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 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此词檃括陶渊明《归去来辞》而成。檃括,就是就原有的文章加以剪裁改写。此词仅微改《归去来辞》语句,不改其意,使之符合声律。
此词主旨即是“归去来”。苏轼之爱陶渊明,在于欣赏他的弃官归隐。苏轼在仕途中挫伤累累,太需要解脱,“归去来”便是他抚慰心灵的最佳方法,逃避现实的最佳途径。全词从未归以前之误、去彼来此之急写起,一直写到归来游赏之趣,田园之乐,及家人相聚之欢,最后以随缘自适作结,写得周到而浑成。尽管词意全系出自《归去来辞》,但抒写的是自己的怀抱,与胸中无此境界,徒以檃括为趣不同。
陶渊明《归去来辞》的文字,可说非常精练,没有一句废话。在这种情况下要加以檃括,有著相当高的难度,非一般人能为之。苏轼檃括此作的高妙处,在他融合了《归去来辞》的“序”与“正文”的精旨。譬如,《哨遍》的首句“为米折腰”,概括了陶渊明史传的可靠记载;次句“因酒弃家”,凝缩了“序”文的“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等语;第三句“口体相交累”,从“序”一下过渡至“正文”,除了味道不变,甚至还有导入主境的妙效。所以说,苏轼改写《归去来辞》,实际是一种艺术创造。
星源沄沄从东来,逶逦弯北势欲回。水上无风自成谷,星溪此观何奇哉。
化工妙手元不露,刺破练溪能几步。世间儿女巧己多,楼头针线月中度。
著述诗书吐肺肝,目前身后几人看。装成圈点吾徒炫,假序名公识者弹。
次女绣孙,倚此咏落花,词意凄惋。有云:“叹年华,我亦愁中老”,余谓少年人不宜作此,因广其意,亦成一阕。
花信匆匆度。算春来、瞢腾一醉,绿阴如许!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更不问、埋香何处?却笑痴儿真痴绝,感年华、写出伤心句:“春去也,那能驻?”
浮生大抵无非寓。慢流连、鸣鸠乳燕,落花飞絮。毕竟韶华何尝老,休道春归太遽。看岁岁朱颜犹故。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阴、未觉斜阳暮。凭彩笔,绾春住。
渺矣冥鸿迹,逢山得自如。片云随去住,孤鹤互相于。
出谷为求友,闻声独起予。凭君寄消息,白首老樵渔。
美人薜荔衣,霜林好颜色。虽无餐霞姿,结侣自相得。
岁寒知后凋,托根本质直。促景悲桑榆,履道苦荆棘。
白日忽西驰,尘埃失南北。
每羡西周古,千家尚力耕。高原无奥草,春日少人行。
袯襫空山满,衣冠乱世轻。鹿门归去好,闭户有松声。
明白梨花,昏黄杨柳,生来都会魂消。如雪如丝,一般各度春宵。
重门深闭葳蕤锁,只相思、梦不关牢。漏迢迢。醒也今朝,睡也今朝。
铜盘尚记承红泪,记封题、罗帕湿裹鲛绡。愁煞双鳞,何曾信息如潮。
人间容易裴航老,盼云英、目断蓝桥。尽无聊。酒尽三杯,烛换三条。
君家住近姑苏台,门前绿水群鸥来。坐对晴窗诵六甲,桃花灼灼当窗开。
几年入洛曳珠履,笔端所向皆披靡。为惜风光不待人,梦魂飞渡吴江水。
与君一见论心事,倾筐倒筐无所忌。燕市酒徒今几人,酒酣更洒杨朱泪。
遥指秋波江上船,孤帆飒飒凌苍烟。吴中春草碧于染,聊寄相思到日边。
自信嵇康七不堪,残年决计返江南。屋梁落月添离思,天际飞鸿渺去函。
羡子才如千里马,笑予身似再眠蚕。携来佳句浑忘病,更拟寻山看晓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