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当年在曲折的回廊深处,我再一次与你相逢。你抹掉泪水,颤抖着依偎在我怀里。分别之后,你我承受着相同的凄凉痛楚。每逢月圆,便因不能团圆而倍感伤心。
分别后只觉得半生两苦,枕上早已是泪痕点点。回忆起你最让我心动的一刻,是你那堪称第一的绘有折枝图样的彩色的罗裙。
注释
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匀泪:拭泪。全句指在情人的怀中颤抖着搽拭眼泪。
不胜清怨:指难以忍受的凄清幽怨。唐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不胜:承受不了。清怨:凄清幽怨
分(fèn):料想。
山枕:枕头。两端凸起中间低凹的山形枕头。
檀痕,浅红色的泪痕。是说沾上胭脂的泪痕。
涴(wò):浸渍、染上。枕头上浸渍了粉红色的泪痕。
销魂:极度的愁苦或欢乐。
折枝,中国花卉画技法,即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宋仲仁《华光梅谱·取象》:“……其法有僵仰枝、覆枝、从枝、分枝、折枝。”
花样:供仿制的式样。罗裙:丝罗织成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赏析

  由于作者的气质与秉性使然,所以即使内容为艳情,词作也往往会呈现出迥异的风格。早期花间词不仅内容空虚、意境贫乏,而且多追求辞藻的雕琢与色彩的艳丽,虽然词人多为男子,但他们写出来的文字却带着极浓重的脂粉气;纳兰的这一首《虞美人》虽然也写男女幽会,却在暖昧、风流之外多了几分清朗与凉薄。

  发端二句“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很明显出自于李煜在《菩萨蛮》中的“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一句。小周后背着姐姐与后主在画堂南畔幽会,见面便相依相偎在一起,紧张、激动、兴奋之余难免娇躯微颤;纳兰词中的女子情郎私会于“曲阑深处”,见面也拭泪啼哭。但是细细品味,后主所用的“颤”字更多展现的是小周后的娇态万种、俏皮可人,而纳兰这一“颤”字,写出的更多是女子的朋情之深、悲戚之深,同用一字而欲表之情相异,不可谓不妙。

  曲阑深处终于见到恋人,二人相偎而颤,四目相对竟不得“执手相看泪眼”,但接下来纳兰笔锋一转,这一幕原来只是回忆中的景象,现实中两个人早已“凄凉”作别,只能在月夜中彼此思念,忍受难耐的凄清与幽怨。夜里两枕难眠,只能暗自垂泪,忆往昔最令人销魂心荡的,莫属相伴之时,以折枝之法,依娇花之姿容,画罗裙之情事。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再现夫妻重聚时的情景,字句间一片春光凄凉。从词意上看,这首词是词人回忆妻子相恋的情景,通篇皆作追忆的口吻。

  上片布景,展现相见之时及别离之后的情景。“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别后的凄凉,最难以忍受的是月明之夜的清冷相思。读来令人摇心动魄。虽并非初次,却仍然有点紧张。暗地里,偷偷匀拭着眼泪,心潮激荡。回想起别后,两处相思,一样凄切悲凉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词意陡转,道破这原是记忆中的美妙而已,现在已是别后凄凉。凄清幽怨到让人不堪承受。

  下片说情,剖示当下的心境。“半生已分两眠过”,紧承词意,将失意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凄怆词意并未因而消减,依然辛酸入骨。结句处的“折枝花样画罗裙”,借物映人,含蓄委婉。

  布景与说情,尽管皆记忆中事,但其注重于捕捉当时的感觉和印象,却令得已经过去的景和情,鲜明生动地浮现目前。

  与很多花间词相比,李煜的艳词大多做到了艳而不俗,能将男女偷情幽会之词写得生动而不放荡。纳兰的这一首《虞美人》又在李煜之上。

  这首词首尾两句都是追忆,首句写相会之景,尾句借物映人,中间皆作情语,如此有情有景有物,又有尽而不尽之意,于凄凉清怨的氛围中叹流水落花易逝,两清岁月无情,真是含婉动人,情真意切。

创作背景

  该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写此作品时,纳兰的结发妻子卢氏,已离世多年,长久两寂的纳兰,总是抹不去与妻子在一起时的那些点滴快乐,总是抹不去心头似被月光镌刻上去一样的温暖回忆。于是写下此词以舒缓自己相思之苦。

赏析二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再现情人重聚时的情景,字句间一片春光凄凉

  从词意上看,大约是写昔日的情人,通篇皆作追忆的口吻。“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开篇两句化用了李煜《菩萨蛮》中的“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生动传神。别后的凄凉,最难以忍受的是月明之夜的清冷相思。读来令人摇心动魄。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词意陡转,道破这原是记忆中的美妙而已,现在已是别后凄凉。凄清幽怨到让人不堪承受。

  “半生已分两眠过”,紧承词意,将失意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凄怆词意并未因而消减,依然辛酸入骨。

  结句处的“折枝花样画罗裙”,借物映人,含蓄委婉。整首词从头到尾都是写实,写对方的情态状貌,中间数句皆是情语,有情有景,有尽而不尽之意,通体灵活隽美。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猜你喜欢
庭树新阴叶未成,玉阶人静一蝉声。
相风不动乌龙睡,时有娇莺自唤名。
平生情趣羡渔师,此日烟江惬所思。
肥鳜香粳小艛艓,断肠滋味阻风时。
千峰隔湘水,迢递挂帆归。扫月眠苍壁,和云著褐衣。
洞虚悬溜滴,径狭长松围。只恐相寻日,人间旧识稀。
语低清貌似休粮,称著朱衣入草堂。
销暑近来无别物,桂阴当午满绳床。
与雁分洲宿,连云做梦清。
江风人事老,夜雨客心惊。
潮急仍吞濑,更寒不过城。
子陵吾所韪,蓑外底须名。
八十六年强健客,求余判断二苏诗。
年来点检室中事,问着邻家总不知。

青云明日羡翻飞,应念陶家独掩扉。君最往还知五柳,何曾送客解依依。

阴云著地无精光,细雨翳日看微茫。千里江山在何处,心怜社燕冲风翔。

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
是谁谈佛法,真个坠天花。
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禅关堪早闭,应少客停车。

远从江左入湖南,姜被初分思岂堪。閒算长公年纪数,白头今已六旬三。

萝磴松梯百尺回,秋风还上粤王台。星涛海涌三江入,篁竹关通五岭开。

白雉今看重译奏,碧油何限请缨才。子虚赋似尊前客,不数之罘射猎来。

南山悠悠去天尺,雀寒未晚争投棘。野人篱落不胜荒,溪欲绝流堆乱石。

小园蔬药知有无,未免杖藜烦两屐。雾蒙甘菊细茎紫,风动牵牛晚花碧。

邻舍翁归竹几空,秋天日落松窗寂。小杯翻酒足自娱,闾巷浮沈真可惜。

时光疾箭催人老,先后恩荣世间少。
虽然私第保余年,每日心悬侍天表。

阴厓谽谺气溟濛,山木惨切悲回风。石梁驾天蟠彩虹,飞流下捣龙光宫。

上仙之都弱水东,彼岸可度天之功。十年寻仙志未已,台岳欣逢羡门子。

愿君启我元命秘,荷镵拾茅吾不耻。桃源洞天春色多,尔时刘阮今如何。

江上重逢邹大娘,桃花红嫩染纤裳。蔓青溪上曾相见,犹记胡麻饭颗香。

醉眠亭上追游日,为惜高情对物华。草港斗飞花鸭雨,竹沙深映白鹇罝。

丛丛山影侵云飞,一一人家落路斜。近报风流多著作,门生若个是侯芭。

神仙骐骥解飞鸣,独立松巅刷羽翎。愧我承恩老山野,九皋清唳月中听。

不有升沈感,浑忘出处难。生还自戎马,家食托渔竿。

复与软红约,思乘戴白欢。故山吾负汝,临发为重看。

鹿石晓寒云漠漠,虎溪春浅水潺潺。

自别逋仙梦已孤,横斜栏外倩谁扶。春风无力低笼纸,一幅楼东晚睡图。

扶持冷梦属林逋,春去孤山一醒乎。鹤自天涯人自老,可怜无夜不西湖。

十二雕栏属曲扶,珊珊梦入小山孤。金铃声动霜禽下,春到罗浮醒到无。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