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描述词人舟中感怀。“潮生潮落”是舟行江中所见所感的普通现象,缀以“何时了”,则透露出有心人别有的心事。“断送行人老”,是“何时了”的答案。舟中行人之所以老,就是被潮生潮落所断送的。怨潮,即所以怨时。词人是宋太祖十一世孙,历代仕宋,皆至大官,一旦为程钜夫荐见元帝,虽蒙器任,但内疚难消,且时遭人忌。元世祖命其赋诗讥其父执留梦炎,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即此可观其心迹。诗人之所以仕元,盖时使之然。“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化用杜牧《登乐游原》中的“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承上文推开一笔,别生意境:舟行江上,是平行之感;鸟飞长空,是高翔之势。一擒纵之际。俯仰生姿。而“销沉乃古”,尤引人绵邈之思。
下片转入极望抒情。“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写极望之景。青山之所以小,烟波之所以渺,皆“望极”中的境界。“海门”在这里尚有一特殊意象,此既回应起处,又抹上神话色彩,而隐现于浩渺烟波之中,极缥缈汪洋之致,引人神往。“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把上面可望而不可及的仙界推向更神奇的远方。欲驾长风,飘向江汉朝宗之海;乘孔子道不行之桴,浮向日华之东,以探求潮生潮落的究竟。自“海门”至“日华东”的想象过程中,确已入众妙之门,达玄玄之境。词人博学多闻,亦能妙达神思,故其词中往往兼融画意,并包哲理。
潮生潮落,是时间上的无限;长空淡淡,是空间上的无限。在这时间与空间的无限中,在词人看来,人生不过是宇宙的过客,何其短暂。青山不过几点,小舟更不过一粒,又何其渺小。在这淡远的画幅中,包含多少感慨。词题为《浙江舟中作》,而词人的兴亡之慨却只在淡淡的行旅语中自然流露出来,很值得咀嚼回味。这首词词既以绿水青山、行舟飞鸟相映成趣,末又以“日华”反照全词,点得淡雅,染得浓丽。而于烟波皓渺之外寻求销沉人生的解脱,涤荡尘氛,尤入妙境。
治国如烹鲜,驭民如牧羊。薰狐芦自焚,投鼠器必伤。
曹侯百世师,狱市寄全齐。天下本无事,庸人勿扰之。
危机蹈潜弩,恶吏冠虓虎。飞走岂不高,摇足堕网罟。
使君古太邱,妙割无全牛。班春千骑晓,长啸万壑秋。
棠阴日转午,风檐翠交舞。问道舍盖公,诵诗选何武。
渭水占熊罴,万里笞羌夷。试磨南山石,更草中兴碑。
孤屿苍凉沁客心,偏宜散发坐长林。山川战后形容改,草木秋来情性深。
影乱鞦韆知坠叶,声飘络纬似鸣琴。披襟已在芳洲上,尘俗何能解盍簪!
以正名官,居官以正。岂惟朝廷,生民之幸。名官以正,居官以直。
岂惟生民,宗庙社稷。积者为庆,流者为泽。远者无疆,久者无极。
此奚有他,一言之力。维时我后,智勇兼有。揭日当天,操杓运斗。
随手如意,不劳而治。明明赫赫,有因有革。所因者宜,所革者当。
维当维宜,生民之望。维正维言,民之望之。维言维正,何以尚之。
越有诤臣,义不顾身。白刃可蹈,赤心可倾。既曰真矣,弗变弗移。
既曰直矣,弗阿弗随。何事可沮,何利可回。不可则止,其可则为。
往司厥官,往成厥功。回天论事,有祖之风。
谁识当年周茂叔,爱莲别是一般心。沅州宪府花如锦,回首蛮山万叠深。
万丈高城控井闉,谁家池馆隔江津。胜筵不用扶红袖,杨柳芙蓉拥醉人。
一入清凉境,不知有炎热。山深云气浓,松茂月痕缺。
烦涤阴涧风,寒生幽崖雪。坐久身心间,禅镫半明灭。
既远红尘网,复遇青莲舌。相与谈空空,性真亦了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