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于永贞元年九月诗人被贬永州,如今北归走了四千里,从永州回到了长安。
朝廷下诏许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在回途的官道上两旁处处开放了新花。
注释
灞(ba坝)亭:灞水边上的驿亭。灞水在长安城东二十里,驿亭是古代供行旅途中休息的地方。
十一年前:指公元八前。五年诗人被贬离开长安的时间。南渡:指被贬到永州。
四千里外:永州北距长安约四千里。四千里:《旧唐书·地理志》:“江南西道永州,在京师南三千二百七十心里。”这里说“四千”,是举其成数。
许:许可。
逐:跟随。
阳和:暖和的春天。
驿路:官道,古时供传车、驿马通行,沿途设有驿站。

鉴赏

  头两句是说,11年前被贬于4000里外的永州,此时终于回来了,语含喜悦,也有感慨。后两句借用景物来描写回京路上的欢快心情。春光,鲜花,是实景,但也是作者心理状态的反映。这样借景抒情比直接叙述更加生动,真切。末句“处处新”三字用得精当,值得好好体味。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这里看来是对事实的描述,其实精炼地概括了诗人复杂和激动的情感。其中包含着他对当年遭受贬斥的愤懑,对长期放逐生活回忆,以及重回长安时的激动心情。交集的百感凝聚在诗句的朴素描绘之中,增强了抒情力量。

  “诏书”使他伴随着温暖的春天一同回到长安来,路上的景物明媚喜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朝廷诏返京城,又是红这阳春季节,驿路上花开簇簇,既清新又温暖,此时面对此景,再有一步就可迈入长安东城门的诗人不能不深感激动、喜悦,激动、喜悦而不明说,仅用“处处新”三字来见意,便胜过了万语千言。因此“驿路开花处处新”,这是诗人自己精神状态的写照,反映出诗人的愉快心情和愿望。这是写花,更是写人,是将人的情意寄托于花,又由花来表人之情意,含蓄蕴藉而不失自然流转,堪称得体。

  然而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事实上,顽固保守势力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打击,他回到长安后所得到的却是再一次贬逐。所以,诗篇在抒发他的战斗理想的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大地主顽固派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对顽固派头子唐宪宗始终存有幻想,反映出诗人自己的阶级局限性。

创作背景

  柳宗元在公元八一五年初被唐宪宗从永州召回。进入长安前,他在灞亭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他渴望能重新得到重用、实现革新理想政治热情。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猜你喜欢
风雨秋池上,高荷盖水繁。未谙鸣摵摵,那似卷翻翻。
绿波碧草长堤色。东风不管春狼藉。
鱼沫细痕圆。燕泥花唾干。
无情牵怨抑。画舸沫楼侧。
斜日起凭阑。垂杨舞晓寒。

云补青山缺,琴销白日长。
鸥从雨外没,蛇入树间藏。
客久衣常黑,童蛮发半黄。
萤多邻舍少,此意自凄凉。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溪翁园客问何如,可讳浮生百计疏。
不惮典衣规得酒,长因乞米衒能书。

奏书初出太常卿,隔日分官次第行。骑士拥尘随辇道,牺人投牒报牲名。

楼台地远稀闻漏,灯火门开夜到城。归向玉堂题笏记,坐听金钥待天明。

十九年中别更逢,逢君又别意重重。煎茶扫地同明月,相对弹琴到晓钟。

庄王搆曾台,乃与云梦邻。东延洞庭石,涔阳激清津。

赵魏方幸祸,况此狼虎秦。谏者七十二,枕藉以前陈。

时非一耕夫,三楚讫无人。因知沮溺流,用即社稷臣。

饶君聪慧过颜闵,不过师传莫强猜。
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

是我还家路,扁舟汝独行。干人初短气,去国各含情。

海水孤城暗,霜风一雁鸣。此乡称僻壤,谁更识虞卿。

轻明双翼晓风前,一曲哀筝续断弦。移向别枝谁画得,只留残响客愁边。

月明如昼。占断小楼供把酒。入眼人人。如月精神更有情。
大家休睡。留到天明和月醉。生怕醒来。月到波心忆酒媒。

在山泉水清如许,横海风涛幻亦奇。入社名流皆北面,传觞盛会又南皮。

弄孙喜点汾阳颔,偕老欣齐德曜眉。愧我却超刚入幕,效颦聊晋祝延诗。

道人坐茅宇,独抱无弦琴。
对此景物变,夕云散还阴。
雨气一帘润,云意千山深。
新阳畅微暄,疏花点孤林。
芳时坐消歇,孰同岁寒心。
孤梅发清夜,庭树惊栖禽。
脸晕轻红酒力微,真妃半醉夜深时。
杜鹃叫落花梢月,独倚东风睡不足。
春雨洗残雪,春风轻布衣。
绿敷湖外草,青动石根薇。
淮海烽烟盛,关山雁鹜飞。
山居颇潇洒,梅树玉成围。
江湖包笠今闲却,默坐惟繙贝叶文。
耳重懒闻时俗事,客来聊荐一瓯云。

名山第一磨崖奇,古今第一小篆师。嵯峨文字压钟隶,伯生曾跋曹丕碑。

又一伯生生苦晚,汲古动我深长差咨。廿九字石毁复得,七十余载神护持。

岱史纵迷北平许,具名犹备去疾斯。夜虹熊熊玉女池,风雨离合元君祠。

残星镇地作光怪,渍溜裂石无差虒。飘然片纸远飞到,挂壁隐隐森鳞而,如麟一角凤一羽。

已冠石墨千圆骊。申屠徐郑并敛手,何况汝刻之罘遗。

我生五岳未涉一,远梦直蹑鹅峰陲。安能三日坐卧对,更胝右手精毡椎。

墨缘漫托刘斯立,眼福敢比江邻几。先向蒋侯乞拓本,岱云冉冉来棼楣。

老大逢秋其不堪,可人况复隔湘潭。思沾玉唾忘餐栉,欲问萍踪迷北南。

目断峰遮过六六,肠回江曲倍三三。音书一纸凭青鸟,天畔殷勤为远探。

少陵古诗伯,未必真豪人。胡为冷炙辱,自分潜悲辛。

莫倚善题赋,未悟严武嗔。徒言磊落士,不肯异其身。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