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日暮”、“堂前”点明时间、地点。“花蕊娇”,花朵含苞待放,娇美异常──这是待绣屏风(绣障)上取样的对象。
首句以静态写物,次句则以动态出人:一群绣女正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开始写生,描取花样。那看到花开娇美,争先恐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和动作的轻灵优美,如一幅自然的画卷都从“争”字中隐隐透出。“拈”,是用三两个指头夹取的意思,见出动作的轻灵,姿态的优美。这一句虽然用意只在写人,但也同时带出堂上的布置:一边摆着笔架,正对堂前的写生对象(“花蕊”),早已布置好绣床。和动作的轻灵优美,如一幅自然的画卷。
三四句写“绣成”以后绣工的精美巧夺天工:把完工后的绣屏风安放到春光烂漫的花园里去,虽是人工,却足以乱真,连黄莺都上当了,离开柳枝向绣屏风飞来。末句从对面写出,让乱真的事实说话,不言女红之工巧,而工巧自见。而且还因黄莺入画,丰富了诗歌形象,平添了动人的情趣。
从二句的“上床描”到三句的“绣成”,整个取样与刺绣的过程都省去了,像“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罗隐《绣》)那样正面描写绣活进行时飞针走线情况的诗句,在这首诗中是找不到的。
胡令能诗风清丽,富有情趣,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堪称唐诗园囿中奇香扑鼻的山花野草。这首《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就有这样的特点。此诗头两句是现场目击,后两句是合理想象,既有情趣,又有意趣。语言明白如话,意境明丽如画。这样的诗,现代人解读毫不费力,且清新可爱,足见其有超越时空的魅力。
沈德潜在论及题画诗时说:“其法全在不粘画上发论。”(《说诗晬语》卷下)“不粘”在绣工本身,不以正面敷写争巧,而是以映衬取胜,也许这就是这首诗在艺术上成功的主要奥秘。
戚家军,戚家军,军声恫贼呵风云。猫峒安南盗间起,海氛甚恶无时已。
其来如雨去如风,灭于西者生于东。东西大小数百战,公也水陆多奇功。
枋国何人抑不叙,幕府攘之自为计。血肉淋漓换得来,弃置空虚无用地。
偶一失律群叫呶,三予三夺如儿戏。君门万里臣何言,新鬼故鬼声烦冤。
甲裳一卸剑舞罢,滴露研朱读易轩。
牡丹芍药皆姱丽,总怯风霜不耐秋。只好芙蓉伴修竹,清华晚映北窗幽。
偶然憩南野,高荫欣古木。室中晤言稀,树下坐忘独。
枉棹来故人,逗啸看新竹。深林长闭门,丰草高于屋。
何物款素心,愿言宵炳烛。
八窗空、展宽秋影,长江流入尊俎。天围绀碧低群岫,斜日去鸿堪数。
沈别浦。但目断、烟芜莽苍连平楚。晨钟暮鼓。算触景多愁,关人底事,倚槛听鸣橹。
英雄恨,赢得名存北府。寄奴今寄何所。西风依旧潮来去,山海颉颃吞吐。
霜月古。直耐冷、相随燕我瑶芝圃。掀髯起舞。看羱伏苍苔,龙吟翠葆,天籁奏韶舞。
别愁凄满院。正晚来、疏帘和雨都卷。春痕背镫见。
又烟丝碧润,露花红断。潇潇线线。绕回阑,寒轻夜浅。
被东风、迤逗相思,刚落檐花一片。
休缱。红楼隔冷,珠箔通光,作成闺怨。天涯纵远。
诗共酒,尽消遣。但西窗剪烛,东阑对雪,年时几回相见。
好殷勤、爱惜良宵,莫催银箭。
乱后莫轻寻往迹,多情是处即沾巾。廿年笳管江南国,一代豪华塞北尘。
临渚远观鱼吹浪,倚栏乍听鸟鸣春。可怜立马吴山后,犹有登楼清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