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路上行人,踏起的阵阵尘埃四处飞扬,行客相逢的时候,都交口称道:这座大楼像幻觉中出现的奇景。他们指点着最高处的檐牙,称赞它建筑的奇异雄伟,像波浪起涌,浮云飘动。今年这一带有万里长的地方,金兵没有来侵犯,人们过着太平的日子。但是,这还不够,还要废除长淮的界限,恢复原来宋朝的版图。我们要建立一支有千骑的地方军,用以保卫地方上的安宁。登上高楼,凭靠着栏干观望,东南临安的上空,有一股吉祥的气象,这可能是皇帝下决心要发兵打过长淮去,收复西北的神州。
有很长的时间了,怀念嵩洛的李德裕早已去世了;有人笑我,为什么在这个楚尾吴头的地方不走?看吧!像刀弓一样的田中小道上,往来的车马像流水似的连绵不断。从现在起,我们要尽情地享受这赏心乐事的快乐,要尽快安排酒令诗筹等娱乐器具,以供应人们来这里饮酒赋诗的时候用,我们要把这里建设成华胥国,虽然这是个梦,但是,我们祝愿人们年年来这里象旧地重游一样。
注释
(1)征埃:行路人走起来的尘埃。
(2)幻出:虚构的意思。
(3)檐牙:古代建筑屋檐上翘的叫飞檐,沿着屋檐的边沿下垂的叫檐牙。
(4)长淮:指淮河之长。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东经河南、安徽,注入江苏的洪泽湖而入长江。全长约二千公里。金兵侵略时,宋室南逃,双方议定,以淮河为界。“罢长淮”,就是不承认以淮河为界。
(5)千骑:辛弃疾在滁州建立了一支地方武装。农忙时生产,闲时训练,战时打仗。
(6)凭栏:倚着栏干。
(7)佳气:吉祥的气象。
(8)神州:泛指中国。
(9)怀嵩:怀嵩楼。怀嵩楼即今北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舆地纪胜·滁州景物下》)
(10)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可称“楚尾吴头”。
(11)陌上:田野小道。
(12)华胥(xū):人名。传说是伏羲氏的母亲。﹝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列子·黄帝》)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词由登楼而有感,登高远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作者胸怀天下,仍不能忘怀的是还在沦陷的中原大地,但作者同样对失地的收复充满希望。

  上片描写奠枕楼的宏伟气势以及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来描述高楼的气势,一是奠枕楼建设速度之快,如同一夜之间拔地而起;二是奠枕楼高耸入云,气势非凡。“征埃成阵”,“今年太平万里”是人民安乐的根本条件,点出了行客如云,市场繁茂,以前的饥荒凄凉的景象,已经绝迹。接下来写的是登上楼以后的感受。首先,作者感到欣喜,因为金兵没有来侵扰,老百姓今年获得了一个安定丰收的好年景。作者的思路沿着滁州这一个地区扩展到全国,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最后把矛头直接刺向南宋当朝:“东南佳所,西北神州。”弓刀陌上,车马如流是作者把思路从广阔的视野又收回到奠枕楼周围的实景中去。在楼上远眺,一是寄希望于南宋朝廷,二是面对中原感到痛心不已,东南虽然可以苟安一时,但是不可以忘记了北伐中原的大业。

  下片头三句“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是由古人联想到自己。当年李德裕在滁州修建了怀嵩楼,最后终于回到故乡嵩山。但是作者自己处于这个南北分裂的时代,祖国不能统一,故土难回,肯定会让李德裕笑话自己。这里已经道出了词人心中的悲痛,但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作者又有了信心。辛弃疾初到滁州,见到的人民是:“方苦于饥,商旅不行,市场翔贵,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见《铅刀编·滁州奠枕楼记》)而现在完全换了另一种景象,这是他初现身手的政绩,也是他的骄傲。“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作者无法抑制自己喜悦的心情,感到自己即将有所作为,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宁静和平。

  这首词豪放雄伟,起伏跌宕,层次分明,步步深入,是辛弃疾南渡后,在抗金前哨的一首重要的词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三十三岁,在知滁州任上。辛弃疾到滁州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经过一番努力,不到半年的时间,各方面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与人民同享欢乐,建了这座奠枕楼。楼成后,他怀着喜悦的心情,与友人李清宇同游奠枕楼,兴之所至,写了这首词以和李清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天上名鹑尾,人间说虎头。
春风千万岫,秋水两三洲。
客晚惊黄叶,官闲笑白鸥。
双江日东下,我欲赋扁舟。
法轮法眷有齐公,曾探斑斑虎穴中。
不必老夫亲到也,自然千里便同风。

翳翳踰月阴,沈沈连日雨。开帘望天色,黄云暗如土。

行潦毁我墉,疾风坏我宇。蓬莠生庭院,泥涂失场圃。

村深绝宾客,窗晦无俦侣。尽日不下床,跳蛙时入户。

出门无所往,入室还独处。不以酒自娱,块然与谁语。

寒月高斋子鹤闻,竹烟梅雪冷纷纷。偶然笔落珠成字,误被人呼凤作群。

万石厕牏香史册,八荀杯杓走天文。眼中鬃鬣联翩去,任我南山北岭云。

城角日高人寂寞,小庭行遍拾桐花。

楚女春心不自持,月明谁唱竹枝词。琼簪玉珥何颜色,翠幕朱阑且岁时。

燕子楼空伤往事,杜鹃花老负归期。江头几度风和雨,转觉湘灵瑟调悲。

夫子生知者,相期妙理中。(《送刘禹锡发华州》)。

野雀不向山林宿,如何却傍人家屋?山林怕遭罗网围,人家又恐人驱逐。

饮啄频惊殊不足,辛苦营巢随养育。昨日雨狂风拔木,人家屋倒巢亦覆。

雄悲雌泣无所施,堕地最苦黄口儿。黄口羽湿不会飞,啾啾草底啼渴饥。

雄雌啄哺稍觉长,无故又被樊笼羁。雄雌劬劬绕笼飞,啄哺不异居巢时,但恨不得身相依。

我感此情子细推,人之与物初无违。安得开笼而纵之?

山林朝市俱无疑。

向夕千愁起,自悔何嗟及。愁思且归床,罗襦方掩泣。

绛树摇风软,黄鸟弄声急。金屋贮娇时,不言君不入。

共沐恩波数载中,忍看此日去匆匆。铜鱼洲静萍花合,金凤山高栗叶红。

应有素琴调夜月,时闻玄鹤下秋空。南山依旧东篱外,重对秋阴菊数丛。

秀野池阁阊丘东,千跗万萼春烟笼。主人弄笔追清雄,好客不道陈元龙。

邓尉花发山山秾,好事千里千人从。包家费家河尽塞,四方并迹舣多{舟卬}。

主人辨物邀群入,山堂日吉谋清悰。是时新正且未破,上元虽过镫犹红。

周遮何止树万丛,枝枝缀蜡缘春虫。碧天沈沈未上月,青梢濯濯初弥风。

池塘冰泮新水瀜,远近影落无边中。林亏竹蔽各窈窕,疏者得密密者重。

不夜亭边听填咽,银花火树何摇溶。拔地一塔并两峰,黑云半截垂天虹。

光焰或窃合利颗,雷峰不待南屏钟。葡萄一架制最工,百千苹实缠栊枞。

长安担头笑琐细,令我远忆浮槎翁。楚鞭戛击声磨空,动地鼓愕渔阳坟。

旃幢旌节遍山出,三里雾合昏穹窿。哀丝豪竹乐未终,化人城与仙山通。

飙车电毂如有逢,妙严仿佛来香踪。紫霞之衣金绡?,并桃冠子偏髾浓。

白咽红颊青青瞳,临水隔花小队恭。五花寂寞嫌幽宫,青虬跃跃白凤雍。

采珠拾羽共游衍,笃蓐一发云已封。厌厌夜半星横纵,主人与客欢无穷。

百瓶卧地拇折冲,接䍦倒著扶奚童。明朝更约探梅去,万山寒玉含珑松。

梦绕双亲膝,牵衣话正长。鸡声惊觉后,依旧在他乡。

嬴女昔解网,楚王有遗躅。破关既定秦,碎首闻献玉。
贞姿应刃散,清响因风续。匪徇切泥功,将明怀璧辱。
莫量汉祖德,空受项君勖。事去见前心,千秋渭水绿。

菀柳荒亭下,残碑古戍前。秋光晴到水,山色净于天。

气变虫音急,河沉月影偏。鸣鸡催候吏,问渡石溪船。

十四盈盈十五馀。浓颦浅笑画难如。秘辛偷录一编书。

齿灿仙犀樱破半,眼窥媚凤月斜初。几时扶上六萌车。

文而博兮乐且有余,武有勇兮莫之测窥,
闽之南兮江之西。俯视鼎镬兮犹一潢池,
士怯且惰兮若奉骄儿。一夫死兮百将莫支,
提千人兮左右以之。嗟平生之志兮马革裹毙,
使畏死而偷生兮将形骸焉依。

常伯二卿俱擅美,宪台谏省各知名。英词宜和南薰曲,雅意难追北斗城。

元礼风声谁得御,孟公姓字坐皆惊。联肩接袂予何幸,一笑从容每尽情。

散策欲薄暮,疏钟犹殷床。
风烟函古趣,岩壑生幽香。
仰首逼象纬,俯视渺川光。
向来非突兀,几成虎豹场。
柳间黄鸟路,波底白头天。
火浣出炎洲,良酝出淄青。
甘冰饴雪出闽越,芬樗馥栎出厓门。
萋菲出辇道,稊稗出藉田。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