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阕首句“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以“高举”、“飞出”两个动态的词语,写出龙舟赛开场的景象,开篇就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渲染出来。“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这一句,写各条龙舟上的人擂鼓欢呼,声抵云霄,如同轰响的“春雷”,震人心魄。这些鼓声使划船人士气高涨,他们将小舟划得飞快,使它“直破烟波”,像离弦的箭一般前进。“远远回”是指龙舟到达远处再折回来。上阕两句,犹如一个紧追龙舟的特写镜头,将龙舟从出发到加速,再到折回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其问数艘船争渡的激烈气氛,以及船上人高涨的气势,无不清晰呈现。
下阕转而写周围的人群:“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震”字准确重现了万人雷动的场景,可见此时已有龙舟胜利抵达终点,因此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惊退”的主语并非围观者,而是参加比赛的人,他们争相竞渡的豪气,能“惊退”万人,以豪语写豪情,相得益彰。“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衔”字的运用,将龙舟夺胜的姿态写活了。“金碧楼”与前面的“红旗”、“杨柳”、“烟波”一起,在视觉上丰富了整个场面。“第一归”呼应了“竞渡”的主题,对首句的“飞出深深杨柳渚”进行了完美的收结。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竟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一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驱车策良驷,北上遵太行。升高睇崇京,宫观郁相望。
前瞻碣石湍,俯见东海疆。壮观局宇内,高志何激昂。
孤鸿暮南翥,奋翅起随阳。黄鹄游四海,湖为悲故乡。
何能有羽翼,从子俱翱翱。
诗句才成雨又催,酬时只倚十分杯。诚斋笔下诗何数,不祇晴来雨更来。
昔与君游者,芝兰永更芳。高怀澄水月,和气燠春阳。
陈迹川流远,嘉名岁景长。平生欧尹友,尝叹善人亡。
  传心素,托简书,问春归欲归何处?送春词不题风共雨,止埋怨落花飞絮。
贪新酿,趁晚凉,笑相呼凭肩歌唱。最多情女郎心外想,打鸳鸯采莲湖上。萦心
事,惹恨词,更那堪动人秋思。画楼边几声新雁儿,不传书摆成个愁字。年华尽,
腊味醇,睡不温晓寒成阵。折梅花不传心上人,村煞我陇头春信。 咏所见
  人如玉,鬓似云,动春心半含娇俊。近装奁懒将花貌匀,旋窝儿粉香成晕。 酒散
  旗亭散,歌韵歇,暖风轻柳摇台榭。杏花墙夕阳春去也,马蹄香宝鞍敲月。 效香奁体
  惚蝉鬓,怯镜鸾,雁声寒不禁肠断。碧纱窗夜长鸳梦短,怕黄昏一灯相伴。
树响浃山来,猿声绕岫急。旅帆风飘扬,行巾露沾湿。
深浪暗蒹葭,浓云没城邑。不见别离人,独有相思泣。
烟波荡荡寄閒身,筐筥携归色似银。莫笑江湖钓竿子,担头挂得两全鳞。
羡归来昼锦。许安石东山,暂时高枕。深秋露华山。
正丹枫半醉,黄花弄影。楼空人静。倚胡床、蟾光万顷。
试遥看、数点青螺,一片蓬瀛佳景。
还省。銮坡视草,芸署裁诗,玉堂仙境。雕戈画戟,把江山来重整。
荷君恩,且著莱衣戏舞,绿鬓韶华正永。尽教他、徐按笙歌,流霞细饮。
小院沉沉月影长,梅花妾梦共分香。人间蕊榜无才子,何必文章质试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