分愿。孰为邦蟊,节根之螟。羊很狼贪,以口覆城。
吹之喣之,摩手拊之。箴之石之,膊而磔之。凡公四封,
既富以强。谓公吾父,孰违公令。可以师征,不宁守邦。
公作谿堂。播播流水。浅有蒲莲,深有葭苇。公以宾燕,
其鼓骇骇。公燕谿堂,宾校醉饱。流有跳鱼,岸有集鸟。
既歌以舞,其鼓考考。公在谿堂,公御琴瑟。公暨宾赞,
稽经诹律。施用不差,人用不屈。谿有蘋苽,有龟有鱼。
公在中流,右诗左书。无我斁遗,此邦是庥。
香花闭一林,真士此看心。行道白云近,燃灯翠壁深。
梵筵清水月,禅坐冷山阴。更说东溪好,明朝乘兴寻。
场屋华然采选图,采来喝雉偶成庐。
敢同君子名吾里,不料公聊出此涂。
华表自旌君进士,废人并起躄浮屠。
少年三五时堪笑,差觉今吾非故吾。

五陵佳气无时无,龙种自与常人殊。一去紫台连朔漠,骨肉满眼身羁孤。

金鞭断折九马死,邂逅岂即非良图。人间俯仰成今古,岂忆当殿群臣趋。

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梨园爨本募谁修,亦是风花一代愁。
我替尊前深惋惜,文人珠玉女儿喉。

峭风吹冻绿玻璃,浩浩平湖四望迷。雪压轻舠凉气重,云冲高岭远天低。

菰蒲白战滩声乱,菜麦青埋野色凄。料得故园花事晚,玉缸春洒为谁携。

钟山后湖,长干夜乌。
齐台宋苑模糊,剩连天绿芜。
估船运租,江楼醉呼。
西风流落丹徒,想刘家寄奴。
弱翅凌晨动,繁声向夕流。
不知风雾里,还得几何秋。

风恬湖水平,画舸月中行。不见渔父处,但闻渔笛声。

豢养小双鬟,粆筝特入玄。
雁排金粟柱,鹤唳紫丝弦。
误免周郎顾,音由秦女传。
席前看指拨,纤手更堪怜。

水面残冰漾浅漪,临流驻马立多时。不因常侍成奇迹,千载谁知有此池。

川上女,行踽踽。
翠发湿轻云,冰饥清溽暑。
霞裾琼佩动春风,兰操菽心常似缕。
欲恨征途轻薄儿,笑隔山花间妾期。
妾情节清澈川中水,朝暮风波无改时。

虎门深锁五羊城,摩垒何时靡禦旌。西旅不开獒贡驿,南蛮空置象林兵。

百年蜂虿甘遗毒,四海鲸鲵苦未清。谁塞夷庚堙海运,令人长忆李西平。

云水平湖阔,苍茫夕照斜。烟轻不著树,浪小未成花。

炊火添鱼舍,柴关隐鹿车。推篷间徙倚,乡路望中赊。

兰若隐珠林,窗虚月半阴。僧开莲阁晓,客恋草堂深。

塔影连云影,钟音和梵音。溪流留演偈,一切本无心。

莫令归往地,翻作杀胡林。

粤西横槊战功高,吴楚奔驰胜算操。一代虎威谁继武,中原蚁贼尚如毛。

兴唐裴郭偏无命,扶晋陶温枉自劳。帐下貔貅原可用,欲从李祐访星韬。

气聚烟云速,风飞山岳摧。
神游八极表,何必访天台。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