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破败茅屋抱病居,终日无事可欢欣。
药石有时暂停用,经常思念我友人
彼此相隔并非远,感到路遥是何因?
周生传授孔子业,祖谢响应遂紧跟。
儒道衰微近千载,如今于此又听闻。
马厩岂能作讲舍,尔等校书太辛勤。
我爱古书崇儒道,愿与你们作近邻。
真心奉劝诸好友,随我隐居颍水滨。
注释
周掾(yuàn)祖谢:指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人。周续之:字道祖,博通五经,入庐山事释慧远,与刘遗民、陶渊明号称“浔阳三隐”。祖企、谢景夷:据萧统《陶渊明传》所记,二人皆为州学士。
疴(ē):病。颓檐:指破败的房子。颓:倒塌,衰败。
欣:欢喜。
药石:治病的药物和贬石。泛指药物。闲:间,间断。
意中人:所思念的人,指周续之等三人。
寻、常: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
邈(miǎo):遥远。
周生:指周续之。生,旧时对读书人的称呼。述孔业:传授孔子的儒教。
祖、谢:祖企、谢景夷。响然臻(zhēn):响应而至。臻:至,到。
道:指孔子的儒家之道。向:将近。
复斯闻:“复闻斯”的倒装。斯:这,指“道”。
马队:指马厩,养马之处。讲肆:指讲堂,讲舍。
校(jiào)书:校对。订正书籍。勤:勤苦。
老夫:作者自指。
尔:你们。
言:语助词,无意义。诲:劝说。一作“谢”。
颍(yǐng)水:河名,发源于河南登封县境,入安徽省境淮水。晋时皇甫谧《高士传》记,传说尧时有位隐士叫许由,隐居于颍水之滨,箕山之下,尧召他出来做官,许由不愿听,洗耳于颍水。随着这个上古高士的故事在中古时代的传播,颍水便逐渐成为隐逸之所的代语。陶此诗意在以隐居相召。

赏析

  这首五言诗是陶渊明为周续之、祖企和谢景夷三人,在马队旁边那样极差的环境讲解和校勘《礼记》所作。萧统《陶渊明传》说:“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从诗中“意中人”等语中可以看出,陶渊明与周续之等三人亦为知交好友。

  诗从作者自己说起,诗人说自己养病在破败住宅的屋檐下,整日里没有一件高兴的事。除服用药剂和砭石之外还有不少空闲时间,于是想念起那些好朋友。但志趣已相去甚远不再是寻常事,路途遥远也不是什么真的原因。周续之先生正在著述孔子的学业,又有祖企、谢景夷二个在积极响应并将臻于完成。儒家的大道理已失传上千年了,此时又重新听到这些。马队并非是个讲习的场所,校勘书籍也确实够勤奋了。诗人表示应有自己的爱好,只是想与周续之等三人成为邻居。但愿能教导好自己的几个儿子,让他们跟随他到颍水之滨洗干净耳朵。诗中说,“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这本是令人高兴的事,但请几个饱学之士在马队旁边校书讲《礼》,而马队是武事的畜力所在,这就十分不协调了。诗人希望周续之、祖企、谢景夷能与自己成为邻居,听他们讲习《周礼》,以摒弃名缰利索,甘心与自己一起洗耳于颍水滨,即甘愿终生隐居林泉。

  颖水滨,是巢父、许由隐居之地。这里还有一个饶有趣味的典故:许由因恶闻尧帝召其做九州长而洗耳于颍水滨。巢父牵着小牛来此饮水,说许由故意这样做给世人看,是想得到好的声誉,因此怕污染了小牛的口而牵着小牛到颖水的上游饮水去了。陶渊明诗中的“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便是巧用这个典故,并言“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就是说,买卖马匹牲畜的市场不是讲经的场所,勤勉校书也是徒然,以此善意劝导周、祖、谢诸子放弃一切尘念,一心一意做个真正的隐者。

  陶渊明认为周续之、祖企和谢景夷三人校书讲《礼》,十分勤苦,这是对孔子之业的发扬光大,值得赞扬;但他们的所居之处近于马队,与所从事的事业极不相称,未免滑稽可笑。所以诗中有称扬,也有调侃,最终以归隐相招,表明了诗人的意趣与志向。诗中扬抑交替,最后善意相招,显示了陶渊明继承了传统的婉讽特色。

创作背景

  这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作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当时陶渊明五十二岁。年八月,刘裕北征后秦,世子刘义符留守建康,延请周续之馆于安乐寺讲《礼》月余,复归庐山。因周续之校书讲《礼》办公地点与马队很近,陶渊明写下此诗相赠。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猜你喜欢

洛人栽花不栽药,吾属好尚何其偏。服之虽能已百疾,爱闲成僻无由痊。

晓日晖晖玉露光。枝头一样斗宫妆。可怜娇额半涂黄。
衣与酴醿新借色,肌同薝卜更薰香。风流荀令雅相当。
灵沼初开汉,神池旧浴尧。昔人徒习武,明代此闻韶。
地脉山川胜,天恩雨露饶。时光牵利舸,春淑覆柔条。
芳酝酲千日,华笺落九霄。幸承欢赉重,不觉醉归遥。
陈人尝传李太傅,云作太守来此州。
顷遭暴水拉堤出,设施画略排横流。
大偷尝欲穴堤腹,掩之即日断其头。
至於小猾幸民祸,钩罗姓名皆不留。
陈人恬恬但眠食,恃公牢固如山丘。
今兹水暴潴外郭,眼见盗贼何由仇。
况我方在艰阨中,窜奔日惧蛟龙求。
乌乎不见李太傅,使我涕泪成沈忧。

马蹄才发,阳平门外,望里是淮安。可怜此地,曾经流浪,一十五年前。

曲江高会知何处,秋水晚生烟。惟有垂杨,千条万缕,还挂酒楼边。

瓶花荣悴尔何思,非雨非风欲怨谁。纵使人幽常独对,若为春远又群离。

愁如洗马临江日,容比三闾步泽时。一样韶光俱浪掷,无情有恨莫相疑。

深巷逶迤接远汀,小园花竹闭幽亭。春池水漫鱼游乐,午院风微鹤梦醒。

有榻可能分我坐,无弦元不要人听。日长读罢参同契,正对前山一点青。

红蓼千堤挺蕊,苍梧一叶辞柯。夜阑清露泻银河。洗出芙蓉半朵。
解带初开粉面,绕梁还听珠歌。心期端的在秋波。想得今宵只我。

捣衣声不乱,捣衣情自深。秋风一夕起,闺中同此音。

妾捣君不闻,天涯自有砧。也应如妾捣,为妾捣君心。

春物昌昌遍九州,逍遥好共太虚游。多情世到玉溪别,说恨天教小杜优。

药院晴线空有到,蓉城花雾竟无谋。生憎邻舍间歌管,未中思量尽不收。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修行端底属公门,阴德须留到子孙。头上青天休便问,眼前黑狱不堪言。

蠹名风播豺当道,苛政人惊虎入村。好语吏胥均记取,等閒莫结再生冤。

坳径石齿牙,梅枝碍竹斜。
旧封妃子墓,残觉王家里。
亭砌旋风叶,岩流出洞花。
饱参尘世味,得似野僧茶。

吟魂直欲化秋烟,瘦到梅花骨亦仙。扶病不禁春似水,耽诗却爱夜如年。

雨沈水阁虫吟老,木落吴江月影圆。贪看一枝斜入画,剪镫裁句不成眠。

霜寒树鸦啼,月斜人梦醒。梅花纸窗西,照见数枝影。

溪山迹渐疏,朋酒情俱屏。清钟远林来,悠然发深省。

真朴运既判,万象森已形。精灵感冥会,变化靡不经。

波浪生死徒,弥纶始无名。舍本而逐末,悔吝生有情。

胡不绝可欲,反宗归无生。达观均有无,蝉蜕豁朗明。

逍遥众妙津,栖凝于玄冥。大慈顺变通,化育曷常停。

幽闲自有所,岂与菩萨并。摩诘风微指,权遒多所成。

悠悠满天下,孰识秋露情。

六合湛明月,高斋月影中。池浑成积水,人似在遥空。

清响风敲竹,秋痕露浣桐。悠然云汉表,应许梦魂通。

古寺饶长烟,隔岭见莽苍。舍利传阿育,西晋迹乃昉。

人言一尺塔,光明弥百丈。宝峰聚楞伽,空谷走魍魉。

利宾与大权,俨立森供养。溪水皆西流,汤汤绝尘坱。

天童似儿孙,群峰作儿襁。松杉如此屋,更出群峰上。

天荒破义兴,密公更雄长。妙音胡寂然,使我失瞻仰。

风雨宿山房,夜闻钟磬响。忽洗百年愁,琉璃见精爽。

皎月悬一轮,林杪寄真赏。

莺声呖呖青纱障,障外听来剧清亮。问字宫中总隔纱,模糊未识天人相。

君王访艳自寻声,百尺妆台无限情。自说二人土上坐,渐看一月日边明。

君不见卫少儿赵飞燕,汉家立后多微贱。何妨监户正中宫,岂虑谏臣伏前殿。

画眉御墨擅风流,一笑当前玳瑁头。凤皇符瑞飞向里,加官进禄乐优游。

西风瑟瑟又重阳。抚景感苍凉。故堆丛菊山层叠,把秋色、装点春光。

得伴花吟,纵无客饮,相对亦徜徉。

莫嫌清瘦自能香。老圃几经霜。不趋炎热偏趋冷,年来也、一样心肠。

晚节同坚,孤芳独赏,有骨傲何妨。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