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放舟于江面上,千里波涛,云水茫茫,经过吴山只是稍微的浏览了一下景色。云层密密聚集在水府附近,江涛汹涌追随着巫山神女奔走。众水汇成大江滔滔东注人海。匆匆奔波向南的北方游子,满怀壮志却偏感报国到无门,随着年华流逝忽然觉得要走到垂暮之年。想起伊阙和嵩山的隐居生活,跟巢父、许由一样的林下故友,那时的生活竟如同南柯一梦,很快消失转眼之间已成过去。
回望中原金兵还未彻底扫除,试问人间抗敌的英雄在何处?空怀有报效国家的奇谋良策,可怜无人赏识不被重用,白羽箭早已堆积满了灰尘。想当年东吴末帝孙皓用铁索横截江面,晋军烧断铁索,战船长驱东下,攻破金陵,吴主孙皓被迫投降心情无比悲苦。如今我只能独自愁敲桂木短桨,悲愤地低诵那古曲梁父吟,热泪像雨一样横流,止不住心中万分的悲伤。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凌渡去:乘风破浪而去。凌,渡,逾越。
略为:稍微,形容时间短暂。吴山:泛指江南之山。留顾:停留瞻望。
水府:星官名。谓天将下雨。
神女:指传说中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
九江:诸水汇流而成的大江。九,极言其多。长江由众多支流汇聚而成,故曰九江。
北客:北方南来之人,作者自称,因其家在洛阳,故曰北客。翩然:指舟行迅疾如飞。
伊嵩:伊水与嵩山,均在河南境内。
巢由:巢父、许由,都是古代的隐士。
遽(jù):就。如许:如此。
妖氛:凶气,指金兵。
白羽:白羽扇,古代儒将常挥白羽扇,指挥作战。
桂棹(zhào):船桨的美称,此代指船。
梁父:即《梁父吟》,一作《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今存古辞,传为诸葛亮所作。

赏析

  这首词是建炎年间,作者避难江南,舟行长江时所写。上片从船上所见,引出对承平时期即“靖康之难”以前隐居生活回忆,暗寓时移世变、身世飘零之感。下片直陈时事,痛心“妖氛未扫”,敌寇猖獗,英雄无觅,报国无路,只能“愁敲桂掉,悲吟梁父”,泪洒江天。全篇即景抒情,间以叙事和义论,声情悲苦,忧时伤乱,表达了词人对国事的关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词的上片写去国离乡之感。词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千里波涛,云水茫茫,词人放舟于江面上。但美丽的江南山水只赢得词人“略为留顾”,这暗示了曾迷恋山水的词人此时已无心陶醉于这烟云环绕的吴越山水。放船长江,顺流东下时,除了略顾江苏南部诸山之外,就只看到滚滚江水和片片白云了。三、四两句“云屯水府,涛随神女”和“涛屯水府,云随神女”一样,是互文合指,形容长江之上云聚涛涌的景象。

  诗人面对长江的壮丽景色,不禁产生感慨,故紧接前六句说:“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壮心偏感,年华将暮”。诗人从洛阳逃难到南方,所以自称“北客”。自己有报国壮志,但是报国无路,年龄却又一天一天老了。这怎能不使人感慨呢。其实,这还不仅是感慨,它还包含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正因为对现实不满,自然怀念过去的岁月,怀念过去的人和事,面对青山绿水,词人想到往昔繁华的洛阳,回忆起曾游乐于山水间的“伊、嵩旧隐,巢、由故友”。他们是有时代特征的历史人物,代表着他们自身,同时又无疑是词人过去记忆的象征。“旧隐”“故友”,定是让词人感慨万分。靖康之变前那疏狂自放于山水间的生活已成为永远的过去,且一去不复返。词人不禁长叹“南柯梦、遽如许”。时光流逝给人带来的苍老与无奈已是人生中很痛苦的事情了,何况生逢乱世,国将亡的悲痛,这岂止是韶华已逝、壮志不再的悲哀。

  下文由一“念”字领起,将生活镜头拉回到作者早年在洛阳隐居的时代。伊、嵩,指洛阳附近的伊阙、嵩山,这里代指洛阳一带。巢、由,指唐尧时的著名隐士许由、巢父,这里代指作者在洛阳隐居时的朋友。词人早年敦品励行,不求仕进。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之前,朝廷曾征召他到京城,拟授以学官,他坚辞不就,自我表白说:“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非所愿也。”(《宋史·文苑传》)他满足于诗酒清狂,徜徉山水的隐逸生活:“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漫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敕,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这就很形象地描绘了他疏狂懒漫,傲视王侯,不求爵禄,不受羁绊的性格。现在当他身遭丧乱,落拓南逃的时候,回忆起过去那种令人神往的隐逸生活,犹如南柯一梦。真是“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朱敦儒《临江仙》)梦醒得如此快,觉来无处追寻。他对过去隐逸生活向往,其意义不在隐逸生活本身,而在于他的隐逸生活带有时代特色。封建时代,文人要隐居,必须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朱敦儒隐居伊、嵩时,北宋社会呈现出来的尽管是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但毕竟还能保住中原,人民生活基本安定,比朱敦儒写作这首词的时候所过的流离转徙生活要好得多。所以朱敦儒对过去隐居伊、嵩生活怀念,其实质是希望赶走金兵,恢复中原,回到以前的那个时代去,是爱国家、爱民族的表现。

  全词直抒胸臆,词情激越,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合为一体。整首词是南渡时期词人个人情感的表现,展现了一个不同于“神仙风致”的志士形象。同时,词作折射出的是一代文人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尤其是心怀理想志向而命途多舛的南安志士的前途,可谓南渡时期一代士人的缩影。

创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兵燹。不久,汴京沦陷。朱敦儒携家南逃,先到淮海地区,后渡江至金陵。又从金陵沿江而上,到达江西。再由江西南下广东,避乱南雄(今广东南雄县)。这首词具体写作年月不可考,是作者在金兵南侵后的感时抒愤之作,大概作于建炎晚期(公元1129年—1130年)避难江南舟行长江时,作者借古忧今,抒发出一腔忧国忧民爱国情怀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猜你喜欢
信山阴、道上景多奇,仙翁幻吟壶。爱一邱一壑,一花一草,窈窕扶疏。染就春云五色,更种玉千株。咳唾骚香在,四壁骊珠。
曲折冷红幽翠,涉流花润净,步月堂虚。羡风流鱼鸟,来往贺家湖。认秦鬟、越妆窥镜,倚斜阳、人在会稽图。图多赏,池香洗砚,山秀藏书。

驴背诗情古,天涯破锦囊。风尘嘲杜老,衫笠画襄阳。

人困乡愁集,春寒酒力强。竟遭长官骂,应坐太颓唐。

病起逢春上酒卮,江南江北正相思。中原谩说先朝事,五子风流自一时。

苍烟落日草堂深,浅浅寒侵白玉簪。
等客不来童睡去,自摇修竹和新吟。

峨峨石经山,莲峰吐金碧。秀气钟芯题,胜槩拟西域。

竺坟五千卷,华言百师译。琬公惧变灭,铁笔写苍石。

片片青瑶光,字字太古色。功非一代就,用藉万人力。

流传鄙简编,坚固陋板刻。深由地穴藏,高从岩洞积。

初疑神鬼工,乃著造化迹。延洪胜汲冢,防虞犹孔壁。

不畏野火烧,讵愁藓苔蚀。兹山既无尽,是法宁有极。

如何大业间,得此至人出。幽明获尔利,乾坤配其德。

大哉弘法心,吾徒可为则。

久不到东谷,晚晴欣细履。
阴阴夹路木,溅溅落溪水。
幽涎界屏粉,乱喙刻窗纸。
兀坐忘所归,烟云逼人起。

城南韦曲东风路。长芜绿暗如许。帽影参差,衣香掩冉,渐入水云多处。

闲亭列俎。似鲑菜江乡,茶烟顾渚。浣尽京尘,一双布谷树阴语。

深卮且共斟酌,怕穿林风雨,乱红无数。节过浮觞,人同荷锸,作达全忘羁旅。

游丝飞絮。倩燕嘴蜂须,将春系住。芍药开时,又携尊看去。

一百六日春正浓,江村片水桃花通。
兰桡双飞柳底灭,船头细草摇轻红。
女郎祠前美人集,骄春粉黛花神泣。
小姑倚嫂姊将妹,佛香惹袖朝云湿。
竞舍金钗铸善财,笑打流莺映花立。
等闲倾尽吴儿国,玉骢仿佛酒无色。
百年日日宜清明,昨日无端送寒食。
眼前色界非非天,烟花梦断空遗钿。
青原寡妇哭何事,日暮东风吹纸钱。

先秋半月蝉初鸣,忽然闻此凄切声。秋风未振绿树暗,树叶不知蝉早惊。

羁人辗转破午睡,一官匏系何所成。君不见一岁蝉鸣一回老,头边白发如秋草。

西崦山前飞白鸥,东洙江上春事休。已无梅花刺我眼,赖有太湖消客愁。

独爱老僧眠水寺,为寻芳芷步汀洲。风尘豺虎匝江汉,西望长安生隐忧。

三载从容礼乐间,纠曹新拜度梅关。春风忍过金陵道,夜月重经黄木湾。

盗贼数州相应起,甲兵诸道几时还。凭君细讲安民策,莫遣边防一日閒。

当时二龙剑,乃是山川精。埋没于狱础,异气腾丰城。

神光射霄汉,牛斗为不明。一入壮士手,长鸣除不平。

桂公年老才华盛,远作会昌州学正。会昌僻在江西隅,古来地热不可居。

居民年来家有井,泄尽瘴烟无疾病。长江水碧风不波,双橹夜发声如鹅。

横经伐鼓高堂上,老幼相携来听讲。春秋祭祀黍稷香,钟镛琴瑟鸣锵锵。

先王典礼公所秉,努力念之垂永臧。

茅茨抛在翠微间,即栗横肩又独还。松树别来巢鹤大,铜瓶归去蛰龙閒。

西风黄叶埋寒径,落日青猿叫乱山。后夜月明谁是伴,枕前飞瀑响潺潺。

寂寞柴门掩,经过柱史荣。老夫宁有力,半子自成名。
柳映三桥发,花连上道明。缄书到别墅,郢曲果先成。
东西流不驻,白日与车轮。残雪半成水,微风应欲春。
几经他国岁,已减故乡人。回首长安道,十年空苦辛。
兽钚半掩,鸳甃无尘,庭院潇洒。树色沉沉,春尽燕娇莺姹。梦草池塘青渐满,海棠轩槛红相亚。听箫声,记秦楼夜约,彩鸾齐跨。
渐迤逦、更催银箭,何处贪欢,犹系骄马。旋剪灯花,两点翠眉谁画。香灭羞回空帐里,月高犹在重帘下。恨疏狂,待归来、碎揉花打。
人去坛空几历年,尘埃难没汉山川。
窦门深入壶中地,环壁遥开瓮外天。
致雨土龙如解化,随时木鹤亦能仙。
要知万劫长生处,古篆惟存石鼓篇。

剃头头光生,洗脚脚清爽。脱衣上床眠,抓著通身痒。

广庭月白秋漫漫,主人有酒留客欢。谁家思妇罢织素,坐调清砧当夜阑。

砧声断续露华湿,不闻门外莎鸡泣。同是天涯离索情,感时最有闺中急。

力尽回房泪点多,遥怜此际蹙双蛾,西风入怀奈独何!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