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滕宾普天乐失题小令十一首的第三首,作者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官场免得的批判,表现了归隐田园的志趣。此曲在构思上也颇有佳处。作者仍从写景入手,“翠荷”四句,写秋景。前二句是写眼前景,翠荷凋残,苍(深绿色)梧坠叶;后二句,一个“应”字耐人玩味,仿佛山若有情,山亦当憔悴消瘦。无情之物遂亦人格化,此用移情入景之法。
这四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真切具体而至博大苍莽,层次分明;作者连用“残”、“坠”、“瘦”、“稀”四字,写出了百卉俱腓、草木摇落的萧瑟秋景,再加以“千山”、“万木”,极状空间范围之大,于是,疏木衰林、万物悲秋的肃杀之气,塞空而下,读之不减老杜“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森萧萧下”的气概。其实,春华秋实,秋天固化剂橙黄橘绿时,秋本无所悲,即如宋代杨万里所说:“秋气堪悲未必然。”但因作者有感于岁月迟暮,有如草木凋零,故觉秋景惨然多凄。回首人生旅途,大半生已过,却仍然碌碌风尘,为名缰利锁所羁。故紧拉着由景物转入人事,写出了“蜗角”、“蝇头”等四句。蜗角,典出《庄子·则阳》,去蜗牛左角上有触氏国,右角上有蛮氏国,“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百万。”苏轼满庭芳词又有“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里用以表现作者对名利的鄙视。然而作者身羁官声,归隐之志未遂,在识时知机,进退行藏的认识上,应该承认自己是输与陶渊明了。一个“输”字,表现了作者对隐士陶渊明的倾慕和对自己未能及早归隐田园的悔恨,大有“觉今是而昨非”之意
“黄菊围绕”、“良田数顷、黄牛一只”是作者预想归后田园生活的蓝图。一想到躬耕田亩,远离风波的自由自在,便欣然神往,故煞句以“归去来兮”表示其浩然归志。
此曲以景起兴,以情作结,皆统一于落叶归根这一主旨上。中间虚实交错,景与情,古与今,人与我,眼前与未来,时空腾挪跌宕,有对比、有反思、有展望。曲辞曲折而横放,语调苍凉而愤激。
铁厓山,铁道人。戴铁冠,吹铁篴,铁色一尺面,铁衣七尺身。
元精育此老铁汉,铁肝铁胆,穷为义士达荩臣。百剉不得折,突兀而轮囷。
文章奇倔似生铁,戛然有声惊鬼神。小语补两汉,大语追先秦。
时流高价购铁语,贵铁不贵金与银。不从嵇锻搰搰累俗好,不学许耕屑屑称齐民。
天河借水洗铁冠,笑吹铁篴骑玉麟。而今观化不在世,好在天上参星辰。
惟馀此篇在故纸,铁笔不烂二千春。
窭士无悦生,贤人每穷死。近死持寸心,确然悟生始。
百年知莫追,既死死何俟?但求死后波,不沈贱名氏。
杨君负道名,在世宁速毁。毁身弗毁道,凭命实凭理。
君恐难自凭,亦难听其委。顾以此任钜,托肩及贱子。
恻恻三百言,黯黯墨浮纸。想君力疾书,不复惜枯指。
作书三月半,半月达吾视。亟思报慰君,恐君已没齿。
黄土万仞泉,青天一寸晷。置枕未及眠,谁亡更谁在?
今日东风归,漂摇众情改。我情思缚春,因君顿弛解。
倘君身竟生,转奥夺明采。应有含笑魂,来破梦中涕。
?鸟驰空濛,未来往先待。惟斯千载名,昭昭翊真宰。
我名愁失传,胡由与君恃?我纵不传君,名岂逐身止?
反覆君书言,令我志摧靡。耳摄东流江,奔腾入沧海。
沧海流无垠,名存亦稊米。君何不达观,而不究其涘。
长饿累妻孥,独介忤乡里。生无术禦穷,而仅恋乎是。
悲哉君百穷,不穷或赖此。
君不见,秋空月,十二阑干照圆缺。金波半泻落苍茫,欲与人间洗炎热。
又不见,春空云,卷舒重叠成氤氲。一片飞来不盈把,翛然殿阁生微薰。
匠意经营削寒玉,方寸机关巧装束。云青月白指掌间,伐尽剡藤犹未足。
我欲扬仁风,置之怀袖中。乘时致身贵有用,乾坤阖辟谁为功。
赤日迟迟驻南陆,却忆闾阎苦蒸溽。咫尺一动摇,引领望清肃。
云有阴,月有阴,卷舒圆缺皆天心。安得春云秋月十万里,尽令四海除烦襟。
江上芙蓉带笑开,钓矶光润净无埃。寒潭皎皎涵秋月,芳草萋萋绕古台。
满眼行云甘雨细,数声啼鸟好音喈。笑看舞鹤留人醉,座上清风次第来。
荒凉朔漠到三边,万里沙尘荡作烟。林外云添山变幻,马前峰转路回旋。
残诗且向车中续,好梦难从枕上圆。为忆停云拌一走,客中作客度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