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蜡梅

蟫叶黏霜,蝇苞缀冻,生香远带风峭。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

银烛泪深未晓。酒钟悭、贮愁多少。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豆蔻钗梁恨袅。但怅望、天涯岁华老。远信难封,吴云雁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蜡梅花瓣薄如蝉翼而色如涂蜡,花蕾小巧而坚挺,花香从远处随风飘来,令人陶醉。不论是在山岭间还是峭溪边,蜡梅花都是盛开在严冬蜡月里。所以不管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蜡梅都是无叶有花,形体都显得瘦削而纤小。蜡梅虽挤在墙角边生活,但它却是白梅花的姊姊,最早传递出春天降临的讯息,抢先怒放花香。它就像宫妆一般的淡黄色,又似寿阳公主的梅花妆那样娇巧玲珑。

蜡梅字让人想到蜡烛,蜡烛之泪极似惜别人之泪。蜡梅花形如酒钟,而这酒钟实在得显得太小了,它似乎盛不下多少愁恨。我记得有一次在城郊的一个短亭边,乘马离别,当时见到有一群黄蜂临晚纷纷飞回巢中。你还是豆蔻年华,年轻貌美,当年情景如烟雾般时时萦绕心头。如今蜡梅冬月开花,岁华已老,想起离别已久,只能徒增哀伤。纵然以蜡丸封信,也因吴天杳远而难以送达。

注释

天香:词牌名,又名“伴云来”“楼下柳”。此词双调九十六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八句六仄韵。

蜡梅:范成大《梅谱》:“蜡梅”本非梅类,然其与梅同时,香又近,色黄,故称“蜡梅”。又称“腊木”“香梅”“黄梅”,花香甚浓,古人有赞云:“一花香十里。”

蟫(yín):衣物中的蠹虫。一本作“蝉”。黏:同“粘”。

蝇苞:指蜡梅中之一种,俗称狗蝇梅,腊月开,花小而香浓。苞,花结蕾尚未开放。

风峭:寒风料峭。

岭上:指大庾岭,盛产梅花。

“北枝”句:一本作“枝北枝南开小”。北枝、南枝:大庾岭南北温差很大,山南梅花既落,山北梅花始开。

玉奴:指齐东昏侯潘氏。潘妃小字玉儿,也称玉奴。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亦称玉奴。此均代指梅花。

澹:同“淡”。薄:一本作“泊”。

寿阳:指南朝刘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梅花落额洗而不落为梅花妆。

银烛:蜡烛之美称。深:一本作“珠”。

酒钟:指磬口梅花形如酒杯。悭:悭吝。此指蜡梅花含口而小。

短亭:古人建于路旁,常作送别饯行之处。

衙蜂:即蜂衙,指蜂群聚集于蜂王窝,盘旋如两衙拜朝。

豆蔻:植物名,亦喻处女。梁:一本作“头”。

信难封:暗写“蜡”字,古代以蜡丸封信。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蜡梅开放的季节、地点、色彩与形状,表现词人对蜡梅花的赞誉;下片由蜡梅导入忆姬,言伊人音讯渺茫,书信难达,云山远隔,再难相见。全词结构严谨,针线绵密,采用过片则变的章法,上片写梅,下片忆姬,意脉相连。

  词的发端“蟫叶粘緖”一韵,写蜡梅开于树叶披霜、寒风料峭的腊月,花苞上缀满了冰花。“岭上寒多”一韵,言大庾岭上蜡梅盛开。“寒多”“溪头“月冷”描绘蜡梅开花的环境,化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将蜡梅放在溪边、冷月的背景上,显得高洁不俗。宋人王安中《蜡梅口号》:“化工清气谁先得,品格高奇是蜡梅。”大庾岭山高温差大,山南蜡梅刚落,故曰“南枝小”,山北蜡梅始放,故曰“北枝瘦”。“瘦”“小”两字下得形象,巧妙。“玉奴有姊”一韵,写蜡梅开花早于梅花,更令人珍惜,故曰“先占立,墙阴春早”。因其早于梅花,故以“姊”称之。此处“玉奴”是以拟人手法,写出梅花、蜡梅均富于女性的柔美特征。“初试宫黄淡薄”一韵,写蜡梅的色彩与形象,以“宫黄”的“黄”形容蜡梅之色,以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之纤巧比喻蜡梅形象的娇小玲珑。上片写蜡梅,开放的季节、地点、色彩与形状。

  下片由蜡梅导入忆姬。“银烛泪深未晓”一韵,由蜡梅联系到蜡烛,并化用杜牧《赠别二首》其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转入写人事,言伤别之悲。“酒钟悭”一韵,由蜡梅品种中的磐口梅展开想象。磐口梅,花疏,开时含口如酒钟,故以“酒钟”代指磐口梅。“贮愁多少”以设问句言伤别之愁。“记得短亭归马”一韵,逆笔,写词人与苏姬别时情景。“暮衙蜂闹”,此写蜜蜂本是追逐蜡梅花的,然此时蜡梅与伊人一样逝去了,群蜂只得停留在蜂王窝旁两侧轰鸣,犹如蜂衙喧闹一般。此句以群蜂喧闹于衙的艺术形象,既写出蜡梅花谢,又暗写了伊人远去之静,此是以动衬静的手法。“豆蔻钗梁恨袅”一韵,化用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描写苏姬年轻貌美,“恨袅”又写其恨别之情袅袅不绝。此韵是从对面写起,抒自己恨别之情。“但怅望”一韵,转笔写自己年事已老,又浪迹天涯的伤痛。“怅望”言盼望姬归而不归的惆怅之情。“远信难封”一韵,最后以鸿雁捎书、吴天杳远而难达的怅惘作结。“远信难封”一句,切“蜡”字,古人以蜡丸封信,可见结句归题,针线绵密。

  此词在章法上,采用过片则变的方法。上片写蜡梅,下片忆姬,但意脉相连。上片写蜡梅时,以“玉奴”“寿阳”“姊”等女性形象,为蜡梅塑造了柔美之姿,为下片“忆姬”作好铺垫。下片写忆姬,又处处与蜡梅相连,如“银烛”“酒钟”“蜂闹”“信难封”等,均暗藏“蜡”字。善于炼字亦是此词特点,如“黏霜”“缀冻”“风峭”以“黏”“缀”“绡”等动词、形容词写天寒季节,以“瘦”“小”等形容词描写蜡梅初落与刚开的形象,以“玉奴有姊”“初试宫黄”“偷分寿阳”等典故活用及拟人手法修饰蜡梅的阴柔之美,为下片忆姬作了张本。故宋人张炎说:“梦窗善于炼字面,字面亦词中之起眼处,不可不留意也。”(《词源》)

创作背景

  这首词为咏蜡梅之作。蜡梅,非梅类,但与梅花开同时,香近似,故人们时以为同类。二者虽非同类,但蜡梅因开于寒冬众芳匿迹之时,国人亦常赋予其以高洁品格而歌颂之。吴文英因取之以忆苏姬。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猜你喜欢
三齐号难治,民瘼待良医。
勿谓人多诈,须教吏不欺。
鱼盐多近海,桑柘润连淄。
御札新颁历,无忘训诫词。

睡眼䰒松倦日长,却抛诗卷步回廊。狸奴幸自双双戏,忽见人来走似獐。

樱桃带雨,近窗栊低亚。闲里匆匆过春社。正高城,画角吹梦无端,天渐晓,梦到水精帘下。

梦残莺唤起,却道书来,小印分明玉人写。冷语最销魂,花待郎归,待郎归,可怜花谢。

若留得、西湖柳绵儿,定说与,卿卿似侬游冶。

七世美仁里,八叶通德门。五教植本始,百行郁华文。

仁义日可见,金玉作庸言。鸡鸣绳准出,举足宫徵存。

厚趾靡颠丘,长津从冽原。何为末受者,卑垢辱华先。

邯郸枕里了功名,安乐窝中适性情。瘦石烟霞无尽藏,小山鸡犬亦长生。

云间彩凤衔金简,花底青鸾度玉笙。我是橘中同奕者,定骑龙尾共瑶京。

故事顺时羞角黍,旧仪乘节浴兰汤。人间凉麦欣时豫,天上薰风爱日长。

黄鹤嵩台伯仲间,东南名胜莫能班。牂牁小让三巴水,石室奇于大别山。

形闪烁,影低微。一日秋风一日稀。莫笑前生真草草,今生还避太阳飞。

聚春工,开绝艳,天巧信无比。旧日京华,应也只如此。等闲一尺娇红,燕脂微点,宛然印、昭阳玉指。
最好是。乐岁台府官闲,风流剩欢意。痛饮连宵,花也为人醉。可堪银烛烧残,红妆归去,任春在、宝钗云髻。

阙下班行旧日分,海边名姓少人闻。一竿自钓南溪月,五㹀亲耕上阪云。

竹径常无猿报客,松关惟有鹤为群。只缘不忘平生谊,塞雁来时屡梦君。

世事朝朝异,炎凉处处同。
江山千古在,风月几时穷。
采菊思陶令,登楼忆庾公。
客情消不得,又听北征鸿。

大农遗爱在桐川,血食于今几百年。应想岁丰秋赛日,送迎歌舞独喧阗。

水浸泥弹丸,思量无道理。浮沤梦幻身,百年能几几。

不解细思惟,将言长不死。诛剥垒千金,留将与妻子。

几年不到东岩下,旧住僧亡屋亦无。
寒日萧条何物在,朽松经烧石池枯。
小园日日狂风雨。几阵桃花红去。惟有绿窗朱户。春色常如许。
歌声屡唤飞云驻。销得行人且住。倒尽玉壶春露。醉到无愁处。

展卷光腾五朵霞,总由忠爱发精华。诗宗杜老能忧国,文溯昌黎属大家。

午夜疏灯焚谏草,春风小驿见常花。悬知兄弟联吟处,添得新诗护碧纱。

一听西川拥鼻吟,悠然古意未销沈。空山落木三秋景,老鹤孤鸿万里心。

庄叟漫誇渔父圣,伏波终怯武陵深。越裳杳杳徛兰远,空谷能无感足音。

人物依然元祐中,莺边系马亦金狨。相君惟忆刘夫子,学士须还儋秃翁。

翰苑鹤天双鬓雪,玄都燕麦几春风。老来始得文章力,前有欧公后益公。

芳树阴阴脱晚红。馀香不断玉钗风。薄情夫婿花相似,一片西飞一片东。

金翡翠,绣芙蓉。从教纤媚笑床空。揉蓝衫子休无赖,只与离人结短封。

桃花洲上藕花矶,吟卧花间忘却归。村南也有老渔父,钓得鲈鱼不款扉。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