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玉楼春》抒写闺怨,所创设的意境是:暮春时节,梁燕双飞,落红满地。女主人公愁倚锦屏,感到“春色恼人”,好天良夜而玉郎不见,不禁泪滴绣衫。全词意境优美,婉丽多姿。
上片写卷帘所见,怨情油然而生。首句用梁间燕语,表现“画堂”“寂寂”,以动写静,人物情感也寓于其中;“高卷”句在结构上是过渡;后两句是触景伤情:帘外“一庭春色”,本人公感到并不为己所有,故有“恼人”之感;而“满地落花”则又使她想到青春难再!
下片首二句用“愁倚”、“泪滴”写她触景伤精时的容态;结尾二句,点出原由。对月怀人,深为“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全而伤心。
在艺术上,此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意象的装饰性特征。词中的“画堂”、“落花”、“锦屏”等都是较为典型的装饰性意象,在颜色、形状等方面都是有着鲜明的图案性质的。这些具有图案性质的意象构织出整体的图案。这些意象,并非是词人的兴会所得,而是具有审美抽象性质的意象构织而成的,也就是说,它们没有个体化的、殊相的特征,都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意象。它们缺少随机感兴的鲜活感,但却具有一些可以相互诠释的意味。文学语言的图案化,在晚唐五代词中是最为典型的。因此可以说,此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五代词的共同特征。
五方之贾,以财相雄,而盐贾尤炽。或曰:“贾雄则农伤。”予感之,作是词。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
眩俗杂良苦,乘时知重轻。
心计析秋毫,捶钩侔悬衡。
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
徼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
高赀比封君,奇货通幸卿。
趋时鸷鸟思,藏镪盘龙形。
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
行止皆有乐,关梁似无征。
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
正朝送迁客,好去看梅花。此岭几人过,念君双鬓华。
直言知为国,远地莫思家。韶石叫虞舜,伤哉古道赊。
欲识春回处,长生大帝家。万年枝耸翠,千岁果开花。
半亩松阴凉透户。问秋商、送来何处。篷窗乍启,冰弦细响,认疏花庭宇。
碎按十三星,乍风上、七条弦柱。凄音自迥,黄昏正长,梧桐外、数声雨。
宝鼎香,仙袂举。紫云迥、旧词重谱。湘江梦老,胡笳恨远,算飞鸿能诉。
几点逼寒空,应愁断、洞庭烟树。曲终韵杳,南楼望冷,银河挂曙。
理棹出林樾,系缆息溪濆。平畴寓耳目,弥望披烟云。
秋卉具以腓,时景气犹芬。归栖得故墟,拙疾负夙闻。
缱绻盈尊酒,斟酌生微醺。长谢鸾鹄俦,永托雁鹜群。
回翔视罻罗,纬繣徒多文。
铁鎗战死后梁时,消得金人为葺祠。近岁江头几符节,过来须也读残碑。
先生来东都,貌如林间鹤。闻名今见之,信难尘中著。
诸儒纷藏宝,人进已反却。眇然千载事,独与复商略。
斯人昔俊豪,世故熟斟酌。冥栖二十年,不为幽禅著。
秋风有所思,木落庐山脚。岂为菰莼念,亦负溪友约。
清霜动车轮,不复生四角。想见胸府间,天地泻寥廓。
平生杜陵老,妙处倚山阁。岁晚或相从,应分半岩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