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采用的是白描手法。作者抓住急遽变化中的事物,恰当地表现出它们的变化。是诗人在诗歌创作初期所作的写景诗的代表,说明当时诗人已经具备了因物赋形的艺术功力。
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荆州水路途中早晨在江上看山的图景。时令是冬季,诗人在初升的日光中,前望崖岸剥落的山岭,草木荒疏萧索,在日光的照射下,呈现出赤红的颜色。船不断地前进,诗人却没有感觉到船动,而只感觉到两岸的山在不断地移动。船下行,看到的山是上行。“如走马”,意思是山像马一样在走动,这里诗人是采用化静为动的写作手法,以反衬船速之快。同时也可见蜀中的山之多,因为蜀中的山连绵不断,“马”连成了群,一群一群地在自己眼前飞快地过去。船在加快速度前进,前面的山高低不齐,不成马形,后面的山却像受了惊的马群失去队形乱哄哄地奔跑。
诗的后四句描写所见山上道路以及环边小景。傍晚时分,前行途中,偶一回头,把目光转向盘旋曲折的山路上,看到在落日余晖之中,天空孤云飘荡,山上云气缭绕,加之山路上的行人,景色美妙如新成之画。而最后两句“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诗人正想举手和他说话,而船“如飞鸟”已驶过去了。记下了一刹那,又是一种境界。这里写了船动。由雄悍、廓大转入细徐,跌宕而有致。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摹的景物,既有立体感,又有动态感,画面鲜明。运用比喻,新鲜活泼,语言明快而自然,风格雄健。诗人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优美的自然景色的欣悦和向往之情。这首诗呈现了苏轼诗风的基调。
避风孱羽,投老皋桥市。流浪廿年踪,濯春波、故情纨绮。
樵风吟伴,长负隔篱杯。珍重波。觅枝巢,分席闲鸥喜。
尘樊海角,削迹疑无地。独树老夫家,谱红梅、艳题难继。
压天霜霰,憔悴旧山心。三亩宅,五湖帆,怕说菟裘计。
浩渺江天一色,苍茫云树千重。遥看五两趁南风。
乡心背,飞鸟去吴中。
几见仙人跨鹤,曾闻下士乘龙。奇奇幻幻一尊同。
层波底,梁影架晴虹。
陆郎雅擅丹青妙,阿堵神传处士家。一幅天然图画好,伊人秋水溯蒹葭。
碧天四幕群山俯,猎猎阴风苍藓古。一片边城万里沙,朵云吹落神霄府。
神霄帝君昔持世,四海升平日无事。功业高垂党籍碑,余事林泉写清閟。
寿山艮岳真蓬壶,成纲花石东南输。一丛翠竹穿牛领,三本黄杨急羽符。
诸峰括尽九州秀,不但品评皱透瘦。官家天纵精六法,化出烟峦与云岫。
就中独立谁第一,神应昭功世无右。此石当年亦其亚,诏求早被黄封帕。
万夫缒取吴越创,千里挽供淮汴跨。萼绿华堂小洞天,位置深深花木罅。
临风缥缈仙袂飞,堕地絪缦妙鬘卸。卿云万熊之奇峰,矜宠佳名帝所借。
左元仙伯玉真妃,拂拭云根定清暇。可怜费尽移山手,夜半俄为大力负。
作炮难施墨守功,挥鞭已劫秦灰走。是谁尤物珍区区,北来辇致包氍毹。
成周石鼓殷玉钺,等是当时胜国俘。悠悠辽水日东注,指点金源北京路,摩挲遗物识宣和,斜阳下马行人驻。
坚牢阅世幻云烟,小劫匆匆六百年。回头五国城南道,石不能言亦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