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问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二首

放翁老手竞超然,俗子何由与作缘。

百榼旧曾夸席地,一窗今复幻壶天。

梦回橙在屏风曲,雨霁梅迎拄杖前。

吾爱吾庐得安卧,笑人思颍忆平泉。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的老年生活悠然脱俗,世俗之人与我已经无缘。

壮年酒量大,可以席地而坐喝很多酒,如今书室虽小陋,但是徜徉自适。

梦醒之后看见曲折的屏风边放着一些橙子,雨后天晴拄杖出游,迎面见着早梅绽放。

我甚是喜爱这平屋小斋,自在的安居其中,不必求田问舍,经营阔气的园林别墅。


睡得香甜酣适胜过按摩带来的舒适,江南的十月,天气还很暖和。

室中的门帘不卷而留香久,古老的砚台微微凹下而聚墨多。

月亮升起了忽然看到梅花的影子现出来了,随风时时送来高空中大雁的鸣叫声。

一杯酒太淡了您别笑话,牛背上我正扣着牛角而歌吟。

注释

书室:书房。

婆娑(pó suō):盘桓,停留。

长句:古人用指七言诗。

老手:老年身手,犹老身。

榼(kē):古代盛酒的器具。

壶天:本指鉴赏神仙境界,传说古代神仙施壶公。《云笈七笺》:“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夜宿其内,自号壶天。”

思颍(yǐng):指宋欧阳修知颍州后,喜欢颍州风物,买田筑室于其地。

平泉:指唐李德裕在洛阳有平泉别墅,饶园林之胜。

美睡:睡得香甜酣适。

和:指天气温和。

月上:月亮升起。

一杯:指酒。

牛背吾方扣角歌:用宁戚喂牛叩角而歌的故事。据《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内篇等记载,宁戚,春秋时卫人,以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扣牛角而歌。齐桓公以为非常人,召见,拜为上卿。

赏析

  第一首。起联自我表述老年人的闲居生活“超然”脱俗,总结着作品的主旨。颔联则回忆过去,描写年轻时的豪爽饮量,能够“席地”而坐,一次能喝“百榼”酒,回忆起南郑诗中“雪中痛饮百楹空”的句子,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对句写现在,紧扣题目中的“明”字,描写书房阳光明亮,窗边景色优美,犹如“壶中天地”,虽然小而陋,却足够让人徜徉其中自得其乐。这联通过对比今昔,展现出豪情逐渐消减,对退隐老湖村的感慨,言外之意可见一斑。

  颈联出句描述梦醒后看到曲折的屏风旁摆放着一些橙子,不直接与诗人其他作品联系,难以理解其用意。然而,“菊枕”与被迫与诗人分离的前妻唐琬有关,前人已经注意到“橙子”与这件事的关系,但是还未深入研究。看来“橙子”可能是能引起诗人对失去的爱情回忆的物品。读过《秋晴出游》中“梦回有恨无人会,枕畔橙香似昔年”以及《十一月四日夜半枕上口占》的“檐间雨滴愁偏觉,枕畔橙香梦亦闻”等句子,便能窥见其中的信息。了解这一点,才能体会到这句诗的真正意图。

  对句写“雨霁”之后,手拄着拐杖外出游玩,迎面看到早春的梅花景象。要理解“迎”字的表达,可以参考《探梅》中的“欲寻梅花作一笑,数枝忽到拄杖边”这两句。结联则描写平屋小斋,简洁可爱,不用去追求土地与房屋,经营着一个宽敞气派的园林别墅。“吾爱吾庐”句取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本诗的作者陆游自注:“李卫公忆平泉山居,欧阳公思颍诗,皆数十首。”

  第二首。起联写江南十月天气温和、“美睡宜人”,切题中的“暖”字。颔联写室中帘不卷而“留香久”,砚微凹而“聚墨多”,是细致的细节刻画,为陆游名句。这两联都写白天。颈联转写晚上,出句写“月”映“梅影”,幽细;对句写“风高”传送“雁声”,凄清。结联写喝淡酒亦可酣歌。用春秋齐桓公的卿相宁戚未出仕前为人挽车,在车前“扣牛角而歌”的典故,自表颓放,而兼叹壮志未伸,含意隐微。

  这两首诗把一些生活细节和片段感想组织起来。室内室外,白天晚上,怀旧写今,描景抒情,安排错落;思议古人,解嘲自适,壮气难回,旧恨萦心,随手拈来。感情中有喜悦的,有伤感的,有慷慨的,有凄恻的;描写有细致的,有疏淡的,有豪放的,有朴素的。不拘泥于一定的线索和集中的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组诗是绍熙五年(1194年)陆游七十岁奉祠家居山阴时作。这时侯,陆游已为他的书室起过“老学庵”、“书巢”等名字,反映出他老年好学不倦的精神。这一年他又在屋子东面整治了一个小园,也有“小园风月得婆娑”之句。这首诗主要为记录在“书室”与“小园”中的活动情况而作。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你喜欢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自有仲宣乐,从军仍近亲。关河历周郑,风雪过咸秦。

原上方驱马,鞍傍忽起鹑。世家传钓玉,重问渭川滨。

手足恩情重,埙篪欢乐长。
要知能忘处,坟草两荒凉。
一雨一番新,非关鼓铸频。
纵多难赠客,便失不猜人。
遍地未为富,满阶那济贫。
买愁须有为,酤酒断无因。
散处如筹计,重时似索陈。
不能賙已急,何暇更賙亲。

凄凉风雨暗山薇,梦里归与迄未归。礼乐不存三代远,江山如故六朝非。

读书老去不成癖,煮字从来不救饥。短褐长镵真活计,载芟何日咏春祈。

谯鼓咚咚入四更,行行三五入西城。
隔壕喝问无人应,怕恐人来捉眼生。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生憎雁鹜只盈前,忽览新诗意豁然。锦字展来看未足,玉虫挑尽不成眠。

草间小虫名促织,夜夜隔窗鸣不息。小儿侧足潜听声,雕笼铁栅闭尔形。

金钱纵斗争相妒,得胜转多扃转固。高秋九月严霜飞,开笼却放枯蔓归。

旧穴无踪故帷去,生死凄凉向何处?

未识东西南北路,青春白日坐销难。
如何一别故园后,五度花开五处看。

树锁苍烟白鸟鸣,春风花满凤凰城。无才难料人间事,有酒何求纸上名。

分别是非谁得料?摩挲今古自宜平。闲愁枉压眉头重,且放襟怀伴曲生。

绿云慢绾新梳束。这标致、诸余不俗。邂逅相逢,情怀雅合,全似深熟。
耳边笑语论心曲。把不定、红生脸肉。若得同欢,共伊偕老,心事忒足。
满山一夜风篁响,透屋三更月露寒。
自掩残书推枕睡,江湖秋梦水云宽。

澄潭初月影微微,雨过凉生透葛衣。十里乱蝉风两岸,藕花香送钓船归。

雪中独爱此花开,莫笑花飞委绿苔。
骨里有香吹不散,明年依旧领春回。
山头桃花谷底杏,
两花窈窕摇踵映。
江路一悠哉,滔滔九派来。远潭昏似雾,前浦沸成雷。
鳞介多潜育,渔商几溯洄。风摇蜀柿下,日照楚萍开。
近漱湓城曲,斜吹蠡泽隈。锡龟犹入贡,浮兽罢为灾。
津吏挥桡疾,邮童整传催。归心讵可问,为视落潮回。
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见《封川志》)
斗回山路掩皇州,二载欢娱一望休。
从此万重青嶂合,无因更得重回头。
商山半月雨漫漫,偶值新晴下七盘。
山似换来天似洗,可怜风日到长安。
一别几经春,栖迟晋水滨。鶺鴒长在念,鸿雁忽来宾。
五斗嫌腰折,朋山刺眼新。善辞如复我,四海五湖身。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