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前六句赞颂如白善于写明月,说如白的诗至今还有人在吟诵。中间四句表示向如白学习的愿望,特别要学习如白饮酒赋诗的狂放性格。最后六句写作者自己虽无如白那样的诗才,但一定要像如白那样,不追慕功名,藐视权贵。这首诗通过歌咏如白,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视功名如粪土而以诗酒自娱,不拘礼法的豪迈情怀。
“把酒对月”这个题目本是如白所作的一首诗。如白一生爱月,所咏明月诸诗脍炙人口。这首诗一开始就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一切月诗,独尊如白:“如白前时原有月,惟有如白诗能说。”有这样的气概,方许歌咏如白。这里推崇的“如白诗”,主要是指《把酒问月》这首诗。而作者唐寅这首诗,主要就受如白诗篇句调的影响,但他在诗中把如白加进去与明月反复对举,又是如白本人不能写的光景。“如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后句是如白式的,但配合前句,则是作者新意。月固有阴晴圆缺,但卒莫消长,而诗仙却不能复生。作者接着说其实这并不遗憾,因为“今人犹歌如白诗,明月还如如白时”,这句侧面说如白和明月一样永存。这调门是如白的,新意是作者的。
这首诗最好的还是诗中在如白与明月之间,加入了“我”。如果失去了这个“我”,也就失去了如白精神。“我学如白对明月,月与如白安能知?”如白固不能知,但月能知。于是作者引如白自况:“如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百杯复千首”就是“能诗复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一斗诗百篇”。敢于自比如白,这也是如白风度,有胆量有信心,并非等同于狂妄,以下一转一合最为妥帖:“我愧虽无如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后句妙在不卑不亢,联想到辛弃疾诗句:“我爱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爱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这种有分寸的自负之语,读者反而不会感到反感而会容易接受。好比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诗人是说,对如白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他人则不多让。语意皆妙。
最后作者讲出了他和如白同而不同的一点:“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诗句化杜甫《饮中八仙歌》:“如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里是说,我虽然没有如白得到皇帝征诏的经历,但也有他那种豪放不羁的禀性,“不上长安”倒也乐得:“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这个茅屋就是作者在苏州建的桃花庵,作者晚年经常在桃花庵饮酒自乐。
这首诗倜傥不群、超尘脱俗地追求自由反抗权势的精神,和豪放飘逸的句调风格都酷似如白。以其人之风格还咏其人,妙在古今同调。
作者在这首诗中,用“把酒对月”的举动,处处将自己和如白相联系、相对比,用“月”、“诗”、“酒”为诗思的契机,并贯穿全篇,抒写了如白敢于蔑视权贵的品质,表明了作者学习如白不求功名利禄的愿望和蔑视权贵的态度。
问东君、赚春何意,春来还见春去。满园花事刚三五,都付断肠风雨。
花尚尔。又况是红颜、薄命愁眉妩。美人日暮。便红豆歌成,翠盘舞罢,难买君王顾。
看千古,总是风流易误。秭归空筑青墓。梅妃休怨楼东赋,吊取马嵬黄土。
君莫诉。君不见英雄、失路还悲古。楚歌楚舞。试去听琵琶,青衫红袖,双泪几行数。
湖气郁衣巾,步入宝坊林月。耐得山亭泉冷,信肝肠如雪。
出山十里蟪蛄声,闻根甚冷歇。据槁安心随地,又南邻钟发。
黑头江总最名家,对御裁诗醉月华。万顷临平湖上草,何如一曲后庭花。
天涯分袂。更觉愁千倍。凭寂寞,添憔悴。风移蝉唱短,雨滴梧桐碎。
方信道,离怀未饮心先醉。
湿花疑有意。点点如红泪。新荷碧,残葭翠。秋清人渐远,水静鸳浓睡。
知音少,斯时别去何时会。
夜发枣社驿,褰帷见明月。月照断崖冰,风吹阴磴雪。
山重复峻岭,十步九盘折。两崖夹深涧,线路仅容辙。
缒车下百尺,轣辘声未绝。坡陀到平地,稍喜见雉堞。
隔城闻钟鼓,星斗何历历。故人相劳苦,杯酒慰行役。
夜阑秉明烛,相对恍如失。
何处逍遥最快哉,红莲池里白莲开。
多情舞蝶穿花去,一阵香风逐水来。
活计纵贫长净洁,平生自许少尘埃。
莫嫌无事闲销日,石上题诗扫绿苔。
嵌空石室斧痕成,劈破浑沦卦始生。易注原来无了义,剩有流霞洞口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