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第一句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巢父无名子,相对语瓜田。夜闻李都尉,醉猎南山前。
射杀白额虎,飞鸟落青天。归来感往事,叱咤黄金鞭。
相逢此日胜平生,不厌支筇数送迎。乐地共欣三径就,诗坛仍见一军惊。
风飘柳线曾经染,雪著梅梢分外清。光景唤人无计奈,剩烦佳句破愁城。
周生雪山世稀见,远水近水一疋练。玉崖嵚崟插湖脚,粉笔徐移扫高阁。
琼枝铁柯两迥亚,龙鳞犀甲歘参错。林风飒飒急霰起,白日冰花逐毫落。
天愁地惨意各出,雾合飙回势逾恶。人言四时冬最难,周生善雪仍善山。
虚堂突立万仞壁,尺素乍转千重湾。彷佛寒封洛阳道,得无白拥蓝田关。
袁安甘卧几时起,退之遭窜终召还。倚山亭亭一孤松,仄崖峭壑盘其中。
分毛耸干一何杰,画者有意排严风。君不见古来梁栋必此物,愿君爱之频拭拂。
雨鸣潇潇风满壁,虚堂孤坐春草夕。何来两客登我堂,坐索瑶琴鼓前席。
吾家焦尾旧无弦,世路逢人不解传。丈人锦囊出绿绮,为我挥手松风前。
宫声一曲试瀛洲,文物翩翩禁苑游。人间帝子铜龙馆,海上仙人绛玉楼。
倏忽凉飙飘四屋,新声转作潇湘曲。沙清石碧江水寒,月明叫入汀洲宿。
弦悲调急声转微,满堂击节泪沾衣。幽兰白雪何要眇,此意世人知者稀。
丈人自是贤豪客,横琴呼酒双眼白。借我朱弦三尺强,试理清商入萧索。
旋拆黄封日铸茶,玉泉新汲味幽嘉。殿中今日无宣唤,閒捲珠帘看柳花。
寥天漠漠风猎猎,我居硖中旬已浃。青衫白发笑逢君,芦苇夤缘意稠叠。
三椽巧与市廛避,一榻凉多风露接。阁前看山山拥帘,阁里读书书满箧。
游湍戏渚趣略同,泛宅浮家情敌惬。一线寒流且伴眠,四围翠影常闻唼。
容颜五十未衰飒,景物东西恣收拾。索处自怜虽作赋,长贫乞米空书帖。
周旋渔弟与樵兄,扶持山童并灶妾。定心纵断隔楼钟,照眼还开满林叶。
瓢不空心酒细倾,屐无前齿苔争蹑。旅人地主两相忘,看君醉启丹砂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