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三章章五句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曲江秋气肃杀景物萧条,枯折为菱荷随着波涛漂摇,飘泊他乡的我啊空叹岁目已老!
江边的素沙冲刷着白石,哀呜的孤雁将同伴寻找。即事吟诗既非今体又非古体,激越的歌声摇动着丛生的草木,江边的华屋比比相连难以计数。
我能甘心忍受贫苦,弟侄们何必为我泪落如雨。我已断定此生艰难而不去问天,幸好杜曲那边还有几亩桑麻田,所以我将移居终南山边。
短衣匹马追随李广的足迹,射杀猛虎以度过余年。
注释
曲江:一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为汉武帝所造,因池水曲折而得名。唐开元中疏凿为游赏胜地,南有紫云楼和芙蓉苑,西有杏园和慈恩寺,春秋佳日,游人如云。
萧条:寂寥冷落。
游子:杜甫自谓。嗟(jiē):感叹。垂二毛:年将老意。二毛,头发斑白。
白石素沙:即净石白沙。相荡:谓白石素沙在水中相荡磨。
哀鸿:孤雁哀鸣。曹:同类。
即事:眼前事物。后因称以书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为即事诗。今:今体。古:古体。
“长歌”句:宋玉《风赋》:“蹶石伐木,捎杀林莽。”此句意谓长歌当哭,悲愤激烈,声震草木。长歌,连章叠歌之意。激越,歌声浑厚高亢。捎(shāo),摧折。林莽(mǎng),丛生的草木。
比屋豪华:形容富贵豪宅之多。比,相接连。
吾人:犹我辈,指杜甫自己。
何伤:为何伤心。
自断:自己判断。休问天:不必问人。
杜曲:地名。亦称下杜,在长安城南,是杜甫的祖籍。杜甫困居长安时,尝家于此。桑麻田:即唐之永业田。《新唐书·食货志一》:“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卜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永业之田,树以榆、枣、桑及所宜之木,皆有数。”规定植桑五十株,产麻地另给男夫麻四十亩,故称“桑麻田”。
南山:指终南诸山。杜曲在终南山麓,所以称“南山边”。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善骑射。
残年:犹余生。

赏析

  第一章诗人借曲江秋季萧瑟,抒发个人怀才不遇寂寞忧伤。首句“曲江萧条秋气高”,写诗人秋游曲江,曲江一派萧条冷落景象。次句“菱荷枯折随风涛”,写秋风瑟瑟,菱荷残枝败叶在水面随风不停摇曳。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诗中以景起兴,曲江秋气感人,诗人不免有年衰之叹。第三句“游子空嗟垂二毛”,写诗人宦旅京华,郁郁不得志,年纪将老而功名无成,面临秋色寂寥的曲江,诗人感慨万千。末二句“白石素沙亦自荡,哀鸿独叫求其曹”写曲江水下白石、素沙,在流水中摇荡不定;孤独的鸿雁悲哀鸣叫,仿佛是在寻求它的伴侣。诗中以此作比,暗喻诗人落魄孤零之况,烘托了诗人失意寂寞的心情。

  第二章写诗人放歌解忧。语似旷达,实为悲愤之词。首句“即事非今亦非古”,诗人根据眼前情事即兴吟咏,此诗以五句成篇,似为古体诗;而以七言成句,又似今体诗。这种七言五句的格式,系杜甫自创体,所以说“非今亦非古”。次句“长歌激越捎林莽”,长歌指此诗三章相连,“连章迭歌”;诗人引吭高歌,声动草木,“足以一抒胸臆”。(《杜诗详注》)第三句“比屋豪华固难数”,曲江一带豪华宅第,难以胜数。这一句措词平淡,却意味深长,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感。末二句“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庄子·庚桑楚》:“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矣。”杜甫化用以表达自己愤懑不平的心情,说“甘作”正表明诗人并未“心似灰”,实质上仍是不甘心。诗人奉劝弟侄不必为他仕途失意而伤心流泪。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劝慰他人之语写出,语似达观,更显凄楚悲愤。

  第三章写诗人仕途无望,意欲归隐,抒发了内心的愤懑心情。首句“自断此生休问天”,诗人怀才不遇,认为此生仕途无望,不必去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杜甫有诗说:“南山豆苗早荒秽。”(《投简咸华两县诸子》)两句写诗人打算回祖籍隐居度晚年。曲江宅第豪华,却非故园。诗人意欲归隐,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末两句“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写诗人欲学汉朝名将李广射虎于南山,以终残年。《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贬为庶人,家居数岁,尝于蓝田南山中射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一也”。“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杜甫本善骑射,多年前游齐赵、梁宋时曾“呼鹰”、“逐兽”,所以有此联想。蓝田与杜曲相距不远,因杜曲,故及南山,因南山,故及李广射虎。李广尚能“自射”,而己只能“看射”,一时感慨之情、豪纵之气,跃然纸上。此诗章法独特,前三句连韵作一顿,为杜甫自创的“连章体”。

  这三首诗层次井然,首尾相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诗人感情深沉而忧伤,悲愤之情融于全诗。诗中情景相生,比兴兼具,沉郁含蓄。

创作背景

  这组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曲江是当时的游览胜地,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记载,当时考中进士的人,都聚宴于曲江亭庆贺,谓之曲江会。杜甫游曲江,有感仕途失意,遂有此作,以抒发自己抑郁情怀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山缭平湖,寒飙扬、六英纷泊。清镜晓、倚岩琪树,挠云珠阁。窈窕缯窗褰翠幕。尊前皓齿歌梅落。信醉乡、绝境待名流,供行乐。
时易失,今犹昨。欢莫再,情何薄。扁舟幸不系,会寻佳约。想见徘徊华表下,个身似是辽东鹤。访旧游、人与物俱非,空城郭。
小饮微吟,残灯断雨,静户幽窗。几度花开,几番花谢,又到黄昏。潘娘不是潘郎。料应也、霜黏鬓旁。鹦鹉阑空,鸳鸯壶破,烟渺云茫。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野情贪药饵,郊居倦蓬荜。青龙护道符,白犬游仙术。
腰镰戊己月,负锸庚辛日。时时断嶂遮,往往孤峰出。
行披葛仙经,坐检神农帙。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
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从容肉作名,薯蓣膏成质。
家丰松叶酒,器贮参花蜜。且复归去来,刀圭辅衰疾。

买山艺花竹,长恐落人后。不见竹林人,山王非俎豆。

市门能几许,掉臂日奔凑。迟子来朝天,商略陈薄陋。

柳公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忽闻铿然爪甲声,四坐惊顾知是铁。

含簧腹中细泉语,迸火石上飞星裂。公言此物老有神,自昔闽王饷吴越。

不知流落几人手,坐看变灭如春雪。忽然赠我意安在,两脚未许甘衰歇。

便寻辙迹访崆峒,径度洞庭探禹穴。披榛觅药采芝菌,刺虎鏦蛟擉蛇蝎。

会教化作两钱锥,归来见公未华发。问我铁君无恙否,取出摩挲向公说。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静里三三昧,多年得效方。不知缘底事,动辄叹龚王。

飞旌向何许,深入万松烟。草湿云边径,山昏雨外天。

兴高穷胜迹,政美见丰年。谁识君侯意,临风一慨然。

高云作时霖,小雨成薄霿。变灭须臾期,杲杲同一梦。

才老天心奇,文字极所纵。气摄龙象瘖,大千震微讽。

孤往若有见,偕来已失众。飘风小噫欠,宁觉蚊蚋鬨。

萧寥楚山川,可叹非时凤。笑我滀涔蹄,短汲才一瓮。

煎愁自相濡,悠忽了宾送。多生何因缘,清净每饭共。

愿睹成宝坊,断桷备斲砻。

一别春城雨,两回秋月圆。灯前不尽醉,书札但空传。

远道复远道,驱驰何草草。及归已踰年,白发添不少。

入门悼先亡,痛哭伤怀抱。子妇共号咷,百感相煎煼。

拭泪问里闾,叹逝惊莫保。衰杀谁使然,矫首问苍昊。

从此甘息机,田野安吾老。

花中闲远风流。一枝秋。只枉十分清瘦不禁愁。人欲去。花无语。更迟留。记得玉人遗下玉搔头。

日斛葡萄剩有馀,一官不换只閒居。窗含烟气虞山近,门掩秋声栗树疏。

鸿雁去来知几气,鸡虫得失竟何如!丈夫高盖非无日,聊遣閒情赋《子虚》。

羽扇风前故迹,洞箫声里高秋。怅望美人何处,江山应识重游。

淮南秋月漾清波,照彻冰壶秋气多。二十四桥春似海,羡君骑鹤数经过。

晓窗风细响檐铃,一曲云璈枕上闻。
梦断不知仙路杳,鹤衔松露入青云。
翠袖啼痕日日新,回看汉月远随人。
不知世上黄金贵,空信朱颜镜里春。
等閒垂手去,八面清风生。
大悲不展手,通身是眼睛。

光阔重湖水,低斜远雁行。未曾无兴咏,多谢沈东阳。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