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吴门故人”,是指作者的挚友顾苓。他在明亡之后隐居不仕,吟赏山水,棋曲自娱,颇得人生乐趣。相反,作者汪碗却羁身宦途,不能尽游赏之乐。
这首诗首联先引用故人,表现对顾苓所选择的隐居生涯的钦羡之情。颔联写顾苓隐居地的名胜,再进一步抒发自己对顾苓的羡慕与向往。颈链则紧承上联,从季节景物入手,又写顾苓隐居生活所具有的盎然生机。尾联最后表达出作者对仕途生活厌倦悔恨情感的直接表白。
诗的开头两句“遥羡风流顾恺之,爱翻新曲复残棋”表明了对顾苓所选择的隐居生涯的钦羡之情。将顾苓直接比作才华绝世的顾恺之,更为充沛地肯定了顾苓的人品才学;以谱制新曲、复录棋局概括顾苓的生活乐趣,更能衬托出自己宦途的忙碌无聊。
“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薄祠”,这两句写顾苓隐居地的名胜,进一步抒发自己对顾苓的羡慕与向往。长洲苑与瓶簿祠都是苏州的游览胜地,“绿水”、青山”描绘出了环境的优美动人,“家临”,“人在”则刻画出了顾苓徜徉于名胜古迹、绿水青山之中的自得。仿佛人与爱物完全融化在了一起,彼此毫无阻隔,这正是作者所向往、所追求的人生乐趣。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这两句紧承上联,从季节景物入手,写顾苓隐居生活所具有的盎然生机。作者选择春天的景象,芳草、归燕、落花、浴蚕,使生活充满诗意,充满春的气息。这与作者所处的官场又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是作者对仕途生活厌倦悔恨情感的直接表白。“苦恨”两字有力,“蹉跎”一词真实感人。作者内心的苦恼烦闷、仿徨、矛盾,通过这四个字贴切准确地揭示了出来。明知这是生命的浪费,却不得不继续敷衍周旋;明知这与自己的志趣相违背,却不能与之彻底决裂,其中的苦涩滋味只有当事者才能品味得出。所以作者写来也就分外的真切感人。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碧江地没元相引,
黄鹤沙边亦少留。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孟夏雨初霁,海村桑叶肥。小麦蔪蔪秀,雉来麦上飞。
怅然远游子,顾盼思岩扉。十年困马足,四体悬鹑衣。
世态已阅历,长策莫如归。檗树无甘荫,冰壑无炎辉。
从来高蹈士,不厌寒与饥。去去故山中,努力餐蕨薇。
长林何处所,泉洁山秀峙。暧暧人烟际,灌木四五里。
枝上老鸦多,春来各生子。子幼含哺劳,子大雌雄恃。
恩勤虽已极,骨肉一巢里。此时垂白母,望远闾自倚。
行路稍欲稀,夕阳半山紫。儿今远归来,无米亲亦喜。
末语,非至性人谁能道出?
读书何所,西山之阳。崇轩朝跻,其云苍苍。有草有草,垂带而厉。
匪伊垂之,君子所萟。濯以甘雨,扬之谷风。有蔚其苗,则靡所同。
人亦有言,匪韭匪薤。不有君子,孰曰书带。在昔孔圣,仰钻庖羲。
或韦其编,亦三绝之。我乐我书,爰启其纽。我其藏之,或系于肘。
相彼良苗,亦绵其藨。譬之树兰,毋混彼艾萧。我思不其,远而莫至。
宜尔孙子,是有是似。尚勿剪薙之,以蕃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