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日暮”、“堂前”点明时间、地点。“花蕊娇”,花朵含苞待放,娇美异常──这是待绣屏风(绣障)上取样的对象。
首句以静态写物,次句则以动态出人:一群绣女正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开始写生,描取花样。那看到花开娇美,争先恐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和动作的轻灵优美,如一幅自然的画卷都从“争”字中隐隐透出。“拈”,是用三两个指头夹取的意思,见出动作的轻灵,姿态的优美。这一句虽然用意只在写人,但也同时带出堂上的布置:一边摆着笔架,正对堂前的写生对象(“花蕊”),早已布置好绣床。和动作的轻灵优美,如一幅自然的画卷。
三四句写“绣成”以后绣工的精美巧夺天工:把完工后的绣屏风安放到春光烂漫的花园里去,虽是人工,却足以乱真,连黄莺都上当了,离开柳枝向绣屏风飞来。末句从对面写出,让乱真的事实说话,不言女红之工巧,而工巧自见。而且还因黄莺入画,丰富了诗歌形象,平添了动人的情趣。
从二句的“上床描”到三句的“绣成”,整个取样与刺绣的过程都省去了,像“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罗隐《绣》)那样正面描写绣活进行时飞针走线情况的诗句,在这首诗中是找不到的。
胡令能诗风清丽,富有情趣,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堪称唐诗园囿中奇香扑鼻的山花野草。这首《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就有这样的特点。此诗头两句是现场目击,后两句是合理想象,既有情趣,又有意趣。语言明白如话,意境明丽如画。这样的诗,现代人解读毫不费力,且清新可爱,足见其有超越时空的魅力。
沈德潜在论及题画诗时说:“其法全在不粘画上发论。”(《说诗晬语》卷下)“不粘”在绣工本身,不以正面敷写争巧,而是以映衬取胜,也许这就是这首诗在艺术上成功的主要奥秘。
后堂芳树。逗一霎、黄昏意绪。未惯得、春魂无检,轻绕河桥风絮。
甚卧枝、花发东园,春根重上相思句。便彩箑翻歌,金尊颠酒,催合邻箫新谱。
也自解、连环误。浑不耐、绿窗鹦语。几曾知门外,飘红无地,等閒却倩游丝驻。
不关风雨。但恹恹、泪眼天涯,望断无寻处。危阑遍倚,心结行云成缕。
正好修行,得深深幽密,玄玄微妙。枢机是兹,仗此便成关要。
惺惺了了。更做就、风流真俏。颜内少、元从亘昔,圆聚那般辉耀。
三光起初朗照。却于今认见,当本声调。清音洽浃响亮,转动七窍。
昆仑出去,为一个、青童来召。金线钓。灵明授取,天书紫诏。
上下风云不可从,始知今日有人龙。经馀橐籥今修秘,归到关门紫气重。
已藉仙宫群野鹤,独愁圣主梦非熊。何当脱却浮名繫,五岳峰头伴赤松。
瑶光之精照九真,奇兽天生好躯干。贡入虞廷受封号,朝仪熟习无拘愞。
神威磥硊过熊罴,异状嵚崟陋貙犴。随时浣濯顺阳气,勾引倾城哄奇玩。
故人僦屋宣武门,邀我来观玉河畔。一笑登楼快倚栏,楼下千人万人看。
传呼都尉出西城,指点蛮奴踞南岸。羯鼓暄阗群象来,锦鞍结队红云烂。
鼓声初歇人语寂,并立沙汀卸羁绊。一人裸体骑一象,徐徐踏浪排鱼贯。
细刷四蹄及两牙,洗净尘污一身遍。水面浮来自在行,瀺灂盘涡才没骭。
翻身一跃入波底,疑堕蛟宫杳难唤。隔浦俄惊浪拍天,波心突出银涛乱。
蛮奴依旧跨肩头,观者魂摇共嗟叹。也似吴儿石作肠,潮头出入全无惮。
往来盘舞复几回,扬沫飞涎绕云汉。连蜷修鼻吼长风,老鱼瘦蛟皆远窜。
浴罢依然上锦塘,赤罽重装日将旰。成群归锁御房深,明日宫门须待旦。
油壁花骢影渐稀,风吹十里香尘散。濛濛楼角翠浪流,西山扫黛横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