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首为思妇之词。开头两句,通摄全词,点明由春色引起春恨。上片主要写春色,下片主要写春恨。上下片仿佛两个相连的画面,全词情景交融。
开始两句十二字,内蕴丰富。“深闺”暗示抒情主人公是少妇,面对恼人春色,不禁情思绵绵。一个“劳”字透露出她那“为君憔悴尽,百花时”的隐痛。由“劳”瘁而怨“恨”,可见其爱之深切。“恨共春芜长”,佳在“春芜”一词含义双重面使全句意味隽永。以春草喻离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远如“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又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以上“春草”都是本义,没有引申之意。而“恨共春芜长”的“春芜”,除春草本义外,还隐寓行人之意,也就是说此句不仅有闺中人的怨恨随着春草不断增长之意,还含有“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人越远、恨越长之意。这就深化了诗意,即前人所谓得“句外意”之妙。下面三句写景,以具体意象补充首句“春色”,选取深闺“琐窗前”的视角写思妇所见所闻。“黄鹂娇啭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两句宛如五代花鸟画,用笔工细,着色鲜艳。前一句声色并茂,以声为主,富有动势。黄鹂的婉啭娇鸣,似与满园春色而共语。后一句写杏枝倚泥于淡淡烟霭中,恬静如画。这春色以黄鹂、红杏为主,缀以群芳的姹紫嫣红,一片暖色,再加上黄鹂悦耳的娇啼,真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不足喻其美。少妇透过琐窗听见以上春光,当比“忽见陌头杨柳色”感触更为深婉了。上片如从思维顺序出发,触景而生情,则开头两句亦可算是逆笔。
从上结至过片,时空转换为另一个画面。张炎云:“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词源·制曲》)“凭阑”句既自成画面,又未断意脉。原来闺中人被春色所吸引,不满足于隔窗观花,她轻移莲步,款款伫泥于阑干旁,含愁凝眸。“双娥细”,以秀眉的细长以形容其青春貌美。“‘柳影斜摇砌”,是思妇凭阑所见,也是下片唯一景语,寥寥五字,一波三折,确是词的当行本色语。表层意思是柳条之影因风吹斜而摇曳于台阶,但其中还隐含摇落了杨花、杨花飘落于“砌”两层意思。这三层意思浓缩于五字句中,写得极密。五字中没有“杨花”字样,而于下文显现,是诗人匠心所在。下文思妇的内心独白,由上片的蓄势,直至此句才引发出来。从杨花的摇落,联想自己红颜将凋零,所以她痛苦地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和开头暗相呼应。她终日盼不回丈夫,怅恨之情悠然而生,于是嗔问道:“你倒是回来不回来?叫人家成天价象在梦魂中一看,跟着那漫天的柳絮,绕世界去神游寻觅!”这种奇思遐想,意味深长,倾吐出少妇的无限离愁和情思。“魂梦逐杨花”为思妇词开创了新的意境,对后代有所影响,如晏几道名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似受此词启发,又如章楶的《水龙吟·杨花》以及苏轼的和词,咏杨花而和思妇情怀相联,也似乎受到此词的影响。
《花间》词温庭筠多丽藻,韦庄多质朴语。顾敻成就不及温、韦,此词却能熔丽藻与质朴于一炉,使之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三月莺花节,送子出青门。我向离亭贳酒、弹汁染衫痕。
河畔萋萋芳草,陌上依依杨柳,极目总销魂。往问广川子,几筴玉杯存。
橐须笔,携櫑具,贮罍樽。但读离骚痛饮、醉即舞青萍。
试渡滹沱河北,还过邯郸城下,慷慨满乾坤。去矣陈惊坐,舌在不须扪。
落花风紧红成阵,睡重不知春远近。筝弦声涩镇慵调,燕语情多羞借问。
屏山苦隔声涯信,咫尺关河千万恨。楼前芳草远连声,望眼不随芳草尽。
天上有物乎,吾不得而乞。天上有人乎,吾不得而亲。
虚微髣髴,视之乃沕。抱一存真,强名曰神。犹橐犹籥,风卷云郁。
天地不仁,刍狗是刜。和光同尘,众妙维新。圣人不仁,后身外身。
外身而身存,身存而物宾。吾不知谁子,以天物为臣。
金玉何足守,美善何足珍。有名之毋见,无名之始沦。
非见亦非沦,玄玄万古屯。
送老江蓑已钓船,抚州还我更诗篇。平生知己真承爱,老去青山敢自偏。
一代功名逢圣主,百年衣钵愧真传。奋飞多少相随意,笑恐行藏是此天。
彼何人者,是聱园居士,镜中留印。百岁光阴如转烛,白尽疏髯短鬓。
耳鼓殷雷,牙车脱毂,目力凭双镜。夕阳无限,黄昏只是将近。
壮岁角逐名场,浮沉宦海,精力销磨尽。问水寻山空结想,无具那能济胜。
米汁餐禅,苜盘款客,聊遣闲居兴。偶留形影,渊明自答自问。
里湖静不波,云覆湖半阴。桨牙萍面画,载酒复携琴。
先生旧隐处,孤屿恒幽沈。舣岸上苔磴,好风飘我襟。
翠丛识芳躅,石泉明素心。梅妻鹤为子,廿载随啸吟。
时或李薛偕,烟景供登临。胸怀既荡涤,那复尘虑侵。
乃知冥冥鸿,迥异樊中禽。低徊诵遗稿,托意何遐深。
安得大痴哥,铁笛吹空林。一声破天碧,晚峰排千寻。
神仙应只在人间,尽说观棋去不还。寂寞霞踪谁过问,舟人指点烂柯山。
谢病始告归,依然入桑梓。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门里。
畴类皆长年,成人旧童子。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迩。
论旧或馀悲,思存且相喜。田园转芜没,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萧条,秋光清邑里。入门乍如客,休骑非便止。
中饮顾王程,离忧从此始。
粤有五先生,风流迈千古。孙黄迭宕才,给事亦豪举。
长史倦游客,潜心伊洛语。徵士甘肥遁,清风起岩户。
五君岂一时,分谊深乡土。才情本相埒,意气堪为伍。
穷不困泥途,达岂耽簪组。遭逢国运初,声名播寰宇。
并登作者场,瑰琦擅词赋。结社开南园,深心托毫素。
白雪落人间,希声在韶濩。一洗宋元陋,复古力何钜。
世远迹易荒,社在谁堪主。前修挺芳躅,后代徒延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