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写出薛师石不求利禄,超乎世俗的情怀。“悠然”,超远之貌,在这里似乎兼有“心远”与“地偏”两重意思在内。结庐之境远隔嚣尘,这是“地偏”;胸襟之中不慕功名,这是“心远”,索居于会昌湖西的薛师石是做到了这两点的。
颔联“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是写这位隐士所从事的事情。看了这一联,会使读者想起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两句:“既耕且已种,时还读我书”。隐逸之士,其劳动并非为了糊口,其读书并非为了功名,而都不过是精神寄托而已。试想,耕种累了就读读书,“半耕半读”,这是一种多么充实、自在而又富于情趣的生活。不过诗人这两句与陶渊明的诗句情旨虽同,在句法上却有一点区别。陶渊明的诗句字面本身就透出一种从容、闲适之意。诗人的两句是说:每曰只顾忙着应付种瓜的事还不算,而且要抽出一半儿时间来读书。这“惟应……犹被……”的句式,透着忙上加忙的意思。其实,这里是通过“忙”来写闲的。诗人这里通过种瓜、读书的“忙”,来把薛师石超然遗世的闲适之情巧妙地映带出来了。
颈联“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化用姚合《送宋慎言》:“驿路多连水,州城半在云”两句,写的是薛氏瓜庐四周的景色,前一句写湖沼的景象非常贴切,后一句写远处的云山也很传神,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图。这是一种洋溢着“野趣”的、不带人工痕迹的自然美景,与隐士的情怀是那样的合拍。可以说,此外境本身就是隐士心境的反照。
尾联“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直接抒发诗人对于薛氏瓜庐的感触。““圃”本指种蔬菜,这里指薛师石以种瓜隐居而言。这一联惋惜的慨叹,在诗中起的是“卒章显志”的作用,从而把诗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羡慕与向往正面传达出来。
全诗用典贴切,章法布置有序,读来颇为流畅。
天河洗玉通银浦,云气成龙或成虎。金丝剪断黄台瓜,萼绿五枝生五花。
让王不在剪蛮俗,李家兄弟真骨肉。醉归何处戏毬场,黄衣天人是三郎。
十幅大衾惊裂纩,西风夜入金鸡障。五马一龙龙化猪,大绷儿在黄金舆。
青骡万里蚕丛路,雄狐尚复将雌去。凉州曲破可奈何,至今玉笛忆宁哥。
居庸关南杨柳青,居庸关北严霜零。惟天设险限南北,寒暄异候差难评。
长风扬沙声震地,行人驻马伤心情。我来守边久寒暑,风沙习惯无嫌憎。
圣神御宇时升平,燕然不见烽火惊。曳裾王门称老生,抒词吐论芝兰馨,期与邹马争先鸣。
张公清如玉壶冰,春花秋实二美并。殷彝周鼎置宗庙,天球河图罗大廷。
至宝得所乃为贵,公今地位宜成名。与公同看天宫榜,于今六载趋承明。
久要愈见心似铁,不为夷险逾坚贞。男儿忠孝若輗軏,失一不可驰周行。
近来谒许省□□,□西行李催归程。故乡昼锦人所荣,高堂寿母犹康宁。
宦游如此诚称意,君恩较重丘山轻。送公居庸关下路,赋诗愧我参群英。
行当及早趋幕府,谋谟庶务期经营。
凤凰山高插天青,凤凰山下云冥冥。云消雨歇总无迹,叠叠烟岚虚翠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