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槛遣心二首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草堂远离喧闹的城郭,庭院开阔宽敞,四周没有村落,放眼一望无边。
碧澄江水,几乎淹没两岸;葱茏树木,黄昏盛开鲜花。
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
城里拥挤着十万人家,熙熙攘攘;这里却只有两三灯火,清闲自在。蜀地四川的天气常常在夜里下雨,在水边的栏杆旁已能看到天色转晴。
花叶被雨水淋得湿润,树林里密密麻麻地布满水洼,我的衣服和枕席也干了。
我不能承受现在的体弱多病,又哪里还看重功利与浮名。
慢慢地倒酒来饮,我凭借它来陪伴我的余生。
注释
水槛(jiàn):指水亭之槛,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
去郭轩楹敞:去郭,远离城郭。轩楹:指草堂的建筑物。轩,长廊;楹(yíng),柱子。敞,开朗。
无村眺望赊:因附近无村庄遮蔽,故可远望。赊(shē):长,远。
澄江平少岸:澄清的江水高与岸平,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将“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照,见得此地非常清幽。城中,指成都。
蜀天:蜀中雅州,常多阴雨,号曰漏天。
槛:栏杆。
祗(zhī):恭敬。
尚:崇尚,注重。浮名:虚名。
涓涓:细水缓流的样子。

赏析

  第一首诗,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草堂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五、六两句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诗人遣词用意精微细致,描写十分生动。“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这二句诗流露出作者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 ,惟微风乃受以为势 ,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得草堂的闲适幽静。这首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全诗八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诗中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悠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第二首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言志。开篇描绘的是四川一带夜里常常多雨的天气:晚上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夜的雨,等第二天出门以后,靠在水边的栏杆上远望,才看到天色已经开始放晴。夜里的降雨和天明后的放晴构成了对比,烘托出晴朗天气的可贵,由此也引出下文。由于雨水的淋洗,四周的花叶变得很湿润,树林里也布满了水洼;淋湿的衣服已经干了,枕席也变得干净。“叶润林塘密”,表现出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幽和静谧;“衣干枕席清”,显示出夜雨的绵长细密,也显示出诗人住所的简陋。紧接着,诗人描写了自己年老多病的现状,表达了他厌倦浮名的心情。“不堪”说明诗人老迈之甚,“何得”说明他对浮名厌倦之深,语气强烈,感情激荡。最后两句写他慢慢倒酒而饮,借此来消遣余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和无奈之情。这首诗与前诗相比基调就沉重了些,描绘了一番蜀地的景象。在咏物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郁郁不得志,而又感慨自己老迈无力去改变现世,无奈饮酒来得以消遣。

创作背景

  《水槛谴心二首》,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半勺兰膏暖焰生,恍疑赤壁夜鏖兵。
骑乘猛燎奔驰疾,人运长鎗转战轻。
旗影静移云母帐,剑铓微掣水晶营。
何人幻此圆机妙,独向元宵策美名。
长松万株绕茅舍,怪石寒泉近岩下。老翁八十犹能行,
将领儿孙行拾稼。吾羡老翁居处幽,吾爱老翁无所求。
时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
善邻虽幸借余光,终愧陈臻问发棠。
官柳又惊眉拂翠,宫梅应喜额涂黄。
江湖得计还相造,道义论交付两忘。
多谢乾坤容长物,许乘春意到文昌。
含笑殊名缥与缃,就中晕紫最芬芳。
纤枝小摘涓涓露,鼻观须参著肉香。
秣陵江上多离别,
雨晴芳草烟深。
路遥人去马嘶沉。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
沙头惊起双禽。
徘徊一向几般心。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久早腊月如夏热,夜来忽降一尺雪。
叫谢上天声应彻,且压瘴气不作孽。
德齿周元老,风流汉二疏。
千锺儿辈事,三径野人居。
独行他年传,生涯几卷书。
东山终不起,天意竟何如。

菜叶阑干长,花开黄金细。直须咬到根,方识澹中味。

昌谷五月稻,平田垂青玑。
遥峦相压叠,颓绿互蔽芾。
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卉。
攒虫锼古互,芳径生红纬。
莺唱子夜歌,瀑悬楚被翡。
昭华寒不粟,贵嫔暑无疿。
桂蕊女几簪,蕙花神娥扉。
碧锦帖花柽,香衾事残贵。
霞巘殷嵯峨,烟岚互叆叇。
辟月舒窈斗,元云为仿佛。
{上雨下矜}{上雨下昕}宛虹带,天空繁星衣。
古桧拿屭贔,水华融觱沸。
销声永薖轴,栖隐耽岑蔚。
请事鸿宝元,至澹味无叶。
悲歌激流风,逸响迥秋气。

同日除书下九天,可堪同事更同肩。延春阁底谋初画,海子桥头辔每联。

酒戒饱闻微醉后,言箴犹在别时边。细思忠告如君少,沧海平安几日传。

相逢一笑解征騑,又访云亭上翠微。去日雪花迎面落,归时杨柳绕衣飞。

半年风雨驰驱惯,千古河山感慨非。把臂细谈天下事,一樽相对已斜晖。

临老蹉跎来剑阁,故人留滞在蓬池。光阴一别六七载,功业半生多少时。

谪宦可怜嗟子骏,径归难学羡诚之。何当江上重携手,同到三轩看旧诗。

古郡千山里,高台六月凉。开轩背城市,伏槛即林塘。

白佛当平远,乌龙插昊苍。水风生枕簟,岚翠扑衣裳。

欲雨高峰暗,新晴瀑布长。稻塍分锦绣,松岭奏笙簧。

自昔多贤守,于今载雅章。承流叨继踵,主诺粗提纲。

夙乐阿兰若,端居最上方。南津有禅侣,默坐正相望。

一灯红剩残花滴。觉帐底、浓寒袭。倚枕听时声响寂。钟儿敲毕。

鸡儿啼歇。窗影依然黑。

此时小梦刚收拾。又几许、闲愁积。耐得绣衾频转侧。悽悽恻恻。

思思忆忆。误了东方白。

契合形殊坐品贤,临风感事亦欣然。一春流水怀今日,万古人生骋少年。

有管无弦幽静室,左兰右竹盛阴天。清游长在初修地,此外林亭况已迁。

揭衣升石蹬,胜境故引人。倒听木叶下,俯视山花新。

暗涧拂琴筑,苔壁青磷磷。四顾足清旷,不见城市尘。

林鸟鸣涧啾,暮霭起氤氲。还寻处士居,僧舍与之邻。

雁翅桥横五湖北,翚飞亭屹大江心。
鱼龙渊薮风月窟,若比广寒宫更深。

元戎小队出南州,驻节名山得胜游。日转松阴连榻净,雨馀山色带烟浮。

看花听鸟临风久,对酒吟诗意日留。幸际太平无个事,不妨行乐共悠悠。

象外横该宇宙身,圣凡极尽不容尘。
衲僧意气合如此,当场谁是夺标人。

田家住在鄱湖侧,僻处湖乡廛市隔。自言三世在此居,自幼何曾识宾客。

上官托宿叩我门,旋扫阶除已昏黑。呼妇出门供水薪,童稚惊窜呼不得。

庭中爇火燎衣裳,厨下烧汤洗泥滓。莫嫌窗户多风寒,剩把蚕筐障檐隙。

湖鱼旋网味差甘,粳米新炊饭少白。今年秋旱田不收,无酒可沽君莫责。

明朝饭罢整行装,缓步从容莫匆迫。门前有路到官陂,莫过横塘向东北。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