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玉楼春》抒写闺怨,所创设的意境是:暮春时节,梁燕双飞,落红满地。女主人公愁倚锦屏,感到“春色恼人”,好天良夜而玉郎不见,不禁泪滴绣衫。全词意境优美,婉丽多姿。
上片写卷帘所见,怨情油然而生。首句用梁间燕语,表现“画堂”“寂寂”,以动写静,人物情感也寓于其中;“高卷”句在结构上是过渡;后两句是触景伤情:帘外“一庭春色”,本人公感到并不为己所有,故有“恼人”之感;而“满地落花”则又使她想到青春难再!
下片首二句用“愁倚”、“泪滴”写她触景伤精时的容态;结尾二句,点出原由。对月怀人,深为“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全而伤心。
在艺术上,此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意象的装饰性特征。词中的“画堂”、“落花”、“锦屏”等都是较为典型的装饰性意象,在颜色、形状等方面都是有着鲜明的图案性质的。这些具有图案性质的意象构织出整体的图案。这些意象,并非是词人的兴会所得,而是具有审美抽象性质的意象构织而成的,也就是说,它们没有个体化的、殊相的特征,都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意象。它们缺少随机感兴的鲜活感,但却具有一些可以相互诠释的意味。文学语言的图案化,在晚唐五代词中是最为典型的。因此可以说,此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五代词的共同特征。
自君之出矣,蝉鬓枯可燎。思君如流萤,持明徒自照。
昔闻月岩岩上月,无今无古无圆缺。天无二日月有二,此岂鬼剔神剜出。
我从前月客帝京,月明忽苦虾蟆精。尔时见天会事发,誓取妖蟆膏寸铁。
不知岩月当此时,上睹月食悲不悲。我行过此三叹息,此月不食彼月食。
再拜山灵问川后,妖蟆到底受磔否。
步出城西门,盘回见丘垤。隋家旧宫殿,林际尚明灭。
亡国以荒淫,雷塘乃无穴。吁嗟美人魂,风吹作蝴蝶。
玉颜虽黄埃,遗香托花叶。英雄在白杨,悲啸亦呜咽。
血为萤火飞,雨中光熠熠。地道通峨眉,千里陂陀接。
幽幽一井泉,中有古日月。虚无见玉勾,洞府藏冰雪。
举觞相与倾,慷慨中怀热。茫茫失路中,痛饮诚贤哲。
光阴簪菊近。费暗省秋期,几探芳信。故人自别,江山瘦、鬯好登临谁分。
题糕落帽。忍忘却年时疏俊。帘乍捲、笙语霜前,依稀破人酲困。
安排更把茱萸,怕刬地烟尘,放晴难稳。素娥问讯。
应不负、占取一天风韵。无情有恨,数旧约曾无凭准。
愁暂倚、风雨壶觞,低徊看鬓。
买石为山任笑痴,痴翁真个似童儿。奇峰峭石勤收拾,莫使他年一篑亏。
几年无此雪,南国见应稀。平地深三尺,飞花大一围。
银河乾彻底,白石烂生辉。润色饶梅柳,新春晓已归。
扁舟下沧溟,日暮浮云散。青山衮衮随,十里行不断。
古廛集人烟,舣缆临绝岸。谁知兄弟情,邂逅忽相见。
篙师轻波澜,呼啸惊夜半。贪程虑涉险,欲往还自算。
推篷视天宇,白露下凌乱。众星亦已没,落月破微暗。
念此局促身,倏然重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