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痕添、半篙柔绿,蒲稍荇叶无数。”涨水后留下痕迹,水草丰茂,春景过渡到夏景的景象在词的开篇展露无疑,宋苏东坡《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纳兰虽然是取意境其中,但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空蒙台榭烟丝暗,白鸟衔鱼欲舞。”柳条随风舞动,如烟似梦,而白鹭捕鱼的姿势很是优美,犹如舞蹈一般。纳兰欣赏着这美好的景物,仿佛置身于画中一般,“桥外路。正一派、画船箫鼓中流住。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上片是写景,写出景色之美,而让读词的人也深陷其中,感受着这看似普遍,但却别有风味的景物,而到下片开始,则是借景抒情了。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愁绪蔓延开来,深深荡漾开去,而霏霏细雨,细密如针织,仿佛雾气一样笼罩在四空,“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泪罗投赋。”如同泪雨一样,好似是在为投江自尽的屈原悼念默哀。
纳兰心中的愁绪难以谱写,只有写入词章,以来聊表心意,“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无言以对伤心事,看到这美好景色,却难以提起兴致,虽然是借着祭奠屈原来写出心中惆怅,但其实纳兰祭奠的是自己那无法言说的哀愁。
“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记住这美好的景象吧,不要总是记住过去悲伤的事情,那样只能苦了自己。
词人对屈原的凭吊语其实隐含了词人自己的今昔之慨和身世之感。同时这首词的亮点是,前面描绘的景色并非显得哀怨凄清,而后面抒情则细腻委婉哀怨,前后形成较大的对比,如此大的转折,更使这首词所抒之情深厚郁勃,沉致幽婉了。全词通过运用典故,寓情于景,将词人的愁绪与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丹室人间那可寻,嵩丘王屋五云深。先生结茆在何处,坐令九转成黄金。
芙蓉出鼎秋花吐,曲密房幽夜窗曙。阳遂光中结坎离,方诸影里交龙虎。
早服还丹变羽翰,弱流东逝任漫漫。秦皇汉武徒辛苦,骊山茂陵荒草寒。
有时买药春城暮,门掩西林杏千树。相逢稽首长桑君,与君竹木枝头露。
谭君置酒烧银烛,为我停杯吹紫玉。正逢兰佩赠佳人,何事竹枝奏离曲。
数声袅袅斗柄低,断雁哀猿入耳啼。霜满洞庭悲落木,萤流长信恨空闺。
倚阑只诉君心苦,别客听之更悽楚。此夕同游石井山,明朝独下松陵浦。
忆昔江东落魄行,张郎视我犹弟兄。春园袅娜闻花下,夕馆参差醉月明。
六载分携别离久,何人共把长干酒。千里音书不可来,梦中时见白门柳。
槯藏今已非少年,弹铗哀歌瓮牖边。慵书班氏谁曾问,学剑相如只自怜。
看君暂得同欢笑,犹胜金陵隔烟峤。窈窕离愁不可挥,请君三弄江南调。
生平颇爱酒,未尝自斟酌。一与佳宾遇,陶然不复却。
虽得一醉欢,伤生莫自觉。况复多谬妄,空为俗所薄。
静言思利己,一止良不恶。东邻有父老,顾我忽大噱。
与子共秃翁,忍弃手中爵。酒为荣卫桢,多忧正相搏。
呼儿漉新酿,且复共酬酢。醉罢各相恕,谁能责狂药。
长沙西去水驿长,季冬不觉江风凉。昭山对面挹秀色,龙口飞渡波茫茫。
斜阳缥缈入林去,岸风吹送梅花香。山头古寺鸣钟起,噌吰镗鞳和鸣榔。
松声摵摵复入耳,须臾明月浮清光。眼前景物动吟兴,千态万变非寻常。
红潮半落芳溪浅。画阑丛树天香晚。双影翠痕丛。江南秋信迟。
采香人渐老。锦箧西风早。花事几回新。越样尘暗生。
忘忧有妙理,细与曲生论。相携醉乡去,醒见月当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