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连理枝头艳丽的鲜花正在盛开,但风雨嫉妒鲜花的美丽,时时刻刻想要催促鲜花凋谢。
我真想让掌管春天的神长久做主,不让娇嫩可爱的鲜花落到碧绿的青苔上。
注释
连理枝:两棵树连生在—起,枝叶交缠。诗人常以之比喻夫妻恩爱。
催:催促。
愿:希望。青帝:传说中的春神,主管春季节令。
莫遣:不要让。点翠苔;指花瓣飘落,点缀在翠绿的苔藓之上。

赏析

  惜春和怜花的情感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珍惜,而且包含着一种自怜、对人生短促的叹惜、对生命不能圆满的茫然。也就是所谓的写景以自况,借花以自怜。《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怜花、葬花最明显也最强烈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这首诗直露惜花之情,并借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前两句写象征邪恶力量的横雨狂风侵袭着象征美好事物的花;后两句写呼唤青帝为落花做主,莫让风雨欺凌花,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诗写得含蓄而深情。

  唐代的孟浩然曾写过一首有名的“惜花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在春眠中被欢快的鸟啼惊醒,想来当时还并未完全从梦中清醒,却唯独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和遭风雨的花。怜花之情写得很是生动。而这首朱淑真的诗,惜花之情却写得更是直露。

  起首两句,展开的似乎是一种搏斗的场面,一方面是正在开的弱花,另一方则是满怀妒意的横雨狂风,作者用“正”和“便”两个字突出了其间时间的紧迫,有搏击的紧张感。“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花开正好,风雨何急,但是在作者眼里,横雨狂风夹着妒意向落花袭来时,已经成为人间暴虐力量的化身,而那正当新鲜、美好而又娇嫩的花枝则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眼中不仅仅只有落花,还有落花般不幸的人生、世事:人之无力掌握捉弄人的命运,而人间暴虐的力量往往占上风。这两句实际上是对人世生活的一种概括。

  诗人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和苦难重重的人生,只能从内心发出呼唤:“愿教青帝常为主,莫教纷纷点翠苔。”在乞求司春之神保护花儿,不要落下地成为尘埃的心情中,实际上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这种呼唤有点类似于晚清诗人龚自珍写“我劝天公重抖擞”时的浪漫精神。整首诗的情花之情,并非是对自然景物感慨,而是对人生的感溉,诗表达的主要是一种哲理,以落花来写人世的风雨沧桑,以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将这首诗与孟浩然的那首诗作以比较,孟诗的意象和情感更自然,更生动,形象和意念结合得更紧密,更饱满,而这首诗则理大于象,理大于情,如果说孟诗更合于林黛玉所说的:“这是人心自然之音,做到那里就到那里”,那么朱淑贞的诗则是为理而作的诗。这也是唐诗与宋诗的基本区别。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猜你喜欢
一番新雨洗华亭,四面晴天倚翠屏。
并秀采莲舒嫩脸,孤飞白鹭带残星。
披襟骤觉登仙乐,倚槛犹疑倒影青。
横笛晚来声更好,龙吟泓下亦时听。

八月驱车入旧京,戍尘千里暗江云。承平日久方多事,交旧星稀苦忆君。

洛下秋风应已至,江东暮雨不堪闻。一时幽意何人会,灯火微吟对许浑。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

翩翩翠盖覆鸣銮,诏许都人夹道看。乐府尽歌杨柳曲,后车多著鵔鸃冠。

东崖紫云飞,西壁白雪炯。
洞口一何邃,人闲无此静。
松风翻瀑怒,梅月逼鹤警。
苔污断阙石,茶注彭亨鼎。
丈人极好生,生神最澄景。
且修黄房诀,夜向香心永。

慧日阁深抚帝坐,相公馆客访奇货。两龙浴水来夹舟,保长惊呼贵人卧。

雷奔电睒导客行,仙源庆牒稽图名。帖报新恩得龙子,万岁巷里愁琴声。

一龙飞腾上天去,烛影赭袍挟临御。可怜折断双晶莲,墀下殿岩捽头舞。

一龙朱邸开会稽,投怀再见雏龙飞。嗣皇庆寿攽金扇,隆国承封曳玉衣。

五十年来六更毕,大龙枯颅琢饕餮。白头青盖牵羊行,绕柱龙孙拜番佛。

镂簟珠襦散不收,霅川碧血几经秋。谁知龙輴千官卫,不及西溪土一抔。

当时戚里承恩泽,卫王鲁国同朝列。不堪潜邸问虹桥,留与桓溪夸䧿楔。

迎恩门外夕阳斜,终古桥痕漾采霞。渔童打桨入东浦,指点荒村保长家。

桂影青天满,桑干白水斜。
公车不待诏,客舍只思家。
报主雌雄剑,谋生子母瓜。
去年今夜酒,吴市听琵琶。

阁道横空去,连峰叠嶂开。地随秦塞尽,山自汉中来。

行蚁缘旋磨,粘蜗上古台。当年转战处,弥望满蒿莱。

南风伊轧语窗扉,团扇无功白日迟。
长恨老来方学易,自从春去不吟诗。
虫丝有力萦琴来,蛀粉无声点墨池。
偶出门前行数步,石榴花过已多时。
无复颠狂似少时,逢君犹自说蛾眉。
玉堂旧事君休念,两袖啼痕又送谁。

河水滔滔不尽流,今来古往几春秋。波涛不覆渔翁艇,馆舍常迎使客舟。

青眼有情惟岸柳,白头无闷是沙鸥。从今解却尘缨去,一任沧波孺子讴。

高原凿深井,水流深淙淙。三咽清肺腑,凛然冰雪容。

云埋石甃冷,月照山泉空。汲引君勿辞,是中有神龙。

朔风惨凛寒更逼,残叶萧萧砌阶积。揽衣起步月初上,寥天夜气澄虚白。

予怀浩浩何所营,月影徘徊如有情。板桥南畔无家客,谪弃人间处士星。

解补梁间垒,能寻花下门。春来与秋去,莫负捲帘恩。

灰律何时应,江春昨夜来。
细风先动柳,残雪不藏梅。
馀冷迷清管,微和发冻醅。
闭门无客到,樽俎为谁开。

闻说仙凫至,欢声涌鄂城。冰悬当道鉴,玉赞长官清。

八载无长物,千秋有盛名。徵书虽日下,应体卧辕情。

紫陌破清晨,雕鞍映画轮。
因修洛阳禊,重忆永和春。
锦乡荀香度,楼台梵宇新。
忙中得间暇,来见解空人。
六载馆杭州,重来访旧游。
山中才过雨,客里又惊秋。
岚气蒸衣湿,泉声激石流。
功名苦行役,差见渡头鸥。

此个物,上拄天,下拄地。皖口作眼,皖山作鼻。太平退身三步,放你诸人出气。

太平淈髿汉,事事尽经遍。如是三十年,也有人赞叹。

靡靡流火西,鲜飙扫馀燠。奇怀迈良辰,散步粤山麓。

林峦蔚葱茜,丘壑缭而曲。振缨蹑崇台,神情若新沐。

绰约台上人,清扬美如玉。冥心观太初,天地渺一粟。

幻形忘赘疣,委运付亭毒。浮云寓太虚,不满一捧腹。

悠哉偕友朋,适意此盘谷。岸帻南斗旁,云溟聘遐瞩。

徜徉四山暝,日入欢未足。秋声动乔林,飒飒度疏竹。

松灯奚待篝,明月自为烛。真乐同逍遥,岂必骖黄鹄。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